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為了地球好 建築要環保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本月由資深建築師王秋華推薦的國家地理頻道「偉大工程巡禮」及「遠古工程巡禮」系列影片,談論的雖是令人折服的偉大建築工程,卻也不難發現:由古至今,環保、保育生態的概念始終是建築得面對的重要課題,無論是美國的加州科學院、北京的奧運綠建築,還是一九七○年代開始建造的巴西伊泰普水壩、十二世紀的吳哥窟。

最近翻譯美國知名建築師古德曼(Percival Goodman)遺作——《看見理想國》(Illustrated Guide to Utopia:An Architect’s Travel Diary,原點出版)的國內建築前輩王秋華直言,「一個建築師所該關心的,不只是建築,而是整體的人造環境,尤其我們現在地球的環境遭到很大的威脅。」換言之,一位優秀的建築師,除了創新概念,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與自然共存下,打造對人友善的建築。一棟真正的好建築,絕不可能獨善其身。這也正如《看》書的基本理念:包括社會、政治、教育、家庭等制度皆須搭配,偉大建築群才會有意義。

以位於美國舊金山的「加州科學院」為例,它因為一九八九年的大地震而損毀,新的加州科學院重建計畫,很符合當代潮流,就是打造一棟永續的、有生命的革命性綠建築。

從視覺角度來看,由名建築師皮亞諾(R. Piano)設計的加州科學院的確是棟很引人注目的建築,屋頂如飛毯般起伏,裡頭還有巨大的水族箱,展示著珊瑚礁,以及一個透明球體的人工雨林。但不是徒具外表,加州科學院還有許多綠建築的內涵:起伏的屋頂遍植原生花卉,可以讓博物館冬暖夏涼;屋頂六萬片太陽能板,專門補充博物館的電力;更特別的是,加州科學院還將地震化敵為友,讓四棟建築物地基相連,一旦發生地震,建築物一起滑動,不會相互撞擊。

王秋華自己很欣賞加州科學院的設計,也打算明年有機會到美國一睹風采。不過,像是該建築推崇的環保節能風,王秋華算是走在時代尖端。早在一九八二年建造自宅「雪舍」時,她即將這棟七層樓的建築,全都規畫好太陽能的熱水管空間,可惜至今只有她真正使用太陽能發電,其他樓層的住戶並未跟進。但她家夏天時太陽能轉換的電力相當足夠,證明事在人為。

即使是臨時性的建築,如「奧運的臨時場館」也能很環保。王秋華認為,臨時性建築在國際性大型賽事中有其需求,只要拆除後,建材能重新利用,也屬於綠建築的一種,並不因蓋好沒多久就拆而不環保。去年才舉辦的北京奧運中,就有例子。由韓國廠商三星贊助的「奧運宣傳館」,不但有太陽管把光線引進室內,還有太陽能板產生電力,就連建材中的鋼骨架,都可以在拆除後再利用。

離我們年代更遠、一九七五年開始建造、大壩完工於一九八二年的「伊泰普水壩」,雖然讓當地的生態和資源淹沒在滾滾流水中,受到非議,卻也解決巴西缺乏石油、天然氣的先天劣勢,運用自身豐沛的水資源來發電,某種程度上來看,也算是一種環保。難得的是,水壩動工挖掘後,一些環保志工主動進行搶救生態大作戰。直至水壩完工前,有三萬隻的鳥類、哺乳類、爬蟲類動物被拯救且安置。同時,水壩四周也重新植栽數百萬新生的樹苗。按現代的標準,這或許很基本,但在七○至八○年代,算是開創性的做法。

不只當代建築,遠古建築工程也能看到許多和環境共生的例子,位於柬埔寨的吳哥窟即是其一。曾到過柬埔寨吳哥窟的王秋華表示,「吳哥窟了不起之處,倒不完全是神廟的建築,而是它對環境的改造。」像是,所建造的護城河,讓吳哥窟的建築可以安然的佇立在沼澤地,全是因為旱季護城河可以提供周圍土壤水分,不至於讓建築塌陷,而雨季則排出多餘的降水。

王秋華認為,一座成功的建築除了能夠吸引人,如何和環境有很好的結合,也相當重要。若你也想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力,擁有自己的綠建築,她則建議,可從建築物的通風、採光、隔熱,和使用太陽能等自然能源著手。當然,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蓋出符合需求的建築,絕對是首要目標。(本單元於本期結束,感謝讀者三年來的支持)

延伸閱讀:12月片單

12/4 偉大工程巡禮——伊泰普水壩

內容:巨大的水力發電大壩,經歷工程考驗、氣候威脅、搶救生態,挑戰大自然的力量。

12/11 遠古工程巡禮2——吳哥窟

內容:12世紀宏偉神廟,傾眾人之力,35年即完成,歷經侵略和戰爭而不墬。

12/18 偉大工程巡禮——加州科學院

內容:看舉世無雙的綠建築,如何展現創意,將環保發揮到淋漓盡致,同時面臨地震考驗。

12/25 偉大工程巡禮——北京綠建築

內容:打造亮眼的臨時建築,在時間緊迫下,克服萬難,成為奧運中實用的綠建築。

小檔案_王秋華

1925年生
王秋華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