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走進野花天堂

4條賞花路線,帶你看見春天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春天,是花的季節!櫻花在山林間盛放、波斯菊整片開在休耕的水稻田裡;杜鵑則熱鬧的妝點在山坡上、花園裡。

你正準備趕赴陽明山、阿里山尋櫻花、探杜鵑嗎?賞花路途中,如果放慢腳步,你將發現,在春神的魔棒下,從北到南,從海平面到三千公尺的高山,野花早已開成一條條迎賓道,更值得你駐足欣賞。

野花,不只是兒時記憶裡的黃色酢醬草、隨風飄揚的飛絮蒲公英、野地裡的白色百合花。野花,其實有超乎一般人想像的千百種樣貌。

春天,往合歡山、奇萊等高山群峰走,在合歡山主峰可以看到「高齡」上百歲的野生玉山杜鵑,恣意綻放成花海。玉山杜鵑比平地杜鵑多出一份貴族氣息,有時,單是一棵玉山杜鵑,就可開出上千朵花,比牡丹還貴氣,蔚為高山奇景。

野花的生命力令人嘆為觀止,以台灣百合為例,從平地到高山都可見到,長在海邊的百合,可能只有二十公分,但到了山區,百合卻高達二公尺,阿里山上,還有高達兩層樓高的野百合。

另外,北宜公路的蘭陽溪床上,一到四月,一整片黃色野百合盛開,好像是大自然遺落的黃色水彩盒,不小心潑灑在這裡。

大自然是野花的園丁,這位園丁會透過野花,告訴人們春來了。這一天,我們和淡水商工園藝科老師梁素秋到金瓜石山上,她隨意一指,「你看,有水的地方,就有通泉草!」原來山徑邊小溪旁,遍布如指甲般大小的淡紫色野花。

在山上看到通泉草,就可以找到水。通泉草應是喝到從高山上流下的第一滴初春融雪而綻放;而大地之神,以這點點小花,告訴人們冬雪已融。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曾說,通泉草是「最忍不住要春天的花」。常常,春天還沒來,通泉草就先開花了。

紫色通泉草有一套特別的傳宗接代之道,它的花瓣貌似停機坪,外沿的黃色線條則像跑道,吸引昆蟲入花授粉,小小野花,自成大千世界,小巧而奧妙。



另一種隨處可見、卻往往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是「大花咸豐草」。這就是小時候在田埂間,抓了一把就往人身上丟,黏在衣服上不易拔掉的「恰查某」或「鬼針草」。

大花咸豐草原生在琉球,一九七六年被蘆洲的蜂農引進。它有鮮黃色的菊型花心,外繞一圈白色的假花花瓣。靠著粘在人衣服上散播種子的特殊能耐,加上不管如何被踐踏,還是奮力開出花來,如今咸豐草從台灣頭開到台灣尾,「能見度」非常高,不追溯它的身世,絕大多數人會以為它是台灣的原生植物。

和大花咸豐草同樣是深受蜜蜂喜愛的紫花霍香薊,也是外來種的春天野花,它因為有著薰衣草般夢幻紫色,而從墨西哥被引進台灣。日據時代,由於台灣平地燥熱,不宜薰衣草生長,日本人於是看上向陽又耐旱的紫花霍香薊。如今在苗栗南庄、泰安,或新竹的休耕地裡,看到開成一片的紫花霍香薊,確實會誤以為是日劇裡的薰衣草田。

從平地到高山都有野花,賞野花也未必要捨近求遠。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蘇富美認為,路邊、鄉間的廢耕地或休耕農田就是很有趣的觀察點。

蘇富美鹿港老家附近的一塊廢耕地,每年都會長出不同的野草野花。前一年是紅撲撲的野草赤藜,第二年卻變成了白花點綴的咸豐草,大地自然輪替,種子隨風飄落在土裡,該它開花時,野花就兀自奔放盛開。

你有多久沒有看野花了?或許你家門口,或是每天經過的路旁,就開著一片野花,風輕輕把它帶來,第二年,它又悄悄地去了別處。

製作這個專題的同時,我學著放慢腳步,看每天經過的路旁,令我驚訝的是,時常去運動的青年公園草地上,竟有通泉草,那紫色的野花,似乎正在告訴我:春天,春天早就來了!

