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Perspective

1940年代前後的錶款,有時會將積算分鐘的小盤每3分鐘劃出一道長刻度,是為了讓打付費電話的人知道自己講了多久,3分鐘到了,就要記得再投一枚銅板。(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1940年代前後的錶款,有時會將積算分鐘的小盤每3分鐘劃出一道長刻度,是為了讓打付費電話的人知道自己講了多久,3分鐘到了,就要記得再投一枚銅板。(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孫德銘專欄〉計時碼錶的時代紀錄:「雙眼」與「三眼」的長刻度,竟是為了付費公用電話而設計?

2023/12/03

LINE分享 FB分享

偶然在描述日本昭和時代的復古日劇中,看到主角使用公共電話的情節。當時大家要打長途電話都會放一疊硬幣在話機上,時間快到了,就再投一枚,電話講完,身上的零錢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日常生活物件技術的演進往往記錄時代的變化,千禧年以後出生的世代恐怕已經沒用過公共電話,就算有用過,多半也是插電話卡,所謂在話機上放一疊硬幣的記憶,顯然是屬於我們六年級以前這一輩的。

手錶的計時碼錶功能都會帶有幾個小盤,用以計算累積的分鐘和小時數,1940年代前後的錶款有時會將積算分鐘的小盤每3分鐘劃出一道長刻度,像這種設計,當初就是為了讓打付費電話的人知道自己講了多久,3分鐘到了,就要記得再投一枚銅板。如今某些復刻錶也會將這個細節如實照翻,只是一旦碰到年輕一點的人,恐怕就很難體會它存在的意義了。

一般來說,計時碼錶的小盤不是兩個就是三個,玩家習慣暱稱「雙眼」或「三眼」,而這些小盤顯示的內容至少會有一個是恆動的秒鐘,雙眼的另一個是累計的分鐘,三眼就再加上累計小時。

百年靈(Breitling)1940年代的Ref. 790 Premier計時碼錶,面盤3點鐘位置的計時分鐘小盤,頭9分鐘每3分鐘就有一道長刻度,一圈有45分鐘。(來源:Sotheby’s提供)

百年靈(Breitling)1940年代的Ref. 790 Premier計時碼錶,面盤3點鐘位置的計時分鐘小盤,頭9分鐘每3分鐘就有一道長刻度,一圈有45分鐘。(來源:Sotheby’s提供)

以飛行錶而言,早期的款式往往都只有雙眼,三眼的配置要到比較晚以後才開始出現,像這樣的轉變其實也是在反映航空技術的進步,因為早期的飛行器根本飛不了那麼久,裝了小時的積算計也用不到,要等到後來長時間、長距離航行成熟以後,三眼的款式才開始普及。

關於計時分鐘小盤的刻度還有一件事。現在絕大多數的計分盤都是30分鐘一圈,但有少數幾個牌子過去一度出過許多45分鐘一圈的計分盤。仔細想想,日常生活中好像沒什麼以45分鐘為週期的計時需求,詢問一些專家對於它的確切用途似乎也沒有定論。最合理的猜測就是用來計算足球的半場(剛好45分鐘),畢竟歐洲人瘋足球,瑞士錶在產品中針對這點特化好像也合情合理。

特定時代、特定環境下生產的手錶,往往也反映了特定的生活風格,封存了只屬於當下的情節,只是不知道100年後的人能夠從Apple Watch中,考證出哪些設計是因應今天我們的習慣呢?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