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巨大的螢光粉紅色氣球《圓點的強迫妄想》,是展覽最大型的裝置藝術作品。(攝影:游琁如)
巨大的螢光粉紅色氣球《圓點的強迫妄想》,是展覽最大型的裝置藝術作品。(攝影:游琁如)

草間彌生除了南瓜還有什麼?70件罕見經典作登台亮相

2025/02/02

LINE分享 FB分享

睽違9年,草間彌生在台灣最大規模的個展終於開展!從版畫、拼貼、軟雕塑、大型裝置、行為展演錄像、服裝全都收錄,更聚焦她早期的行為藝術。從1951年至2005年,70個經典作品,幾乎全都首度在台灣公開。

※延伸閱讀:「我要用圓點來迎戰」日本國寶女藝術草間彌生的圓點革命

※延伸閱讀:四大類型認識圓點女王草間彌生作品:圓點執念、心因藝術、無限延伸、大型雕塑

和平東路上的北師美術館裡,近期因幾顆巨大螢光粉紅色氣球備受矚目。巨大的圓點作品來自1998年的台北雙年展《圓點的強迫妄想》,是本次展覽最大型現地裝置,出現在草地與室內空間裡,撐住整個場館。

※延伸閱讀:睽違9年,台灣最大規模草間彌生個展!展覽資訊一次看

26年前,草間彌生展在台舉辦時,巨大螢光粉紅色氣球也曾出現在北美館草地上,策展人林曼麗時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因巨型氣球無法長期存放,她當時決策買下原版模型為館藏。兩年前,她再接手策畫草間彌生此檔展覽,將模型與檔案調出,開始在台灣現地製作。她依循模型,使用3D列印方式製作其形狀,將原版作品重置成為當年的7顆巨大氣球,再在表面貼上黑色圓點。「所有圓點都與原版分毫不差,光是手工貼上,就足足花了3個星期。」林曼麗說。

※延伸閱讀:你不知道的「草間彌生展」:每個圓點都要審核、首次授權海外快閃咖啡

這檔重磅級的展覽,展出除了眾人所認識的《南瓜》與《花》以外的草間彌生。以專業蒐藏家W Collection獨特的蒐藏視野,更越洋與草間彌生工作室合作。從美術館主場館開始,視覺的強烈與震撼先出現在軟雕塑上。

這名1929年出生在日本長野的藝術家,因為幼時被母親強迫跟蹤父親,多次看見父親跟他人親熱,因此種下對性的強烈畏懼,10歲時便開始出現幻覺與幻聽。

展覽中許多作品裡出現的軟雕塑系列,呈現出草間彌生面對性的恐懼。(攝影:游琁如)

展覽中許多作品裡出現的軟雕塑系列,呈現出草間彌生面對性的恐懼。(攝影:游琁如)

草間彌生對性開始出現妄想與強迫症,她最恐懼的是陽具,藉由反覆製作自己恐懼的物體,控制情緒。1961年開始,草間彌生用床單縫製大量的陽具,造型詭異。展覽現場,這份恐懼化成柔軟的填充物,這些軟雕塑出現在椅子、高跟鞋、箱子與畫作內。

強迫症是病,卻也是她生命的出口。她的作品視覺感強烈、怪誕又充滿迷人的色彩。展覽裡可以看見四件草間彌生的另一組系列作品「無限的網」,那是她19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作品。她的眼睛看出滿是網遍布的世界,於是她用畫筆重複畫下弧線,覆蓋整塊畫布,形成錯綜複雜的畫面,就像整片無限的網一樣,無盡的蔓延。

※延伸閱讀:「我要用圓點來迎戰」日本國寶女藝術草間彌生的圓點革命

直擊未在台展出限制級作品

對草間彌生來說,人生處處是痛苦,無止境的痛苦裡不斷需要釋放。展覽裡有一間「草間彌生的房間」,卻展現出她的香格里拉。這件作品名叫《幻影的彼方》,桌椅、牆壁、人體、餐具、花瓶,全都被閃爍金光的網狀圖案覆蓋,物品邊界消失了。那未曾存在於真實世界的地方,卻是草間彌生曾經經歷的現實,站在展場內,可以用身體與視覺同時感受強烈的幻象。

金色的房間是草間彌生心中的香格里拉,也是她經歷的現實畫面。(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提供)

金色的房間是草間彌生心中的香格里拉,也是她經歷的現實畫面。(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提供)

地下一樓裡,還有從未在台灣展出過的限制級作品。草間彌生的藝術實踐,從平面、雕塑擴展到行為藝術。1960年代後,在一片反戰聲浪中,她創造一系列乍現行動,結合性解放的訴求。錄像作品《花縱慾》裡,年輕時的草間彌生在參與者裸體上塗畫,畫出一個又一個的圓點,群眾倒在軟雕塑上,交疊、歡呼、相擁。

對草間彌生而言,參與者在圓點中自我消融,人我界線也消融合一,那是她展現「愛與和平」的方式。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

  • 展期:即日起至2025年5月4日
  • 地點:北師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除夕、初一休館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