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日本工匠大師的品格學

2015/08/03

  • 文字 / 陳怡如
LINE分享 FB分享

每天五點起床,用馬拉松開始一天的作息;不論男女,一律剃光頭;不能使用手機、禁止談戀愛;沒有週末和節日,每年只有盂蘭盆節和年末才有十天假期;每天不斷被師傅嚴格喝斥……。很難想像,日本橫浜有間工坊至今仍延續古老的師徒制度,學徒需磨練八年才能出師。

它是家具訂製工坊「秋山木工」,為了培育一流工匠,這套制度已實行了近四十年。

嚴厲的訓練方式,讓秋山木工成為優秀工匠的培育基地,在日本二○一三年的技能奧林匹克競賽中,秋山木工一舉囊括金銀銅獎項。因此就算學徒生活難熬,前來拜師的人還是絡繹不絕,每年有超過百人報名,正式錄取的學徒卻只有十人。獨特的育人制度,甚至吸引企業前來取經。

「你只需要八年時間,就能學會我五十年來所有技能!」秋山木工創辦人秋山利輝極有自信的說。今年已七十一歲的他,外表看來比實際年紀更加年輕,說起話來中氣十足。他在二十七歲時創立秋山木工,以訂製高品質家具聞名,就連日本天皇都是他的客戶。

秋山從小對學習就不在行,甚至在初二才學會用漢字寫名字,但他的手卻是村子裡最靈活的。中學畢業後,他成為了大阪家具訂製店的學徒,在學徒制幾乎消失的六○年代,有幸搭上學徒世代的末班車,親身經歷師傅的嚴格教導。在不同工坊磨練後,秋山的手藝越發精進,二十六歲就開始為日本皇室製作家具。

那時秋山待在日本非常知名的家具訂製廠,工匠多達一百五十人。但在那裡,他看到太多技藝優秀,態度卻高高在上的傲慢工匠。當時正巧處於系統家具興起的年代,人們能用很便利的方式購買家具,秋山認為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工匠早晚會消失。

於是他在成立秋山木工的五年後,開始有了培育工匠的念頭。他獨創八年育人制度,透過師徒集體生活,不僅磨練技藝,更鍛鍊品性,他甚至歸納出三十條法則,學徒每天都要大聲背誦一次。在他撰寫的《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三十條法則》一書中,詳述每個理念,有些看似簡單的道理,也隱含著工匠精神,譬如禁止挑食,因為挑食的人往往也會挑工作。秋山認為:「一流的匠人,首先是人品,其次才是技術。」甚至連工資的評定,學員品性就占成績的六成。

在他眼中,一流匠人更要能做出超乎客戶期待的家具。曾有客人來訂櫃子,希望能有抽屜存放父母留給他的和服。秋山一聽是父母贈送的東西,必定非常珍貴,因此他在抽屜裡做一個保險櫃,還特別選擇耐高溫的木材,失火時更有保障。「當你有強烈的願望要滿足別人時,那個細微的差異就是讓你跟別人拉開距離的關鍵,」秋山說。

即使投注這麼多心力培養工匠,秋山卻在學徒八年期滿後,要求他們自動辭職。「我不會把這些取得金牌的優秀孩子留在身邊,因為我不是為了自己培養工匠,而是為了日本。」他認為唯有找回引以為傲的職人精神,才能重振日本的製造榮光,至今秋山木工已有五十多位工匠自立門戶。我好奇難道只有透過嚴格甚至快消失的學徒制才能達成嗎?他想都沒想立刻回答:「我只知道這一條路,如果還有更好的方法我馬上學!」

為秋山新書寫序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認為,秋山的做法其實也為台灣教育指出方向。「大學出現,讓專業的技職教育開始動搖。教育追求速度,卻忽略了扎實的基本功。」秋山卻透過八年育人制度,按部就班打下厚實基礎,培養出一批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秋山雖然訂了三十個法則,但卻不談技術,而是強調品格和態度。這套看似式微的學徒制,卻補足了台灣教育失落的那一角。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