旅行 Travel

變形蟲音樂 聽見全世界

【樂世界】鼓聲鼕鼕催人笑,琴音切切樂逍遙

2015/08/18

  • 文字 / 林青樺
LINE分享 FB分享

一群人下了班,邊用晚餐邊抽水菸,同時欣賞表演,隨著鼓手靈活敲拍中東鼓,肚皮舞孃忘情的舞動,觀眾也如同變身為沙漠中的絲路旅者,豪邁、奔放起來。

這是「東方世界音樂聯盟」在台北市西門町「那哈拉異國料理主題餐廳」的演奏現場。我彷彿看到了音符,隨著散發甜甜果香的水菸霧,輕快地飄動。而這原始、草根濃厚的世界音樂,本來就有適合跳舞的原住民型節奏,大家聽著聽著,腰也不自覺扭動起來。

世界音樂,還是最有畫面的音樂。他們的演奏融會從中東到歐洲巴爾幹半島等地的民族音樂,很能讓腦子在制式音樂形態之外,多點不一樣的具體刺激。光那些雕工細緻、形狀特殊的樂器,就和古典樂、爵士樂所用者大不同。在現場,這些怪怪樂器整個立體起來,發出好似土地在說話的聲音,雖陌生,卻因其原始、節奏強,很能打動人。

推薦東方世界音樂聯盟的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陳峙維則說,現場欣賞他們的演出,還能看到樂手們穿著異國風格服飾,在演奏時彼此的眉來眼去,還有那不用譜、臨門一腳的即興演出。

文字工作者Jacy曾經和同事在下班後一起看了聯盟中的團體之一「倫敦三味線俱樂部」的表演,她興奮的說,從來沒看過這種音樂形式。當天還有一位肚皮舞孃參與演出,視覺上很有娛樂效果,旁邊的小朋友還看傻了呢!

東方世界音樂聯盟的表演之所以引人側目、豎耳,是因為從節奏開始就不按牌理出牌。例如古典音樂幾乎全是二、四、八等偶數拍,世界音樂則常出現七、九、十一等單數拍。曾經有習古典音樂的聽眾,一臉疑惑的掰著手指,試圖跟上、算出這音樂聯盟飆速演奏時的鼓點,畫面忒是有趣。

他們各團的音樂乍聽很像,源頭主要來自大絲路地區,包括北印度、伊朗、中亞、新疆、土耳其、中東、巴爾幹半島等區域,這些地方幾千年來文化交流,發展出的樂器與演奏原理相近,主要以手鼓、彈撥弦樂、吹管樂器為主,但又有細微的差異。聯盟成員會視場合彈性組合音樂,但不悖離基本原則。例如西塔琴屬於較正式的北印度樂器,可與早期曾受印度影響的新疆維吾爾樂器一起演奏,但就不宜與較庶民的馬其頓民謠混搭;但馬其頓音樂與同樣庶民的中東音樂搭配就很適合。加上每次成員不盡相同,他們變形蟲般的現場演奏,更是聽制式CD無法享受的。

東方世界音樂聯盟的成軍,幕後推手當屬靈魂人物小提琴手張宜蓁和中東鼓手馬儁人(人稱「小馬」)。張宜蓁這位表情俏皮的年輕女生,可是古典音樂科班出身,但最愛將小提琴拉出中東味,跨界把玩音樂。她說,中東音樂的裝飾音(微分音)與滑音,有點像鋼琴黑鍵上的半音,但更優美流暢。反觀鋼琴發出的聲音──即古典樂所強調的自然三度音,是依物理條件調出來的「律制」之音。為了追求解放的音符,張宜蓁甚至親自到新疆學習維吾爾正統音樂。

小馬則因其前電視台攝影記者的身分,因緣際會多次到中東採訪,繼而愛上了伊斯蘭文化以及中東鼓感情豐沛的力量,變身專業中東鼓手。他每年都會選幾個大絲路國家來個充電之旅,上個月,他就在敘利亞、約旦等地拜師。而音樂聯盟其他成員,也大都與張宜蓁與小馬一樣,多次親訪其專攻樂器的發源地學藝。

在台灣中央大學修哲學博士的亞歷山大(Aleksandar Stamatov),則本就來自巴爾幹半島上的馬其頓共和國,曾拜在當地知名的彈卜拉琴大師門下。當同鄉歌手安立倫(Angel Cvetkov)隨意哼起兩句民謠,亞歷山大就能很有默契的搭配彈撥。安立倫介紹,馬其頓民謠有高低兩種音,主調為高音,配音為低音,除了在東正教宗教節日演唱的聖歌,民間傳唱的歌詞通常沒什麼大道理,就是生活中的點滴:有個酒鬼喝醉了看到兩隻烏鴉飛過,大喊著要拿槍射;為了愛戀的美麗女孩,讚頌她的雙眼像櫻桃、身材像柳枝……,聽來輕鬆幽默的很。

