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遊博物館part1——動動手指 古文物走進來
足不出戶,藝術躍眼前
2020/03/26
- 文字 / 邱建一
一場疫情,讓數位應用在博物館由配角變主角。
網際網路崛起,博物館開始導入數位應用,經歷40多年發展歷程。
在COVID-19(通稱武漢肺炎)蔓延之際,
已存在的各種數位應用,從附屬服務的花瓶角色,開始凸顯它的重要性。
大眾透過各種數位載具,不需要出門,即能親近文化藝術。
疫情蔓延,數位體驗花瓶變主角
動動手指 古文物走進來
博物館的文物過去向來著重靜態的實物展示,觀眾必須「走進」博物館才能親眼觀察。數位應用過去著重於典藏文物的紀錄,但現今3D虛擬實境及動畫導入,加上YouTube 等線上影音串流,現今參觀博物館已逐漸擺脫靜態參觀,進入動態虛擬的世界。
古人很文雅的用「伏枕書空」來形容不用出門,躺在床上就能遙想某人某地的感覺。但是古代文學描述的雲遊、臥遊只是想樣而已,在現代已經可以成真。一九八○年代,網際網路興起後,雲遊已變成實體的經驗,一隻智慧型手機、一台平板、一台電腦,隨時隨地都可以連上網路,進入雲端汲取所需的資訊。
早在網路興起的同時,全世界各大博物館就已注意到這個未來趨勢,在實體博物館展示外,大家也開始利用各種網頁工具製作可以跨越任何距離的虛擬博物館。
數位科技不但可以做為保存資訊的有效方法,同時也可以做為展示的一種媒介,「虛擬(數位)博物館」的概念逐漸成形,漸漸變成現今博物館展示的新趨勢。
在過去,大部分的博物館使用網頁方式呈現展品內容,在有限的網頁資源裡架設資料庫,並放進各種參觀、說明、討論區等資訊。但是現在,由於強大的3D繪圖引擎開發,以及能夠支援3D繪圖的硬體出現,傳統網頁也開始增加更多功能,變得更複雜,而且更強大。
但,什麼樣的虛擬博物館才能符合現代人真正的需求?再者,虛擬博物館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希望它能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它是資料的載體,還是成為動機引起的媒介?由於目標不同,虛擬博物館的呈現方式也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