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巴黎人為之瘋狂的貴族浴

土耳其浴

2015/10/22

LINE分享 FB分享

土耳其諺語:「進澡堂必流汗。」(意即:「怕熱就別進廚房。」)

來到伊斯坦堡,清真寺讓你虔敬,香料讓你迷醉,博斯普魯斯的海風讓你心情舒暢,但只有一個地方,會讓你又冷又熱,又刺又爽,又覺得像蘇丹一樣尊貴,那就是土耳其浴場。

這天, 我們來到由奧斯曼建築大師錫南(請見「蘇萊曼清真寺」一文)所打造、有四百三十年歷史的Cemberlitas浴場(沒錯, 就是成龍電影《特務迷城》的拍攝地點),實際體驗了一次古蹟沐浴之旅。

從外觀看,這個在大巴扎旁的浴池完全不顯眼,半地下層的階梯通往窄窄的木門,早上七點一片寂靜,但已有兩三位歐吉桑洗完浴,精神抖擻的走了。

土耳其浴男女分開,觀光客穿著浴場贈送的內褲,先沖水淨身,然後放鬆心情,躺在溫熱的大理石板上休息,靜待洗澡師傅的到來。

從直徑約六公尺、鑲著荷葉邊的十二角形大理石板向上看,高約十公尺的壯麗圓拱頂,上面排列著五、六圈鏤空小孔,金光在滿室霧氣中,如幻影般閃動;趁著沒人,偷偷「啊!」一聲,聲音來回共振,嗡嗡嗡響了好久才停。錫南果然是幾何天才和音響大師!

不久,穿著一身黑色比基尼的師傅進來了,她先是友善的一笑,然後就「lie down」、「turn」、「sit」的指揮起來。半小時之內,她完成了搓污泥、打泡泡肥皂、全身按摩三部曲,價格六十里拉(約合新台幣九百元)。

師傅身材健美,手勁也不小。又好笑又糗的是,她搓完泥,還會拉著妳的右手去摸左臂,讓妳感覺一下自己原來有多髒! 洗完之後那種皮膚又潤滑、毛細孔又可以大口呼吸的輕快感,果然教人精神大振。

土耳其浴的三大元素——公共浴池,蒸汽,冷熱交錯的三溫暖,其實是古希臘羅馬帝國的發明。希臘人稱它為「thermea」(熱浴),把它視為一種「療癒」(healing)。

在伊斯坦堡還稱作為君士坦丁堡、羅馬皇帝君臨天下的一千多年間,thermea就已經盛行,貴族們在澡堂間社交、吟詩奏樂,甚至裡面還有圖書室。

一四五三年,「征服者」麥何密特二世入主伊斯坦堡後,不但保留公共浴池,而且因為伊斯蘭教諭奉行「清潔,是信仰的一半」,浴池更見普遍,每座清真寺旁都有一座,方便信徒沐浴後進行禮拜。

土耳其人把洗浴稱為「哈瑪」(hamma,也是「熱浴」之意)。但和羅馬不一樣的是,土耳其人認為只有流動的水才潔淨,他們捨棄全身浸泡,寧可用水沖洗,就像現代人淋浴一樣。甚至觀光客搓洗完畢後,也難逃三桶水當頭澆下的命運。

「沒有哈瑪的城市是不完整的。」蘇萊曼大帝最寵信的建築大師錫南,一生建了四十八座公共浴池,流風所及,據說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也曾隸屬奧斯曼)曾有三百六十五間公共浴池,可以每天換洗不會重複。

後來,土耳其浴輾轉又從北非傳入歐洲,法國人更愛上了這種洗澡方式,尤其巴黎城的上流階層,更視土耳其浴為「bien-etre」(well-being,幸福)的象徵。

至於英國,一八六○年,倫敦第一座土耳其浴場開幕,到二十世紀初,全英國已有超過六百家浴場! 直到進入工業社會,尋常人家也有浴室後,這種公共浴池才逐漸式微。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