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郭英聲鏡頭下的謎樣思考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在台灣創作自由意識剛抬頭的八○年代,一位來自台灣的青年隻身到了巴黎,成為首位在當地闖出名堂的攝影師,他是郭英聲,一個在台灣當代攝影舉足輕重的名字。

當時二十幾歲,他的名字和作品就出現在《Newsweek》《Zoom》等國外知名雜誌。之後更送進巴黎國家圖書館、龐畢度藝術中心典藏。他的鏡頭,不斷追尋內在風景,被國際藝評家譽為「心象攝影」。

八月盛夏,郭英聲接受alive專訪。他的辦公室裡溫度異常的冷,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是他所謂正常的溫度。他留長髮,從不穿短袖,但他怕熱。要不是《寂境:看見郭英聲》,我們恐怕沒有和大師面對面的機會,畢竟,他連自己的攝影展覽都不參加。「我就是怕麻煩,面對人群,還真有點怕。」他說。他和他的作品一樣都不好懂。《Zoom》評論,他的作品是個謎,也是個解謎的過程,「就像俳句一樣:問號不斷的出現……。」

第一個解謎線索,是沙發上的泰迪熊。他擁有數十隻泰迪熊,這回陪他受訪的是穿著藍色T恤、一臉皺皺的Tuggy。Tuggy已經陪了他三十六年。 坐飛機時,Tuggy坐在旁邊空位;到了目的地,穩穩的塞進郭英聲的提包裡,熊頭卻從開口露出。「他一路跟著我走,可以一起看世界。」郭英聲說。

泰迪熊,是一種陪伴。童年時,母親(前文建會主委申學庸)赴歐學習音樂,長期不在身邊,父親因工作經常在台灣、東京、韓國、美國之間飛來飛去,郭英聲七歲前和保母住在東京。母親從歐洲捎來的明信片和玩偶,是童年最早的記憶。
過去許多人說,藝術是郭英聲的救贖,他的作品說的是孤寂。郭英聲卻說,他不害怕也不厭惡孤獨,早一點學會孤獨,以及孤獨的不可避免,他提早學會了人生。

第二個解謎線索,是辦公室的空氣槍(他在巴黎時玩的可是真槍!)。郭英聲愛極了射擊。他玩空氣槍,精準、一槍中的;他玩攝影,從不專注於一個主題,不剪裁,也從不刻意等待。按下扳機和快門,在一瞬間就已決定。射擊和拍照,都是shooting。彷彿他是為了shooting而生的人。

郭英聲的好友、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寫道,「郭英聲說話快、動作快,把著相機有如握住一挺機關槍。攝影,彷彿是追尋內心安寧的必要手段。」追尋內心安寧,或許是因為他曾漂泊。他三十一歲前走遍五十一個國家,有過三段婚姻,五十七歲才擁有第一份全職工作。「我的人生像一只旅行中的行李箱,」郭英聲對我們說,「這只行李箱到處行走,箱裡亂糟糟的,在每個城市都遺留下一些東西。」

他遺留下的,有時是浮光掠影。九○年代初期,前妻在巴黎整修房子時,發現了他的底片,從巴黎寄回台灣。這批底片,他幾乎忘記這段記憶的存在,後來成為二○○三年他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發表的《母親,與我記憶中的風景》。「好似我的生命裡有個五斗櫃,我在不同抽屜裡,隨意放進不同時代的影像記憶。」郭英聲說。

訪談尾聲,他這麼形容自己的攝影:「我在聽顧爾德(編按:加拿大鋼琴演奏家,拒絕音樂會演出,卻在錄音室裡追求完美的音樂,人稱「鋼琴怪傑」)彈奏巴哈,忽然間,一道光線從外面的樹梢,灑落我面前的地板上。」說話像機關槍的郭英聲,總是跳躍性思考,直到最後,依舊給我們出了道謎。

小檔案_郭英聲

出生:一九五○年
學歷:世界新聞專科學校電影科、巴黎第八大學電影系
經歷:個展「Images of Taiwan 」「寂境」「草」等、吳三連文藝獎第一位攝影獎得主
現職:JAMEI CHEN藝術總監

小檔案_《寂境:看見郭英聲》

作者: 郭英聲、黃麗群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8月29日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