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與清風共居

自宅篇》四面透氣7樓雪舍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王秋華說她在自建自住的「雪舍」七樓,夏天都不必開冷氣。我深信真的是如此。五月的豔陽中午來訪,室內微涼。說不出是因為深及腰下的扇形大魚缸帶來的涼意,抑或向內退了兩公尺左右的前庭飄來的微風。但站在室內往往最狹窄不通風的走廊底下,仍感到愜意舒適。搞不懂是為什麼。

答案揭曉:兩扇相對的臥室門之間一塊方形區域,頂上直接把屋頂往上提高幾十公分,四面透氣,涼風就是從這裡流竄進來,貫穿成風的走廊。

通透,就是王秋華自宅第一個特色。雪舍,取自她父親、前中研院院長王世杰的字號「雪艇」,是一棟七層樓的住宅。也是衷心付出於公共建築的王秋華,唯一一棟私宅作品。當初回國照顧年邁母親,七樓可說完全為她所造,充滿著王秋華對好住宅的想法。

第一次繞過一圈後,我訝異五十坪大的房子怎麼可以有那麼多功能:玄關、客廳、飯廳、廚房、兩間浴室和臥室,是基本;可擺兩張桌子的前庭、種著玫瑰的臥室陽台、養著鳥的後陽台、已故父母祀奉處和工作室,是奢侈;走廊上的小畫廊、琴房、幫傭可過夜的燙衣間,是奢侈中的奢侈。聽起來隔間好像很多,但神奇的地方就在這裡:從玄關進來,經過可播放黑膠唱片的琴房,到客廳,乃至可坐十人的圓桌大飯廳,通透,幾無障礙。

空氣是自由流通的,所以涼爽;但經由沙發椅背方向的安排、巧妙利用本來是障礙的直柱,這四塊區域各自獨立,每個角落都有不同的風格。大圓紙燈籠下,純紅正藍、極簡餐椅的餐廳有北歐調調;王秋華自己設計的方正線條沙發,有美式現代風格。暗紅色吸音絨壁面的琴房,則是相當古典沉靜的氣氛;隔著玻璃可看到魚池與陽光的玄關,則有明亮視覺。硬去給各區套個風格名稱,畢竟有點古怪,其實就是每轉個身,都可以有不同心情。

連兩間浴室之間,也通透無礙。浴缸位於兩間之中,無論從哪一間都能拉門進入,頭頂上兩間互通無隔,方便早期王秋華照顧母親之用,現在則成通風乾爽的主因。

其次,連光線也是自由的。早晨宜人的南面陽光,占據整個後陽台,透過紗窗灑在飯廳地板邊緣,也照顧了王秋華臥室床邊,一排短牆上的植物。寬敞的前庭,張開雙臂邀請著北面較不強烈的陽光,早年王秋華會讓母親在這晒太陽、活動活動,現在她也常在這歇歇,被陽光、南天竹和魚池,圍繞在自然的氛圍中。直接從巷子照過來的東面陽光烈,高窗和側角型的陽台,接納陽光但避開熱度。

我最喜歡的,是用一爿手掌寬的細長玻璃百葉窗,引進的西側光線。刺眼的程度被窄窗篩過,成斜斜的暖陽,晾在一排閒置備用的古舊木椅上,椅腳的光影因此非常迷人。在客廳採訪時,我不時被這光影引誘得忘記自己要問什麼。四面陽光被妥切的邀請,用各種手法讓其為房內氣氛效勞,光是用「採光良好」的詞語,無法形容這種感動。

最基本的光與空氣被安排好,怎麼布置都舒適。王秋華擅長的是廢物利用,將舊物老件,妥善運用成讓人好想向她訂購的絕妙設計。例如美國帶回來的老抽屜櫃,向兩旁用老木料「增建」一部分後,就成為很有風情的衣櫃。建雪舍改建父親老宅時拆下的各式門板、櫃門,一大、一小,橫躺下就變成八樓的閣樓裏、電影播放室的時髦兩進式拉桌桌面。

此外不能不提的,是她的小擺設,都很有意思,充滿童趣。一般人在擺著父母遺像的桌上,放的絕對都是正經、宗教味濃重的物品。王秋華卻放著一隻製作巧妙的大螞蟻、頭會搖動的烏龜、表情無辜的驢子、手軟腳軟的兔子娃娃……,嚴肅的氣氛被換成逗趣的畫面,也是一種彩衣娛親吧。

要王老師談自己的作品與建築理論,她皺眉、「唉」的一聲便帶過。但講起這些趣味擺設,有一籮筐的話題。她拿出一隻奏著樂器的小娃娃,要我猜是什麼東西做的。反覆看了半天,才知道是塑膠刀叉拗的,是美國一位手巧的學生送給吹長笛的她。還有一頭陶捏水牛,乍看平凡無奇,但種下植物,填土澆水後,竟可以長成毛茸茸的美國野牛。

有許多是她去埃及、印度、柬埔寨等地收集的玩意兒:風箏、吊飾、民俗布料……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昂貴藝術品,或多麼高貴的家飾,但在無生命的空間中,湧現溫暖可愛的人味,與講不完的故事。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