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兔子洞─那些真實的「愛麗絲」們
2016/06/02
- 文字 / Carol
- 圖片提供 / wikipedia、teaser-trailer
隨著提姆.波頓執導的《魔境夢遊2:時光怪客》上映,去年才剛慶祝150週年的《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Under Ground) 又再次成為話題。
對多數人而言,《愛麗絲夢遊仙境》 不離兒童文學或迪士尼舊電影,描述一名金髮小女孩為了追逐穿衣服、持懷錶的奇怪兔子,意外掉進地底下奇幻世界而展開一連串冒險的故事。然而在現實世界中,故事主角「愛麗絲」不僅真實存在19世紀英國,甚至曾和維多利亞女王的幼子里奧普王子(Prince Leopold, Duke of Albany)傳出戀曲!雖然她本人並不像插圖或卡通那般擁有金色長捲髮,也不像電影《魔境夢遊》裡的愛麗絲那樣瀟灑無畏,與故事作者路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oll)之間神秘的關係和幾段英國皇室淵源,卻意外讓「真人版」愛麗絲成為後世關注的焦點。
7歲時的愛麗絲(卡洛爾攝)
故事主角本名為愛麗絲.利道爾(Alice Pleasence Liddell),是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院長亨利.利道爾(Henry George Liddell)的女兒。當時維多利亞女王的二女兒愛麗絲公主(Princess Alice Maude Mary)乖巧伶俐、備受人民喜愛,因此有許多女孩都被命名為愛麗絲。而作者路易斯.卡洛爾原名查爾斯.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原先是基督堂學院數學教授,因為一次野餐隨口幫利道爾三姊妹講故事,意外促成今日《愛麗絲夢遊仙境》與其續作《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的誕生。
除了數學和寫作,卡洛爾也稱得上攝影機發明早期的攝影家,拍了三千餘張照片,對象包含利道爾家的三姊妹。如前一段那張愛麗絲獨照,正是卡洛爾在她7歲時留下來的作品。
然而就在他對愛麗絲姊妹們說故事的隔年,愛麗絲的母親便阻止卡洛爾到訪,並將他寫給愛麗絲的信全部銷毀。傳聞卡洛爾曾向11歲的愛麗絲求婚(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合法結婚年齡是12歲),雖然這件事並沒有實際證明,在卡洛爾被要求與愛麗絲斷絕往來後,紀錄關鍵時刻的日記卻無故消失,不免令人覺得有些蹊蹺。
無論與利道爾家關係如何,在決定出版《愛麗絲夢遊仙境》後,卡洛爾便將最初的手繪本與小羊皮精裝首刷送給了愛麗絲(第二本則送給維多利亞女王的愛麗絲公主)。當時《愛麗絲夢遊仙境》甫推出即大受好評,就連維多利亞女王本人也十分喜愛。據說女王在讀過《愛麗絲夢遊仙境》後,要求要看卡洛爾其它著作,沒想到除了以「路易斯.卡洛爾」這個筆名發表的「非本科」作品外,其餘都是《行列式的凝縮》、《從代數學看歐幾里得第五冊》之類令人頭痛的數學書籍。
20歲時的愛麗絲
愛麗絲與皇室的緣分並不僅止於此。在她20歲時,維多利亞女王幼子里奧普王子正好進入基督堂學院就讀,兩人相傳陷入熱戀。然而當時的社會並不如現在自由開放,他們無法像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子妃一樣結為連理,兩人最後於1876年分手。關於這段戀情有學者抱持懷疑的態度,然而里奧普王子與德國公主結婚後,所生長女命名愛麗絲,愛麗絲也在結婚後將次子命名為里奧普,無疑是兩人關係最佳的註解。
脫離虛構的故事和延伸的夢境,愛麗絲便回歸日常生活──無論在書中、在電影裡或在19世紀的英國,然而另一位愛麗絲卻註定無法擺脫虛幻的世界。
「我想要將那個世界美麗的幻覺擁入懷中。我,草間,是活在現代的愛麗絲。」對於這本作品與自身不可分離的精神折磨,草間彌生如是說。
巨大的南瓜、鮮豔的色彩與無盡的圓點,那怕這些元素從未出現在《愛麗絲夢遊仙境》,卻真實地呈現當代藝術大師草間彌生眼中的奇異幻境。被《泰晤士報》評選為「20世紀200名最偉大藝術家」的草間彌生,自幼便為幻覺所苦,多次自殺未果,幸好藝術創作成為她得以生存的動力。
去年適逢《愛麗絲夢遊仙境》出版150週年,草間彌生也用自己的風格重新詮釋她心中的奇幻冒險。裡面沒有帶懷錶的兔子、沒有柴郡貓也沒有紅心皇后,取而代之的是經典的南瓜、蘑菇與一切以圓點建構的畫面。對此日本《達文西》雜誌評論:「說出『我在現實感與非現實感之間徬徨著』這句話的草間,想必是世間極少數最能夠詮釋《愛麗絲夢遊仙境》世界的藝術家。」無法離開兔子洞和鏡中奇境的愛麗絲,不知道什麼才是正常的世界,卻得以保留孩童般對藝術的單純喜愛。如同作者卡洛爾所言:「一個小孩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態度,就是對萬物懷著單純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