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創意客》圓樓遇上清水磚 老宅變身前衛屋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在客家屋看見節能新概念

二○○一年四月開幕的美濃客家文物館,利用傳統客家的合院造型,搭配美濃特色「菸樓」,以層疊變化,加上清水模建材,使美濃文物館成為南台灣出色的新客家建築代表作。

一月中旬一個星期五,我們與謝英俊碰面了,他戴著漁夫帽,綁著一搓灰白長髮,穿著咖啡色有大口袋如野戰軍褲,瘦長身軀、瘦長的臉,不像建築師,倒像位準備外出寫生的藝術家,很酷!他說要帶我們去看一棟他親手打造的客家小房子。

一路上謝英俊的話不多,平穩音調裡有種洞透世事的冷靜卻又戲謔的威嚴,他說現在積極在推動的「常民建築」,也就是利用大自然的資源,例如夯土、竹子做基材來幫人們蓋環保、便宜又永續的房子。而這種概念,和客家老祖先強調善用環境資源的節約建築生活觀,以及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大力推動的節能議題,不謀而合。

「沒想到吧,客家人的老祖先竟是那麼前衛!」他嘴角揚起一抹微笑接續說,但是,這種做法重重衝擊到主流建築派系習以為常的價值觀與利益,「所以我並不受歡迎!」

車行二個多小時,下了台中豐原交流道後,他熟門熟路轉了幾個巷弄,在一座二層樓半灰色碉堡式民宅前停下來,「到了,這就是二十年前的客家小房子!」

他很自然的推門而入。房子由左右兩個小花園圍拱、側開門、灰色空心磚牆面,從外表看不見任何大型窗戶。

我原以為,沒有窗的屋子裡面一定很陰暗,沒想到一推門,一片溫暖明亮光線竟在眼前綻開,好像電影裡,探險者從幽暗山谷走出,豁然見到燦爛桃花源般的驚奇異象,「這是怎麼辦到的?陽光從哪裡來?」我急著想知道答案。



謝英俊不回答,只領著我們走,「喔,原來是天井!」在室內客廳前方,有座「落地」的天井,光照可集中照耀進入室內;天井底部還可以栽木種花,形成別有洞天室內小花園,而花園內側,是間有著古典推窗設計的房間,不禁讓人聯想古代仕女,晨起賞花聞啼鳥、芙蓉迎面巧梳妝的畫面。

「天井可以把採光、通風、密集等問題,一次解決。」為了節約能約,謝英俊甚至在二十年前,就在頂樓加裝太陽能,用來加熱水。

在碉堡宅體驗先民好生活

這座老房子和附近的民宅造型截然不同,奇特造型住宅,一直都是當地一個地標。高聳外牆是採用現代的清水磚一個個砌起來,沒有開窗,主門偏在一側,宛如大陸詔安地方如碉堡建築的客家圓樓。和一般正門大開、正面開窗再框架上一層鐵窗防護的民房,完全不同。

而室內利用天井採光和通氣,也和一般民宅大不同,倒是很像近幾年日本熱門電視節目「全能改造王」裡,建築師們經常會鑿天井採光的做法。

房子原是謝英俊父母親買地自建居住的房子,現在由他的二哥二嫂承住,或許是回到家,謝英俊的話匣子一下打開,語調也溫和許多。

他說,客家老祖宗早就有天井概念,例如客家著名的「圍龍」建築,通常在正廳後方會有個希望多子多孫「化育胎兒」的壟起小坵、水池,稱之為「化胎」或「花台」,即是一種天井概念,「如果從大陸的圍龍屋上方俯瞰,還會發現建築呈現一個『日』字形。這日字形的圍龍屋,就有兩個天井。」



光線充足之外,更奇妙的是,因外牆不開窗,可以把雜音都隔除在外,整個室內像個靜謐堡壘,謝二嫂笑說:「這是謝英俊的碉堡!」謝英俊也笑開回應,他剛蓋好房子請父母親入住時,或許素面的灰色空心磚牆太前衛了,謝媽媽總覺得「好像沒蓋完,等以後賺大錢,再把磁磚補起來。」

不僅謝媽媽不能完全理解這么兒,謝二嫂也小聲說:「謝英俊是個怪人!」他最「怪」的作為,要屬九二一地震後,拋棄千萬豪宅、甚至夫妻離異,跑到災區幫原住民蓋房子,而且越蓋越窮,一度還積欠員工薪水。

