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全球唯一 竹子眼鏡變藝術品

日本國寶級職人 笠島豊

2015/10/22

  • 文字 / 張綾玲
LINE分享 FB分享

你能想像三片二十公分長,十公分寬的方竹,如何在不假任何工業器械、模具,僅憑雙手就著老工具來回銼磨,造就出品味人士鼻樑上一只最具蒐藏價值的藝術品級眼鏡? 日本第一個,也是唯一使用竹子與木頭製作手工眼鏡的國寶級職人—笠島豊,首次來台示範這項手工技藝,帶你一窺純手工與天然質材眼鏡的奧秘。

在高度工業化與大量生產為常規的今日,「純手工」與「純天然質材」成了「珍貴」與「精質」的同義詞。但你可曾懷疑,所謂的「純」究竟是臻至百分之百,或僅只是原料、製程中有那麼一○%的手工或純天然,能算純正手工嗎?

同時代理德國、法國、瑞士與比利時及美國等精品眼鏡的囍視來國際董事長黃永興解析,放眼國際,一般精品眼鏡製程約有九○%工序藉助電腦車床或機具,僅有一○%採人工完成。然而,來自全球三大眼鏡產地之一—日本富井縣鯖江市的師傅笠島豊,卻堅持著不憑藉任何模具或工業器械,全憑手感製作至今長達四十餘年,年產量不到三百副。

竹子的靈感源自幼時玩具

原來,出身眼鏡世家的笠島豊,父親及祖父皆是製作眼鏡的老師傅。幼時父親以製作傳統塑料膠框與金屬框眼鏡為主,至他開始習藝,大量中國產製的眼鏡低價惡性競爭,激發他開發富價值與紀念性眼鏡質材的念頭。恰逢鄰居有竹業批發商,眼見自家祖屋樑柱由煤竹製成,又憶起兒時整天泡在竹林裡玩,常自製小玩具,於是萌發以竹子製作眼鏡的靈感。

由於一般竹子為圓筒狀,只能製成鏡腳。經不斷尋覓,他發現一種竿底部略呈四方形的品種—方竹,竹農會在竹子生長過程施以外力穿上「鐵衣」塑型成方筒狀,四面平整,既寬且厚,用來製成鏡面再合適不過。

然而,堅持純天然質材的創新,卻也令他飽嘗艱辛。曾經,買回大批方竹,表面看非常完美,剖開竟暗藏蛀孔,全數得報廢;又因方竹生長於陰濕涼爽地,水分含量高,買回後須放置二至三天脫水,未料受溫、濕度、光線所影響,會使方竹因繼續生長以致竹面向內凹、歪斜,或因脫水過多、保存不當以致乾裂、發霉,「通常一百支方竹只能選出一支製作眼鏡;而買回的一百支方竹,經檢視脫水後,最後平均只剩二○%可用」。

這都還只是選材階段的耗損。當終於取得材料,笠島豊得全神貫注,展開為期三至四天,從竹面、木料花色配對、切割、拋光到組裝多達百個工序(編注:一般金屬或膠框眼鏡約為三十個工序),全程以手工慢慢刨銼、拋光的眼鏡製程。

創造鏡面立體弧度最是考驗技術

最耗時的,是將一片十乘二十公分平整厚實的方竹片,徒手磨成一副雙目挖空的鏡面;而最困難的,則屬當鏡面磨出基本雛形後,還需藉由加熱鐵具協助加壓,創造出鏡面的立體弧度,「這是最考驗技術的部分」,笠島豊說,通常他得聚精會神花上一小時才能完成,直待冷卻後才能精密打磨鏡面造型。一旦加壓過程或打磨弧度失準,便又是前功盡棄,功虧一簣。

另一難題隱藏在絕難料想的微小細節裡—鼻樑墊。不願妥協的他,亦堅持以方竹或木料製成,除為求美觀,更因天然質材溫潤親膚、不滑脫的特性。丁點大小的鼻樑墊得先細心磨順,就連嵌入金屬支架也是全憑手工不靠機器。「這得配合天氣。濕度高時,孔眼易打;熱天竹脹,孔眼過大易鬆脫,萬一碰上乾燥烈陽夏日,竹子會裂開,又得全部重來。最佳打孔濕度是七○%至八○%。」

十三年前,為了克服竹子與木頭不具延展性,他發明以釣魚線從鏡框兩方內側穿孔,埋入釣魚線將鏡片卡緊或卸下的做法,並取得專利權,至今無人能敵。這一切說來,或許輕鬆尋常,卻是雙手在千萬次來回刀鋸、銼磨間所積累的智慧,亦是高度鑽研技法與考究細節、美感的工藝結晶。

儘管,純天然材質取得越見困難,全日本只剩京都兩戶人家生產方竹,而純手工打造耗時又費力,但笠島豊始終樂在其中,「因為做一副眼鏡,我總把生命投注其中」。尤其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因鏡框未經上漆處理,竹料或木框眼鏡仍會持續呼吸,歷經時間淬煉會逐漸改變色澤,一如養玉或養壺的道理般。

這一刻,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品味人士熱中蒐藏他的眼鏡,那是一種讓人可以enjoy在每日變化裡的樂趣,更是造就專屬個人氣質與品味的私房利器!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