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用這款!本土手造品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編茶壽‧記憶溫度

通往雪霸國家公園的路上,苗栗(獅潭)汶水老街,是苗栗獨有特產「茶壽」的發源地。遊覽車帶來一批批好奇的遊客,對著店裡每件編織作品品頭論足讚嘆著,不久後又魚貫而出,每有招呼客人的空檔,劉師傅都會坐回小木椅上,繼續茶壽的編織。

茶壽的做法源自於鳥巢保溫的靈感,利用稻稈編織及塑膠繩固定外形,內裡縫上鋪棉的花布,蓋上頂蓋後,放置其中的茶壺可保溫長達十多個小時,既美觀又實用,在六○年代電器產品還不發達時,是維持便當盒、熱水瓶溫暖的好幫手,也讓辛勤的農家在一天農忙後,還能喝得到溫熱的茶水。當時剛從醫院護理長退休的劉玉英師傅,致力於鄉土文化的推動,於是和先生討論取喝「茶」長「壽」的意思,將這傳統工藝製品命名為「茶壽」。

不僅劉師傅的店,整條汶水老街都還可以看到倚著午後陽光,坐在門邊低頭編織茶壽的老婦人。茶壽的編織看來簡單,但做一個可能就得花上兩三天,而稻稈既粗硬又割手,為了讓成品結實,雙手得不斷使力到通紅,往往一不留意就會畫出幾道傷痕,其實非常辛苦。而今市售保溫產品日新月異,茶壽的功能不復以往重要,所以雖然茶壽的做法曾在當地普及一時,但新的學徒減少,原本的師傅逐漸老去,茶壽文化的發展,也就停駐在苗栗一帶,慢慢的失傳了。

鳥兒離巢後,舊窠就留在清清的老樹上,長成後的汶水人,也把茶壽繼續留在旅客歇腳的小鎮老街上,繼續溫熱著茶水。

◎編茶壽‧劉玉英 地址:苗栗縣獅潭鄉竹木村汶水老街7鄰44號

茄芷袋‧收納潮物

從台客搖滾躍升流行舞台的「台客袋」,其實原名叫做「茄芷袋」,最早是以三角藺草編織而成,出產於《無米樂》的故鄉──台南縣後壁鄉菁寮聚落。

四十多年前正好搭上塑膠袋的風潮,一位黃阿伯率先成立工廠生產起塑膠製的茄芷袋,很快的就受到當地居民們的注目,成為採收蔬果或山產時的幫手。雖是台灣人的土產,命名卻與日文諧音有關,「茄芷」在日文念作「ㄎㄚ ㄐㄧ」,指的是大口的袋子,後來所有尺寸的這種袋子,就全都索性叫做茄芷袋了。

在這個每戶人家都曾經歷那段歷史的菁寮聚落,當地女性只要有台縫紉機、多彩的塑膠網布,幾乎都可以縫出漂亮的袋子。當初發售時的定位並不是嬌滴滴的裝飾品,長長的背帶就是因應農夫農婦常要背很重的山蔬或水果而生,雖有彈性不夠的缺點,但縫製出來的袋身硬挺不易變形,難怪我們常看到的茄芷袋,即使是鬆懈的靠在牆邊、躺在地上,也多守著方方正正的原則。

◎茄芷袋‧台南縣後壁鄉菁寮聚落

編藤椅‧經典家具

不像多數藤具店產品都向外買進,(鹿港郭)師傅店裡的藤製品都是他親手編的。編織藤具前首先要打理好藤條,一般經過打藤以削去藤節、撿藤、洗藤、曬藤後刨細、漂白、染色順序,接著才進行編織,小型的藤製品如花器、藤籃,要用刨修削細的藤枝精編;但像師傅店裡大型的藤編家具,則是以較粗藤芯或竹管為骨架,再將藤枝纏繞其上,做為整張藤面的起點。

郭師傅說,藤椅或竹藤椅坐起來比較涼,很多家裡都有一兩張,天氣熱時可用,暫時還不怕會沒市場。編好的藤椅,未上色前呈淺黃色或乳白色,非常柔和,但為了避免藤材扎人,還要上層金油保護,再視情況決定是否上色。近十年來,藤製家具在國際市場也受到矚目,例如新興設計之都泰國曼谷,從最早流行的藤編包,到大量藤編的室內布置,新時代的設計,卻挖掘出舊時代的價值。

◎福安藤器家具店‧郭炳安 地點: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333號

(本文摘自《尋》書找樂活、覓正物篇章)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