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咖啡小店 體驗3D列印全球熱潮

他把創意變簡單,教你用App畫設計圖

2015/08/03

  • 文字 / 陳怡如
LINE分享 FB分享

走進華山文創園區裡的咖啡館FabCafe,咖啡味瀰漫在空氣中,仔細一看,店裡擺著許多立體小玩意,從鏤空燈罩、雪花裝飾到紙喇叭,一旁還有雷射切割機和3D印表機。這是台北首家以自造者(Maker)為號召的3D列印咖啡館,這個源自日本、結合咖啡和DIY精神的創新點子,卻是由香港人黃駿賢引進台灣。

在主流價值中,黃駿賢有著亮眼的學經歷。十二歲赴美當起小留學生,大學念的是建築,畢業後又拿到哈佛建築和城市設計雙碩士學位,二十五歲進入參與倫敦奧運規畫的舊金山建築事務所EDAW。三十歲那年,他選擇請調回香港分公司。「我一直想創業!舊金山太舒服了,如果那時不回來,我就回不來了。」幾年後,被視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自造者浪潮在全球蔓延,只要透過3D列印等方式,人人都能夠將心中的設計化為真實,打破過去工業生產的藩籬。二○一二年,當他在東京看到暴紅的FabCafe後,決心在海外引進這樣的模式。

因為工作關係,黃駿賢幾乎每兩個禮拜就往外飛。新加坡、韓國、台灣、中國……,當他看過一輪亞洲國家後,決定落腳台灣,和日方及台灣友人合資一千萬元,去年五月FabCafe首家海外據點正式在台北開張。

在黃駿賢眼中,台灣擁有許多利於創業的客觀條件。先以經濟特性來看,台灣中小企業比高達九七%,在亞洲國家中相當少見,適合新創事業。其次是成本,「同樣有十塊錢,在那邊活三個月,在這邊可以活兩年。」

他印象很深的是,有次去中環的咖啡廳,「我才坐下來不超過兩分鐘,就有一個服務生過來搖我的杯子,看我喝完沒,當下我真的傻眼!」這是許多香港經營者都面臨的困境,一旦面對高昂租金,就不得不在意翻桌率。

最後,這樣帶有新興和實驗性質的事業,在香港只顯得不切實際。「一定要商業化!否則你會被質疑為什麼不賺錢?」香港創業大不易,黃駿賢形容那個壓力是:「你要貼著地,但同時也要摸到天。」他口中的地和天指的是,一方面要從底層踏實經營,一方面又要跟遙不可及的國際公司競爭。但在台灣,他看到了實現夢想的機會。

比起台灣其他專業的自造者空間,FabCafe顯得更加親民。黃駿賢特意用咖啡館形式,降低接觸門檻,即使聽來如3D列印這樣的專業字眼,也能存在生活之中。店裡提供專人諮詢,教導民眾透過現成App的簡易方式,畫出設計圖,每月還舉辦三次工作坊。目前FabCafe每月來客數達兩千六百人,黃駿賢希望能在台灣帶起DIY熱潮。

目前FabCafe在巴塞隆納也有據點,今年底還預計登陸曼谷,未來將串聯各國,只要透過網路傳輸設計圖,就能在當地生產、製造,讓台灣設計被全世界看到。對黃駿賢來說,Maker只是很前端的概念,當人人都有設計和製造能力後,未來五年,台灣能從代工轉型為自有品牌模式,「這才是我在這裡有價值的部分!」

採訪當天,他剛從上海和香港回來,「上海很繁榮,但好像困在籠子裡。去了香港,則是正在被推進籠子裡。」對他來說,台灣不僅給了他工作上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思考上的空間,「台灣有其他華人地區沒有的東西,像是民主,還有對自由的選擇。」走遍亞洲一圈,黃駿賢總算在台灣找到了工作和理想的平衡點。

【延伸閱讀】黃駿賢眼中的台灣

Q:第一眼對台灣的印象?

A:很小就來過,印象已模糊。但台灣很多人文方面都比香港走前了很多,像垃圾回收、幫人推門,有些東西花五十年都沒法改的,就是人的素質。

Q:因為哪個瞬間喜歡上台灣?

Q:有次跟同事聊起「根」,當場兩位台灣人毫無保留的說自己很愛台灣,當下覺得有點羨慕。

Q:在台灣生活,最喜歡和最辛苦的地方?

A:這裡對新創事業來說成功機會比較大,但外國人在台灣創業,資金門檻還是有點高。

Q:在台灣一定或經常要做的事是什麼?

A:最喜歡和來自不同背景的台灣朋友聊天。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