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王慶祥出生自台南,從沖床、電鍍、送報紙、水電工,白手起家一路做到如今兩岸三地前五大眼鏡加工及護目鏡企業。但他最心心念念的不是營收,而是在家鄉台南耕耘的藝術森林成績單。(攝影/王士豪)
王慶祥出生自台南,從沖床、電鍍、送報紙、水電工,白手起家一路做到如今兩岸三地前五大眼鏡加工及護目鏡企業。但他最心心念念的不是營收,而是在家鄉台南耕耘的藝術森林成績單。(攝影/王士豪)

耗資千萬耕耘家鄉台南、7年蓋15家美術館,大舜集團董事長王慶祥要將餘生獻給藝術

2023/02/26

LINE分享 FB分享

走在台南街道上,不難發現或大或小、各顯特色的美術館及藝廊錯落其間,知名策展人胡朝聖就指出,台南是台北之外,最有藝術涵養的城市。隱身在蜿蜒巷弄內的美感推手,就是大舜集團董事長王慶祥致力推動的「藝術森林計畫」。

這位出生台南的傳產董事長白手起家,從沖床、電鍍、送報紙、水電工,一路做到如今兩岸三地前五大眼鏡加工及護目鏡企業,年收新台幣10多億元的背後,他最心心念念的不是營收,而是在家鄉台南耕耘的藝術森林成績單,目標一年3家、30年100家,讓台南成為美術館城市。

※延伸閱讀:傳產大亨王慶祥用藝術灌溉台南,7年打造15家巷弄美術館

歷時7年,現在藝術森林計畫來到15家,正因為擁有這些小美術館,也有外縣市藝術家說要搬來台南,么八二空間182artspace主理人陳正杰就形容,「這計畫讓台南藝術圈變熱鬧了。」

台南大新藝術館中的「發財樹」系列作品,藝術家曾英棟將小時候的身體經驗與記憶,如海洋、古物及磚牆等,轉化為藝術語彙。(攝影/王士豪)

台南大新藝術館中的「發財樹」系列作品,藝術家曾英棟將小時候的身體經驗與記憶,如海洋、古物及磚牆等,轉化為藝術語彙。(攝影/王士豪)

這日,我來到王慶祥位於西門路四段巷弄內的大新美術館,令人驚訝的是,這間透天美術館居然是從舊廠房改建而成,3層樓高的醒目白色建築,有面生氣盎然的濃綠植生牆,遠看猶如一幅大型油畫,內部則有「轉境︰藝術森林的摺曲之徑」,是王慶祥一直以來支持藝術家的成果特展,以及創作蒐藏。

10多年前,國際級現代藝術大師李錫奇帶了一票學生去中國藝術交流,同時間他告訴王慶祥,喜歡藝術不是只有買藝術品,還可以幫助年輕人發展。就這樣一個轉念,王慶祥不僅在廣州蓋了美術館及文創園區,還舉辦兩岸藝術家交流比賽,用大新獎20萬人民幣(約合新台幣88萬元),以及提供駐村安排,藉此鼓勵年輕人創作。

前店後廠,改造私人美術館

2015年,王慶祥回到故鄉台南發起藝術森林計畫,支持藝術家打造私人美術館,立志以「一年3家,30年100家」為目標,讓城市充滿美術館。「我偶爾想像,一位懷孕的媽媽牽著小孩子,走一走就晃進巷弄裡的美術館,這畫面不是很美嗎?」他說。

藝術森林計畫的誕生,說來也是意外。王慶祥最初想請藝術家曾英棟,創作一幅可以擺滿牆面的大作,為了作畫,曾英棟找到中華電信辦公室,一棟3層樓的庭院建築,打算拿來當工作室用。不過王慶祥卻覺得可惜,為什麼這空間這麼美,卻只做工作室?於是他以提供一半資助款的方式,鼓吹改做美術館,曾英棟聽完大笑,一秒就答應,第一家「甘樂阿舍美術館」就這樣誕生了。

從舊廠房蛻變為大新美術館,裡面陳列著王慶祥的私人藏品。(攝影/王士豪)

從舊廠房蛻變為大新美術館,裡面陳列著王慶祥的私人藏品。(攝影/王士豪)

