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志專欄〉大阪世界博覽會太陽之塔,怪胎藝術家岡本太郎70米高的爆炸小宇宙
2023/07/02
- 文字 / 李清志
日本大阪即將在2025年舉辦世界博覽會,這是大阪市第二次舉辦世界博覽會,上一次舉辦是在1970年萬國博覽會,那一次轟動全球,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博覽會。當年整個會場由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帶著磯崎新、黑川紀章等幾位學生一起規畫設計,大會還特別找來藝術家岡本太郎一起參與。
1970年世界博覽會的會場遼闊,布滿各國奇特的場館建築,當年中華民國還未退出聯合國,因此在博覽會中還有正式的「中華民國館」,展館由貝聿銘建築師所設計,館前還有楊英風所設計的「鳳凰來儀」雕塑,台北一女中的樂儀隊也曾參與這次的盛會,在太陽之塔下的廣場表演。
而日本的現代建築師,也趁著這個機會推出前衛的建築,用來印證他們「代謝派(Metabolism)」的建築理論(編按:理念是建築物由可拆換的模塊組成,達成動態更新),不過藝術家岡本太郎卻覺得整個會場太過平坦無趣,硬要在會場中央,建造一座70米高的奇異高塔,引發建築師與藝術家之間的衝突,不過最後建築師們選擇退讓,在博覽會中央大棚架上,硬生生挖了個大洞,讓高聳的太陽之塔可以從中間穿出。
岡本太郎的太陽之塔實在是太怪異,日本小說家曾經形容,太陽之塔好像一座巨大的外星物體墜落地球,然後插在大阪的土地上!藝術家岡本太郎本身就是個怪胎藝術家,他的名言是:「藝術就是爆炸!」太陽之塔其實是他「太陽怪物」的創作系列之一,太陽之塔雖然是高塔,其實也是一隻巨大的太陽怪物,它白色的身軀,有張開的雙臂與詭異的臉孔;太陽之塔有四張臉,頂端金色的臉孔代表未來,肚子上的臉孔代表現在,而背後黑色的太陽臉孔,則代表著過去。
事實上,還有一張神秘的臉孔在塔裡,在博覽會期間,太陽之塔是可以進入參觀的,就好像大家到紐約會去自由女神像,排隊買票進入自由女神內部參觀。不過展覽會之後,整個博覽會場荒廢,慢慢變成廢墟,最後只好將所有建築拆除,只留下高聳的太陽之塔,成為70年代博覽會的最佳證據。
怪獸手臂變形逃生動線
大阪萬國博覽會會場拆除後,規畫成萬博公園,太陽之塔雖然依舊矗立在公園中,但是因為內部荒廢陳舊,早已不開放讓人入內,關於太陽怪物內部的神秘異世界,就只能成為一種傳說,無法讓人親身目睹。
這幾年太陽之塔在積極修復還原之下,終於在睽違半世紀後於2018年重新開放,讓人們可以預約進入參觀。在一個冬日的早晨,我終於如願進入太陽之塔,內心興奮而澎湃,特別是一進入塔內,映入眼簾的就是傳說中的神秘金色臉孔,代表著太古的時代,周邊都是一些變形蟲、單細胞原生物等的怪異生物體。

太陽之塔內部有代表太古時代的神秘金色臉孔,周邊則是一些變形蟲、單細胞原生物等的怪異生物體。(圖片來源/李清志)
塔內空間竟然比我想像的還寬廣,塔的正中央是一棵高聳的生命樹,猶如傑克的魔豆樹一般,蜿蜒向上延伸,到達塔頂看不見的地方。
生命樹上懸掛著進化史上,不同時期的生物樣態,有一點像高中生物教室裡的標本,只是參觀的人必須爬著迴轉梯往上,邊爬邊看生命樹不同高度的奇特生物展現。
爬到太陽怪獸手臂部分時,已經有點氣喘吁吁,看見怪獸手臂內部構造十分驚人,當年太陽怪獸手臂連結到博覽會大頂棚結構,形成一條逃生動線,讓內部參觀者遇突發狀況,可以從這個逃生動線迅速離開,可說是設想周到。
參觀完太陽之塔內部神秘世界,我開始懷疑岡本太郎根本是個亂入地球的外星人,他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超乎我們想像,即便是50多年前的創作,至今還是叫我們看了瞠目結舌,的確是日本近代最有爆發力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