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巴黎市政府將廢棄的斌葬特區,全新規畫將這裡打造成一個與社區結合的文化中心(攝影者:李清志)

殯儀館變身藝術中心

2016/03/24

LINE分享 FB分享

歷史建築再利用是這個時代的建築流行趨勢,火力發電廠可以變身美術館,火車站可以改成博物館,廢棄學校可以變成藝術文創中心,教堂可以變成餐廳或旅館,屠宰場可以變成文創中心,監獄可以變成旅館,似乎所有的老舊建築都可以再利用,在設計師的巧思之下,幻化成新穎有創意的空間。

但是有兩種建築,因為不可逆的先天因素,幾乎是很難加以再利用,其中一個是核電廠,因為核電廠的龐大建築物內存留著輻射的污染,永遠無法安全使用;另一個則是殯葬建築,因為這類的建築總是讓人害怕會有邪靈的附著,很難安心的去使用它們。特別是華人對於墳場或殯葬空間總是十分嫌惡,如果住宅靠近墳場會被視為是有嫌惡設施,而使得房價下跌,如果將殯葬空間改造成其他使用,恐怕還是會有很多人不敢來光顧。

西方人似乎比較不信邪,巴黎一○四藝術中心的前身是市區最大的殯葬空間,一○四藝術中心的建築主體於一八七三年建成,從一九○五年起就開始殯葬業務直到一九九七年。業務鼎盛時期,每年有高達二萬七千輛次的靈車駛出,一千四百多個人在此工作,殯葬相關產業如靈柩、雕刻、喪服製作等都在此設立,有點類似台北市民權東路行天宮附近的殯葬行業集中區。

不過二○○一年起巴黎市政府開始著手改造這座廢棄的殯葬特區,請來擅長於古蹟翻新案的十一月建築師事務所(Atelier Novembre)全新規畫將這裡打造成一個與社區結合的文化中心,讓這個原本令人害怕的暗黑建築,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家盡情舞動、抒發夢想的空間。在這個殯葬建築改造成的創意藝術中心裡,不僅有書店、餐廳,也有大型表演空間,展示空間,讓人絲毫感受不到死亡與惡靈的陰影。

有趣的是,一○四藝術中心前方廣場,竟然擺設了由藝術家Nikki所設計,一顆巨大閃亮又繽紛的骷髏頭,似乎宣告著死亡的必然與生命的歡愉。其實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雖然逃避死亡,卻終究無法免於死亡」。

關於台北市區的殯儀館,每到選舉就有人提到要遷移或改建,卻總是無法真正實現,遷移或改建尚且窒礙難行,更別說是建築再利用了!國內的殯葬空間改造問題,可能不只是硬體需要改造而已,更要從國人的生死觀開始改造起,才有可能有真正的改變。

小檔案_李清志

實踐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一九六三年生,自幼嚮往電影中的偵探生活,後自命為「都市偵探」,致力建築與跨界藝術文化探討。著有《巴哈蓋房子》、《建築異型》等,並帶動「建築旅行」風潮。
FB粉絲頁:www.facebook.com/taipeibatman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