其實,王慶祥個性很急。2018年決定要把舊廠房改建成大新美術館時,投入所有資源設計、拆卸與裝潢,從動念到完工只花了45天。就連甘樂阿舍,在他的督促下,也只用3個月就改造完成。

雖然王慶祥造美術館很快,但他卻很願意花時間和藝術家交陪。他特別喜歡藝術家侯立仁的作品,認為從繪畫作品可見悲天憫人的情懷,不過侯立仁年屆80高齡,也沒在賣畫,自然對成立美術館沒太大興趣。於是王慶祥每次回台灣就去找他聊天,不僅關心他的創作,也關心生活,就這樣磨了兩年,最終打動他,設立了第3間「侯立仁美術館」。

王慶祥解釋,藝術森林計畫之所以能持續,原因在於「我不是藝術家,也只是想幫忙,沒有想從藝術家那邊拿到什麼,就只是為了一個夢,想讓本土藝術更豐富、讓城市更美。」

此外,台南的優勢是透天厝很多,適用「前店後廠」概念,一樓規畫成美術館展示空間,2、3樓成為教學或工作室,讓大家進到空間裡,不是只有參觀,還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聊聊天,了解背後的創作精神,讓作品更有溫度。

王慶祥(右)積極促成,讓藝術家曾英棟(左)設立甘樂阿舍美術館,一樓及地下室皆為展示空間,三樓則是創作工作室。(攝影/王士豪)

王慶祥(右)積極促成,讓藝術家曾英棟(左)設立甘樂阿舍美術館,一樓及地下室皆為展示空間,三樓則是創作工作室。(攝影/王士豪)

不求回報,結成藝術艦隊

不過也有人質疑,藝術森林是私人美術館,要如何和畫廊區隔定義?王慶祥解釋:藝廊是做生意,藝術森林則由企業家支持藝術家本身成立自己的美術館,沒有對價關係。基於共好的理念,挑選藝術家的條件,是本身要對這片土地有熱情、專心投入創作,一旦「結市」,就能變成藝術艦隊,民眾看得到藝術家的成就,也有機會入手蒐藏。藝術家曾英棟笑稱自己獲益最大,「有了美術館平台,近年來,我可以和德國、丹麥等藝術家交流,也把作品推向國際。」

事實上,王慶祥的個性重情重義,在中國經營的光學電子工廠遇到經濟危機,他沒有解雇任何一位員工,只因一個員工就是代表一個家庭。就連藝術家要結婚、買房等時刻,他都舉辦活動,找機會把大家聚在一起熱鬧,或許正是這樣的個性,讓他收穫一票朋友。

大新美術館館長郭玫君笑說,台南人有個性,對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很有底氣,使得不論藝廊、私人美術館,自然而然就長成不一樣的樣貌。她邊說邊笑虧自己老闆,「在台南才會有傻傻的商人,做不求回報的事情。」

王慶祥常形容台南是一個小鎮,雖然尺度不大,卻是重情義且樸實的地方,「我投入的不是錢,是心思,讓藝術文化能扎根古都,越來越美。」

王慶祥熱愛藝術,累積龐大的作品收藏。(攝影/王士豪)

王慶祥熱愛藝術,累積龐大的作品收藏。(攝影/王士豪)

然而要達100家豈是易事?王慶祥直言,「30年後我都已經在另外一個世界了,重點要有人能支持這個精神,由企業家認養藝術家,帶動風氣,這樣才會快。」藝術森林計畫就像是一個引信,要帶動更多企業家響應,因此近期也有部分建商、企業家看見,決定扶植在地藝術家,讓藝術更貼近生活。

做為藝術植樹人,王慶祥立誓「餘生要交給藝術」,並許下如果有能力,每個鄉鎮都要有一間美術館的心願。「大型美術館多是太陽、月亮,我希望藝術森林計畫的美術館能變成星星,在台南巷弄裡點亮這片土地的美好。」他用藝術灌溉,讓美學在這座城市的巷弄裡蔓延、茁壯。

〈王慶祥小檔案〉

出生:1951年
經歷:廣州市台商協會會長、大舜集團董事長、台南藝術森林計畫發起人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