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年輕時的吳念真導演攝於侯硐老家

吳猴洞

吳猴洞

吳猴洞

名導帶路‧戀戀九份

2015/08/18

  • 文字 / 陳珮綺、馬萱人
LINE分享 FB分享

一○二號縣道,聯絡基隆、北縣瑞芳、雙溪、貢寮的一長段山路,常有綿綿雨絲和白茫茫的霧,尤其在九份、金瓜石那一區。很多人都拜訪過這兒,那霧與雨的記憶,幾乎已成台灣人共同的鄉愁。

將這鄉愁故事說得最動人的,作家、導演吳念真是冠軍。九份,正是他的故鄉。不過,他的故鄉還可以定位得更精準。應該說,若從瑞芳出發,沿著一○二公路經過九份老街再往前,遇一岔路,一條往下到金瓜石,另一條往上到茶壺山,就沿這條山路上行。快到山頂之前往右邊看,有一片谷地山坳,叫作大粗坑,那裡才是吳念真的老家。

「有一些原因,已經很久沒有回去了。」我們和吳念真同乘一台遊覽車,爬在一○二公路上。快接近大粗坑時,吳念真這樣說。難得的這一趟,是他親自擔任導遊,帶著新書《這些人,那些事》的讀者,同回家鄉。幸運中籤的讀者只有八十名,我們有緣同行,將他高度擅長悲喜交錯、敘說地方傳奇的魅力,與大家分享。

跟山路搏鬥許久的車子終於停了,停在小路口立著「大粗坑古道導覽圖」的標示牌前,這兒現在是景點。「這裡就是我家。」他是在開玩笑嗎?我們跟訪的那一天全程得撐傘,順著吳念真的眼神往前看,只有一片白霧。就算霧散了,現在看到的大粗坑也只剩廢墟,除此之外,什麼也沒了,只留下一段村落興衰史。

然而,大約每個台灣人都能從中找到有感覺的一角。吳念真所說的「家」的記憶,其實是藏在每個人心中的,無論你是否住過礦村。

早在民國三十幾年、礦業發達的年代,大粗坑已經有電,每天還有早中晚三班客運。這兒家家戶戶依礦為生,曾經是個生活安樂、經濟不虞匱乏的村子。

吳念真記得,當時村子有三、四百戶人家,不管喪事、喜事還是大拜拜,都是全村動員。遇事也是不分你家我家,需要扛粗活的只要吆喝一聲村裡的年輕人就來了。想有人幫忙寫信寫通知,就去抓個有念書的大小孩幫忙,吳念真常是那個囝仔。那時候人與人的關係非常緊密,在村子遇到的長輩不是阿伯、阿叔就是阿姨、阿姑,幾乎是自家人。吳念真形容,真像是一個迷你版的烏托邦,就差沒有立地插旗宣布國號。

九份距離這村子步行約四十分鐘,則是礦區的商業中心。對大粗坑人來說,九份像是古早版的7-ELEVEn,只要哪個媽媽缺鹽少油,就差使小孩到九份買。

沿著吳念真記憶中的那條山路,經過已不復在的松樹林,就可以到達當地人口中的崙頂,是一處山崖。站在崖上,會看到侯硐、基隆,甚至更遠的鄉鎮。

吳念真回到小時候的場景。他說,有一次阿爸受傷住院,媽媽到台北的醫院去照顧,丟給他好多顆高麗菜,加上三十元,就這樣叫他照顧弟妹。

幾個禮拜餐餐吃高麗菜,吃到弟妹哭鬧,他就背著妹妹帶著弟弟,走到崙頂能看到遠方的那條山路上。兄妹幾人排排站,望向遠遠那座充滿想像的陌生城市。吳念真跟弟妹說,不要哭,哥哥以後到都市賺了錢就帶你們去吃西餐。「西餐是什麼?」妹妹問。「高麗菜切碎上面插上蠟燭就是西餐啊。」哥哥答。

當時,礦業已經沒落了,長大後的吳念真和弟妹,還真不得不離村到城市討生活,如台灣成千上萬原居鄉村之人。後來,村子完全撐不下去,吳阿爸捨不得,是倒數第三戶搬走的,這兒的行政地名「大山里」,則於一九七八年起從中華民國地圖上消失。吳念真的故鄉,從此沒有實質的家屋。

不過,「回憶是奇美的」,不只有淚水的滋潤,也有微笑的撫慰(借用《那》書自序文句)。吳念真在這本暌違十二年才出版的新書中,雖說了一堆甘苦人的命運,但他們頑強的搏鬥、時而摻雜天兵式的行為,在在讓讀者領受旺盛的生命力與情感。

他寫,一位父親死於礦災的同鄉,對村人仍然照常過年、「哭都嘛只是哭一時」很哀怨,沒想到除夕前回到家,一開門,發現靈桌上二三十份形狀不同的年糕,都是鄰居媽媽默默多做給他們家的。他寫,當年礦工出坑後常聚在村口以剪削掉厚厚的腳皮,有回有人拿了紅色包裝袋盛了這些乾腳皮,搞笑寫上「正老山高麗足(諧音「腳」)五兩」。沒想到一位母親病危的村人撿了去用,還真以為是這包神藥救活他的老母。

他寫,當年村裡有位沒戶口的孤兒「老鼠子」,無法念書,偷學他們背九九乘法表,倒和養父一樣熟悉草藥,曾在夜裡帶著小吳念真上山找一葉草,好治他弟弟的高燒。兩人重逢,竟是四十年後吳的弟弟的葬禮,「老鼠子」主動前來,低聲跟他說,「吳先生……要節哀哦……。」吳念真筆下的人物,感情不一定外放,卻總是那麼活。

吳家也有故事。吳念真的弟弟,後來在那條往崙頂的山路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吳念真從此沒再回去過了。

這次他再度回到大粗坑,「怎麼有勇氣再回來?」我問。「就是回來找解藥的,只要能夠再踏上這條山路、這片荒土,我應該就已經解開了多年的糾結。」吳念真抽著菸,站在白霧一片的山路中,背著我們,望向大粗坑的方向,緩緩的說出這句話。

正像他在書中所說,「生命裡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因為若非這些曲折,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不得見的人與事。」這些人與事,吳念真以擅於導演之筆,集結成文。

《這些人,那些事》,是九份、大粗坑地區最文學的導覽,也演義了一部台灣小人物的人生風景。

書籍介紹_這些人,那些事

作者:吳念真
插畫:雷驤
出版社:圓神出版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