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臥遊博物館part2——一千二百間博物館3D秀

玩跨館策展!Google Arts & Culture

2020/03/26

  • 文字 / 邱建一
LINE分享 FB分享

還記得二○一四年來台灣展出的「珍珠之光—透視維梅爾」特展嗎?雖然數量完整,也有互動裝置展覽,但我們觀賞到的是數位印刷技術下的複製品,因為在當年,要同時召集散落世界各地的畫作,實屬不易。四年後,由Google 建立的「虛擬美術館」,在科技協助下,突破地域限制,觀眾可以足不出戶,透過網路讓三十六幅維梅爾的畫作同場展出。

Google 在二○○九年開始規畫,二○一一年上線啟用的Google Art Project ,由於內容的擴展與服務的多元化,後更名為 Google Arts & Culture 。Google 運用網路便利性所發展出來的虛擬博物館,是目前發展最好也最有企圖心的計畫。

結合街景技術,生動呈現

Google Arts & Culture 現今已與全世界一千二百多個博物館與藝術機構合作(包含國立故宮博物院在內),共同在線上虛擬展出數萬件各類精選藝術品與文化遺產,而且還在持續增加當中。這些內容不只是靜態展示,更以高解析呈現,再加以作品本身的解說,及運用Google 本就有的虛擬3D街景技術,把各博物館的展覽空間、文化遺產與藝術品,盡量如實呈現在使用者面前。

以 walk-through 概念呈現的Google Arts & Culture 是個很新穎的概念,完全打破傳統網頁的固定頁面呈現方式,不但增加了真實感與臨場感,也更接近虛擬博物館的目標。

故事主題包裝,方便瀏覽

事實上 Google Arts & Culture的內容,各大博物館網站也都有類似主題,只是傳統網頁只能以固定頁面展示,無法帶給使用者這樣 walk-through 的真實感,而且 Google 把加入這個計畫的博物館與機構整合在一起,內容顯然比單一博物館的網頁更為豐富。

而且由於內容持續擴充,Google Arts & Culture 也注意到當需要被展示的對象太多時,使用者可能會一時間眼花撩亂而無法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所以發展出以「故事」或「主題」來包裝,這樣除了可以節省使用者搜尋的時間,也可以讓這些藝術品與文化遺產的主題更加明確。

以故事與主題來包裝內容,再加上 walk-through 的展示方式,以及集結來自全世界各大博物館精選藏品與文化遺產,使得 Google Arts & Culture 非常獨特與強大,虛擬博物館又往前跨出一大步。

Google 這個計畫使用的是很高端的技術,又是3D又是虛擬,需要大量的網路資源與軟、硬體技術支援,當然最終的效果非常好,是一個很好的虛擬博物館範例與讓人願意親近的使用方式。這也是為何這個計畫甫推出,不只一般使用者喜歡,甚至連專業美術教育都要求學生得上線瀏覽。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