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再現皮革的溫潤高雅

台灣新設計2》手工鞋

2015/08/03

  • 文字 / 尤惠玲
LINE分享 FB分享

有人說,從一雙鞋可以猜出一個男人的工作、個性與品味。偶像劇的型男總愛搭配吸睛的歐式高級手工鞋,推波助瀾下意外助長台灣精緻手工鞋藝的再復興。

手工鞋的價值,除了滿足功能需求外,還多了「人」的情感、溫度,更重要的是,鞋子本身,就是一種美感體驗。精緻典雅的義大利手工鞋向來是追求時尚者的最愛,但對大多東方人來說,通常得為這雙鞋付出慘痛的代價:不是楦頭過窄磨出水泡,就是鞋後跟不斷咬腳。

第一次看到林果良品的手工紳士鞋時,一度誤以為是歐洲進口鞋,因為不論是修長的鞋型、皮革的質感與染色,或是發亮的高級木紋皮底,手工的細膩度皆像極了高檔的義大利手工鞋。

高人氣時尚部落客Jimmy描述林果良品手工鞋的特點是「擁有歐洲鞋漂亮的外表,卻有適合台灣人腳板的楦頭。」

林果良品創辦人曾信儒是鞋業第二代,在策展機會接觸到台灣製鞋工藝的史料,「當時突然驚覺,這個哺育我長大的產業,竟已成為博物館蒐藏的『回憶』,當下的衝擊是很大的,」曾信儒說。二○○四年,他找來念設計的好友高玉昌一起成立林果良品,他們認為,台灣擁有國際精品級的製鞋工藝,透過品牌推動,或許可以讓台灣製鞋工藝重現生機。為了吸引年輕客層,林果良品大膽採用不同材質的皮料、染色,將流行元素放入鞋款中。「我們企圖在台灣人的寬腳板,與歐式修長型的典雅鞋款中取得最佳的平衡點,」高玉昌說。

在重慶北路三段巷弄裡,我們拜訪林果良品的手工製鞋夥伴——貝斯特鞋業。進入工坊,師傅林呈時正在進行鞋底的縫製,還不時將鞋拿至酒精燈上烤,「這酒精燈是我師父留給我的,已經有三十多年歷史了。」我順手摸了地板上的皮靴,還是燙的!「鞋子剛從烤箱拿出來,烤過後才會定型,」他解釋。

貝斯特是家庭式的製鞋工坊,已有二十五年歷史,主人王火成十四歲當學徒,今年六十歲,做鞋子的技術主要還是靠他,兒子負責行銷,媳婦幫忙出貨。「做一雙手工鞋大概有一百六十幾道步驟,」貝斯特的第二代王應哲說。鞋子的工序繁複,一點細節上的失誤,就必須重做,各種皮料的特性不同,沒有辦法用機器做標準化的裁切或拉整。

高玉昌拿起經典的翼紋德比靴(Wing-Tip Derby Boots),「這雙鞋,三十幾年經驗的老師傅,一天只能做四雙。」他說,鞋面上的雕紋共有七百三十二個小孔,是師傅用手一個個敲打出來的。

貝斯特的老師傅用的是一種稱為「外翻鉗幫結構工法」,這種工法不僅可以做出美觀耐用的鞋子,還特別適合台灣溫濕的氣候。師傅把鞋面剝開,裡面還多了一層牛皮內襯,一層向外翻、而另一層往內摺,這樣可防止水氣滲入鞋內。

其中最困難的步驟是,師傅必須在○‧五公分厚的皮底,用刀切出約○‧○八公分的一層薄皮,這一刀在力道的拿捏、弧形切面的掌握,沒有十幾年的功夫做不到。

見識到老師傅的本事,才真正了解,原來那些看不到的細節,是造就精緻質感的關鍵。下次買鞋時,不妨拿起來觸摸檢視看看,因為,價值總藏在這些小細節裡。

小檔案_林果良品 O'Ringo

電話:02-2579-1243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4段52巷9號1F
網路客服:12:00-19:00(週一不對外)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16:00-21:00、週六至週日12:00-21:00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