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深入戰舞文化根源 跟著毛利人採綠石

紐西蘭找樂子 Part 2》探索白雲之鄉

2018/12/27

  • 文字 / 柯曉翔
  • 圖片提供 / Tourism New Zealand
LINE分享 FB分享

來到紐西蘭,許多當地人告訴我,在遠古時代,獨立於南太平洋的紐西蘭島上只有植物,以及鳥類。直到西元九百五十年,毛利人划著雙體船身的獨木舟,跟著白雲,從玻里尼西亞來到紐西蘭,取名為「Aotearoa」,意指「白雲之鄉」。毛利文化至今深深影響紐西蘭人的生活方式,如舉世聞名的紐西蘭國家橄欖球隊黑衫軍(All Blacks)賽前跳的戰舞(Haka)勇猛懾人,就源於毛利人開戰前雙眼圓睜、伸長舌頭,以恫嚇敵人的傳統舞蹈。

了解毛利文化最好的開始,是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這座希臘式的建築建於一九二九年,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亡將士。廣場前,立滿成排白色的十字架。一樓的毛利廳,展示著戰船、編織以及羽毛斗篷等。一座赤紅色的木造高腳屋,樑柱滿是毛利臉孔雕刻,以貝殼裝飾,原來這是毛利旺族的家居儲藏室,用來儲備武器與派對食物。隔壁集會堂約一百四十年歷史,「這是毛利人婚嫁、喪禮與集會的地方,現在他們還會偶爾來館內開會呢。」志工導覽員珍(Jan)說。

在這座毛利生活博物館內,藝術觸手可及。我溜上樓,欣賞毛利歌舞,舞台雖小,但不減戰舞氣勢。女人拿著亞麻編織、內塞蘆葦的球,跳起球舞(Poi),直到離開,高亢歌聲仍在我耳邊縈繞。

碰鼻禮、撿綠石
與毛利千年文化更靠近


三日後,我在南島西岸的霍奇蒂卡(Hokitika),加入尋找綠石的旅程。嚮導唐伊.威普(Tangi Weepu)是當地毛利人,他用碰鼻禮歡迎我們。威普先為我們各取了一個毛利名字,走近阿拉胡拉(Arahura)河畔時,在沙地畫出北島與南島。原來,方才的毛利名字,都是遠古傳說的人物。住在深水的猛獸菩堤尼(Poutini)綁架了女子威塔基(Waitaiki),她的丈夫塔瑪阿胡(Tamaahua)在後追趕。猛獸把威塔基藏在河床,變成了綠石;而塔瑪阿胡傷心的眼淚,亦化作綠石。

「綠石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是療癒的石頭。」威普說。他帶旅客尋找綠石的行程已三十年,不斷向人訴說毛利人口述歷史,教導辨認三種價值不等的綠石。最後我們把撿到的綠石鑿洞串成項鍊。問他家裡也有很多綠石嗎?「我擁有整條河的平靜。」他說。

奧克蘭美術館(Auckland Art Gallery),讓我得到了同樣的平靜。這兒擁有一九五○至六○年第一波當代毛利藝術作品,呈現毛利文化遺產的創新詮釋。我最喜歡的展場是畫家戈德菲.林道爾(Gottfried Lindauer)創作毛利人肖像畫。「毛利人也喜歡這一種形式,認為記錄了他們的靈魂。」解說員莉娜(Lina)說。經過肖像的畫廊,好似掉入時光長河,靜靜走過歷史的軌跡。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