今年爆紅的印度熱,也早在這音樂聯盟中現跡。聯盟中的塔布拉鼓王若池敏弘(Toshihiro Wakaike),一手擦著大鼓、一手敲著小鼓,發出奇特的高低音,時而清脆時而渾厚;帥氣西塔琴王子金光亮平(Ryohei Kanemistu)則抱著他的寶貝在旁合奏。我想若是再配上印度舞演出,簡直像是在看寶萊塢歌舞電影了。

在西門町聽一場東方世界音樂,現場觀眾彷彿神遊了一圈歐亞交界國。如同流浪走唱的吉普賽人,聯盟音樂人將當年絲路橫跨歐亞的貿易網絡,用音樂串聯起來。一位在現場聆聽的台北藝術大學學生眼中充滿光芒,「這是在學校沒有教的藝術!」

*探班!世界音樂現場543

東方世界音樂聯盟

一個由專精世界音樂、民族音樂與舞蹈的獨立藝術工作者組成的展演組織。期望藉由東方文明影響的音樂形態,加上自我詮釋,展現獨特的創造風格。演奏時以某地原味的民族樂為基調,再協調融合其他民族的音樂,間或加入西方音樂元素如古典、爵士。可以與台北市立國樂團等在音樂廳合奏,也可以在小酒館即興演出。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owma

主要樂團:

1. 汎絲路樂團/Aashti:安立倫(民謠演唱)、亞歷山大(彈卜拉琴師)、唐明(巴爾幹笛手)、張宜蓁(小提琴+薩塔琴+艾捷克弓弦手)、鄭雅心(伊朗手鼓+中東鼓手)、馬儁人(中東鼓+烏茲別克鼓+達甫鼓手)

2. 印度維吾爾樂團/ShantaaL:若池敏弘(塔布拉鼓手)、金光亮平(西塔琴師)、張宜蓁(薩塔琴+小提琴+二胡+演唱)

3. Hamnava(中東手鼓團):馬儁人(中東鼓+中東達甫鼓+埃及鈴鼓手)、鄭雅心(伊朗手鼓+中東鼓手)、葉柏岑+朱純瑩+徐睿君+劉冠萍(中東鼓手) 4FBE世界軌跡(世界音樂與爵士融合):吳馬丁(Martijn Vanbuel,作曲+貝斯+低音大提琴手)、彭郁雯(作曲+鋼琴)、若池敏弘(塔布拉鼓手)、張宜蓁(薩塔琴+小提琴+二胡+艾捷克+演唱)

註:主要團體還有身聲印度樂團(北印度古典樂二重奏)、倫敦三味線俱樂部(巴爾幹地中海樂)等,夥伴團體則有絲竹空爵士樂團、聲之動樂團vs. 迷亞人聲部落、西瓦印度舞團等。

演出相關資訊:

地點:那哈拉異國料理主題餐廳

地址:台北市西寧南路50巷3號2、3樓

電話:02-2383-2618

時間:6、7月每週日1930,特定樂團與肚皮舞演出

費用:平日100元起,表演日票價300~500元(加10%,含一杯指定飲料) 特別演出:6/9(週二)2000聯盟大會串,所有團隊出席接力演出

*豆知識╳樂器百科

巴爾幹笛(Kaval)

巴爾幹區及土耳其常用,源自中東竹笛。直吹,12音孔。保加利亞稱「魔鬼孔洞」,傳說因魔鬼忌妒善吹笛的牧羊人,在笛上多鑿了幾個孔,想不到更好聽。

西塔琴(Sitar)

印度彈撥樂器,主用於北印度古典樂,共18弦(6主弦、12共鳴弦),其空心的木製把位與實體能產生優美共鳴,已廣泛使用於印度民間,甚至西方音樂。

艾捷克(Ejik)

維吾爾音樂最廣泛運用的弓弦樂器,手工製作牛皮面板桑木琴身,傳聞是漢人文化胡琴的始祖形制,但現代則是採用西方小提琴音調。

彈卜拉(Tambura)

普及歐亞,為巴爾幹民間最常用於歌唱伴奏的彈撥樂器。約14、15世紀由土耳其傳入馬其頓,胡桃木琴身加上長柄,含兩對四度音的弦,聲音清脆甘美。

薩塔琴(Satar)

維吾爾音樂主要弓弦樂器之一,按弦把非常長,名稱來自古波斯語Setar,原意指三根弦的樂器。現代則有13根弦,其中12根為共鳴弦,只有一根用來拉奏。

塔布拉鼓(Tabla)

印度代表性手鼓樂器,廣泛使用於民間與宗教音樂,名稱來自南印度古語,意指鼓,一對鼓中,小型為男鼓、發高音,大型為女鼓、發低音,音色變化多端。

中東鼓(Tahbla)

中東廣泛使用的鼓,用於肚皮舞或男性的隊舞Debuka,稱Dumbek或Darbuka,但在埃及等阿拉伯地區則統稱Tahbla。陶製或鋁製的鼓能發出鏗鏘的聲音。

烏茲別克手鼓(達甫鼓,Dap)

是中亞最常見的鑲邊手鼓。除了用於古典曲目,也可用於舞蹈伴奏。羊皮或牛皮鼓面十分緊實,鼓邊鑲有60個金屬小環,需有強勁指力才能敲出亮麗音色。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