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在老成都 遇見書香新潮流

2016/09/15

  • 文字 / 林青樺
LINE分享 FB分享

喝著咖啡,我坐在摩登簡樸的北歐式木椅,翻閱著作家少君的英文書《天府成都》(Chengdu: A City of Paradise),恣意飽覽作者文字引領的四川人文歷史與閒適生活風情。這裡不是咖啡館,而是中國成都博舍(The Temple House)酒店裡的圖書館。

來到古都,就一定要住在古蹟裡?博舍顛覆了我的想像。位於筆帖式街的博舍酒店入口是以一幢百年四合院古宅修復,原始前身是清代九品「筆帖式」(編按:滿語的音譯,本意為寫字人,漢譯為書記人)翻譯署,昔時是將漢文翻譯成滿文之處,今日則變身成為博舍酒店裡獨樹一格的圖書館。推開鏤空雕花的古樸大門,木頭樑柱的天花板,陽光灑進牆上的書架,寧靜清幽,藏書約二千本,中英文語言各半,房客皆可借回房間閱讀。

博舍是去年七月香港太古酒店The House Collective系列酒店在成都的新據點,有別於香港的奕居(The Upper House)提供豐富住房贈禮與Harvey Nichols精品百貨一對一尊榮購物服務,博舍呼應了成都古都的文化氣息,除了以修復的清代古宅做為酒店入口,庭院兩側分別是圖書館與展廳;新式建築住房電梯外則展示新銳藝術家作品,就連客房裡都能享受閱讀大型書架上精心挑選的主題書籍。

圖書館內的書籍皆選自英國Ultimate Library(編按:專為頂級酒店、大學和畫廊提供選書服務的公司)創辦人菲立普‧布萊克威爾(Philip Blackwell)之手。成都在他印象中,是個充滿文化與歷史的神奇之地,更別說是通往西藏的門戶,四川美食、還有獨一無二的大熊貓。他觀察,旅行或度假時所閱讀的書,通常是一種心靈享受,人們於此珍貴時間裡閱讀的書,尤須精心挑選。

布萊克威爾認為,「對飯店經營來說,特別增設圖書館成本頗高,但擁有圖書館的飯店對於旅客卻能產生如家的感覺;成都博舍巧妙的將新舊融合——一家新飯店旁伴著歷史地標大慈寺,而博舍圖書館的選書方向正是呼應兩者。到此推薦閱讀三本我挑選的書——《China in Ten Words》、《Shark’s Fin & Sichuan Pepper》和《High Road to China》,能讓旅人快速了解成都這座城市的文化發展與美食,以及從古至今的周邊經貿關係。」

遇見地底下知識方舟

成都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慢生活」的城市,走在街上,與當地人說話,都能感受到有別於中國其他都會城市的優閒氣息,成都人熱愛生活,也享受生活,每到下午,人們就往茶館裡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洲第一個世界「美食之都」、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中國最佳商務城市……成都二千三百年來,從古蜀、三國、秦漢,至今城名從未改過,城址也從未遷過,她的文化底蘊與大熊貓深受世界各地遊客喜愛。身處此地,超放鬆。

在謐尋(Mixun)茶室將最後一口祁門工夫茶喝盡,我走出博舍酒店,經過一幢修復的古宅,就到了大慈寺,這座創於魏晉南北朝的千年古寺,歷代高僧輩出,知名者如唐代的玄奘法師,以及新羅國王子無相禪師等,曾是中、日、韓佛教文化交流之處,在唐宋極盛時期,更成為「月月有廟會、天天是市集」的經貿集散與娛樂遊覽中心。

而今,以大慈寺古蹟為主而開發的整個區域,混合著古蹟與仿古建築群,新舊之間毫無違和感。而走到地下商場深處,竟讓人又不小心跌進了龐大的書集——方所書店裡。原來廣州方所書店的第二個據點,就在成都。

走進書店,第一印象有如走進台灣誠品書店般似曾相識,不同的是占地足足有四千平方米,就像一個超大型地下洞穴藏書閣。這是由曾一手打造誠品書店創意成功經驗的廖美立所策畫,現職為台灣行人文化實驗室創辦人的她,二○一一年將台灣誠品的閱讀生活概念首先引進廣州,與中國例外服飾創辦人毛繼鴻規畫開立廣州方所書店,獨特的複合式書店在中國掀起話題與騷動;去年再將「誠品經驗」延伸至此地,為天府之國人們的生活方式增添新面貌。「我相信人們追求知識的渴望,城市之中書店的必要性在於提供一種以閱讀為核心的生活。這裡除了書籍,還有演講、活動,現代書店的面向更廣了。」廖美立說。

經過一天閱讀吸收了飽滿的心靈糧食,我回到酒店,成都博舍市場傳訊總監蔣宏(Carmen)已等著帶領我們前往地下一樓的Tivano義大利餐廳,為饑腸轆轆的肚子填進美食。這位成都姑娘說,成都是個不夜城,夜晚跟白天一樣精彩,而博舍的Jing酒吧已成為全城夜生活熱門新聚點,我們與時髦年輕的人們,聽著Lounge音樂,啜飲特調的雞尾酒,暢談人生體驗快活,正如成都人一派的閒適,「Lifestyle」就是成都的代名詞。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