不過謝英俊始終甘之如飴,從震災那年起,他就住在日月潭旁的伊達邵(邵族的部落),至今已九年。「我一點也不奇怪。認為對的事,就去做!就這麼簡單。」他微笑說。

在大逆境打造浪漫美學觀

的確,謝英俊的骨子裡有股浪漫的堅持與現實的實際。這點,反映在他這一、兩年所執行的六堆文化園區建案裡。

談到六堆文化園區這個新的客家建築案,謝英俊興致勃勃打開電腦解釋,客家的族群性很強,很重視「圓滿」,但現代社區的營造發展,著重在開放、分享,這樣才能將文化永續傳承。

為結合這兩種精神,他先將五千多坪的戶外空間,以「圓」的形式表現,透過七個超大造型的美濃大紙傘式建築,傳遞為「大地與生活打傘遮蔭」的想法,讓在傘下的人們感受到古早諺語中「阿猴林大樹蔽天」,(指森林茂密,天氣雖熱但卻有大自然庇蔭的環境)那股清涼,同時也期望生態園區內植物能慢慢茁壯回復,成為遊客與社區居民另一把傘。

傘下又是另一風景。謝英俊將原本群聚、保守的客家聚落打散,散建於一把把大傘下,建構一個個開放式建築小空間,可讓文化園區的活動、資源,進行交流、展示、休憩、儲存……等功能。謝英俊說,社區本來的意義就是一種資源的交流、分享,園區建築也必須具備特殊的「櫥窗」功能。



不過,這個原本今年底應該要完成的工程可能延宕,原因是「官僚體系作業的溝通不良」,謝英俊露出務實性格的堅硬面,他眉一挑,「沒關係,要打官司、要耗,大家就一起來耗!」

謝英俊說,建築迷人的地方就在它「千奇百怪、各式各樣」。而他現在對建築的想法,是在一個「永續」的基本架構下,必須有美學觀,「從事設計行業的人,如果沒有這個,是活不了的,也不會有熱情。」

而他個人的美學觀,就是「看起來簡單,但覺得好像有什麼東西和味道……好像有某種協調性在裡邊。」但這看似簡單的理想,實踐起來往往並不簡單,不管是他的常民環保屋、或是他的前衛客家建築,經常都會和世俗價值起爭執、衝突。

謝英俊一位友人王墨林曾在〈從廢墟到土地的再現〉文中這麼評論他,「謝英俊做的,不只是所謂災區重建工作,而是推動一場環境革命。……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位禿了頭的中年建築師,仍滿懷浪漫的從他所設計的房屋,兀自形塑出一尊住屋者的主體。」我想,時間,會給謝英俊的堅持一個美好的答案。

*【認識客家】客家建築,風格迥異功能皆強

客家人因居住環境不同,因此產生不同建築風格。以下為幾個著名傳統客家建築簡介。

客家圍龍屋:在中國大陸「四縣」客家地區,平原遼闊,需要人手開墾耕作,因此家族希望人丁興旺。於是住屋設計,通常在正廳後方建個壟起小坵、水池,稱為「化胎」(化育胎兒之意,也有稱「花台」)。化胎不能隨意讓人破壞,最早會做一個矮牆圍起來保護,當原有房子不夠居住,就往旁邊發展,圍著「化胎」建造,形成一種半圓形圍屋,即稱為「圍龍屋」。

客家圓樓:最著名的在中國詔安地區(於福建南邊)。當地建築的圓樓和圍龍屋,除了客家人對風水的考量因素,另一目的是具備有防禦功能。大陸客家圓樓建築很壯觀,其標準圓樓高約四層,平日出入只靠一個大門和若干小門,遇到危急狀況,可將所有的門關上後,易守難攻。

而在圓樓內部,生活需要用到的空間,全都設想進去了。有取水用的井、儲存糧食穀倉、放柴火地方、還有養牲畜空間。古時候,如果外面情勢緊張,儘管將所有進出門都關閉,仍可自給自足三、四個月。(文‧曹秀雲)

*謝英俊
1954年生,現為第三建築工作室負責人
經歷:
陳其寬建築師事務所工程師,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新竹文化協會理事長
著名客家建築代表作品有:
新竹縣立文化中心競圖獎、美濃客家文物館競圖首獎、及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競圖首獎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