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淡金公路菠羅麵包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麵包,是台灣眾類點心中最弱的一環。主要在於根基太差;也就是說,最早對於外地傳來的這樣新穎麵食不太有「格物致知」的敏感,往往以訛傳訛的逐漸傳成今日的怪形怪味。

日據時代的麵包,自然學自日人。然日本學自何處?學自「概略的歐陸版」;即丹麥糖霜版一部分、日耳曼雜麥版一部分、南歐天主教國家(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小巧甜餅版一部分,凡此等等。國民政府渡台後,此地麵包又多了哪些風格?泰半是大陸各大城市二十世紀初由白俄人為主的所謂「麵包房」那種傳統所移遷過來者。當年有名的店如博愛路的「起士林」、「美而廉」,武昌街的「明星」等。我家附近的「生計西點麵包店」,羅斯福路金門街口亦是一家老店,猶記七○年代初它的二樓還設有咖啡座。

除了大型的店,家庭式的西點麵包店,亦是五○、六○、七○年代極其普遍的吃食風景。這種普及性,造成我們所有人童年的必然麵包口味印象。雖然成年後我已許久不吃街上麵包店的東西,但偶爾也不免想起那些有趣的口味,其中一味,便是菠羅麵包。

菠羅麵包,主要指麵包表皮的糖酥花案押刻得像菠羅的圖形,故有此稱。但有的年輕人要問了:什麼是菠羅?便是鳳梨。看官或許不知道,現在有極多年輕人,知道鳳梨、知道菠羅麵包,卻不知道菠羅是什麼。

今天談的這家「廣泰香」是一家極傳統的家庭式麵包店;而探索傳統麵包,最好是嘗一嘗它的菠羅麵包。

「廣泰香」的菠羅,有三種味。純菠羅(十二元),不含其他料,完全以頂端的糖酥與下部的麵糰共嚼之後,看是否合於你心中菠羅麵包應是的甜腴與麵香。一般而言,四、五十年前的菠羅麵包之頂層,當不至太過鬆酥。

第二種是奶酥(二十元),比較會因奶酥的味道而干擾了你品嚼菠羅之單味。第三種叫「安佳奶油」口味,是加了安佳奶粉的特有奶香式風味,頗特別,也另有一襲幼時喝牛奶的香氣回憶。如今主持「琉璃工房」的老同學張毅最喜愛這款。

所有的甜味麵包,我皆吃不多;但據說人若身體活動量大且比較健康者,會常常想吃一個菠羅麵包什麼的。「廣泰香」在淡水與三芝之間,地處偏僻,冬天寒風瑟瑟,不少人開車經此,極想買上幾個來吃,這時若碰上菠羅麵包剛出爐,豈不是最教人欣喜的甜美點心?

「廣泰香」尚賣「酸菜包」,如同「麵包版的割包」只是面不夾肉,頗好吃。主要是酸菜自家炒出,味較正。

沙其馬也做得樸實,不像坊間廠製之浮膩。沙其馬一瓣一瓣下來配茶,甚好。

小檔案_廣泰香

地點:淡水淡金路三段347號(公車「下奎柔山」站下車)
時間:0730∼2300(但下午三點半後麵包種類較齊)
休假:週日

小檔案_舒國治

1952年生於台北。作品:《門外漢的京都》、《理想的下午》膾炙人口。不僅是作家,也是公認的生活家。近年偶被稱為「小吃教主」,然他謙說每日尋覓百姓所吃,原只為自飽,不敢稱家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