以下是台灣四條「春天野花路線」,且讓三位野花達人先帶我們在紙上神遊一趟:



一、陽明山:陰濕型台灣野花

春天到陽明山,別只跟著大家到前山看杜鵑,路邊的野花,正以大片的白和紫為山坡上色。在樹林下一整片的白色地毯,那通常是蛇根草的傑作。

陽明山春季潮濕,除了蛇根草特別多,也養足了許多中低海拔的小野花。沿著二子坪步道的蝴蝶花廊,山壁上冒出的匐堇菜、台北堇菜、曲蕊馬藍,或是路邊的佛氏通泉草,不時點綴了紫色的驚喜,還有超過一百種以上的蝴蝶,有時候,枯葉蝶就藏躲在馬藍和蛇根草上面,就像是無心掉落的一片枯葉。

(帶路人——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蘇富美)

二、惠蓀林場:大樹型野花

林場的步道兩旁就是花樹,隨著步道蜿蜒向上,甚至可以觸摸得到樹頂。像是樹高超過十公尺、屬於稀有植物的石櫟,一到春天,全樹冒出一朵朵淡黃色花,是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景象。

惠蓀也是一個欣賞台灣特有野花的好地方,春天處處可見淡黃色的天台烏藥(涉水步道附近)、白花的圓果秋海棠、粉紅色的南澳杜鵑。西部只有奧萬大和惠蓀林場才看得到的南澳杜鵑,在惠蓀分布的數量又特別多。

至於天台烏藥,就是秦始皇的使臣徐福,在日本找到的仙藥,雖不可能長生不老,但據說可以保健身體,至今日本人還把它做成「徐福茶」。

(帶路人——自然作家林文智)

三、合歡山:高山野花

開車可以直上三千公尺,盡攬高山景觀。不必像爬雪山或是南湖大山,耗上好幾天翻山越嶺。四月份,串串白色的玉山櫻草,已經先在寒訓中心的坡上悄悄報春。

春天上合歡山,從霧社、清境,轉上鳶峰和翠峰,可陸續看到早開的野生杜鵑。三月中鳶峰玉山杜鵑即現身;四月中,翠峰紅毛杜鵑報到;五月,玉山杜鵑用成千上萬朵粉紅,宣告春神降臨。



合歡山的野花季一直延燒到五、六月,玉山薄雪草、鐘型深紫色的阿里山龍膽、像青黃色鈴鐺的玉山小蘗,陸續在北峰的大草原上冒出頭來。進入夏天後,更是合歡山野花賣力演出的季節

(帶路人——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組長賴國祥)

四、墾丁:濱海野花

在墾丁出現的小野花,散發著獨特的濱海風格,要不是能夠緊緊抓住鬆散的沙灘,就是自成灌木的高度,抵擋強勁的海風。

濱海小野花中,紫色系列有土丁桂和海埔姜。土丁桂淡紫色的漏斗型小花鋪地延伸,在墾丁的路邊、沙礫灘、草地上都能看到。開藍紫色小花的海埔姜,則是沙岸或珊瑚礁海岸的標誌。

白色花則有白水木、草海桐、真山馬茶,由於高度達一米五,是兼具擋風功能的小行道樹。四月份,可以看到它們的白色小花,從綠油油的葉間探出頭來,如同意外飄來的熱帶細雪。

白水木的樹幹和葉子上,滿布銀白色的柔短毛,去年還曾有上千隻紫斑蝶停駐墾丁的白水木前,霎時間漫天飛舞的驚人奇觀,讓白水木被愛蝶者鎖定為必訪的墾丁野花。

(帶路人——自然作家林文智)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