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cover

WojtekGurak_ZH_VFS3_HIRES

ZHadid by Steve Double

頂尖建築大師的告白

2015/08/03

  • 整理 / 陳乃菁
LINE分享 FB分享

巴黎羅浮宮、柏林國會大廈、雪梨歌劇院……,這些在世人與評論者經常掛在嘴邊的典範作品,對於蓋起它們的建築師自身而言,到底有何意義?一件作品到完成,又經歷哪些反芻轉化?《與普立茲克獎建築大師的對話》是第一本記錄普立茲克獎(編按:全球名聲最為卓越的建築獎)得主,包括貝聿銘(I.M Pei)、安藤忠雄(Tadao Ando)、札哈‧哈蒂(Zaha Hadid)、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等等頂尖大師,在建築領域曾經於訪談中說過的話,以建築師自身思想做為出發,分享其所興建的公共建築、哲學和靈感來源。以下是摘錄札哈‧哈蒂談女性建築師的叛逆與困境。(文‧陳乃菁)

對我而言,至今我都很難想像自己是個名人。每當聽到別人說我很有名,我都覺得驚訝。我不是很重視名氣,因為我看到許多人汲汲於名利,致使他們分神,不再有做好作品的真正企圖心。但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作品。大家總假定名氣是好事,其實不然,因為建築這一行最重要的是極為努力工作。……就我而言,其實有名是弊多於利。好長一段時間,名氣對我而言是個負擔,因為我的名氣是來自於未興建或無法興建的建築。這會造成危害。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角色模範,即便到了現代,女性要在建築界立足依然很困難,這一點實在令人驚訝。如果你很強悍,他們說你太強悍。如果你不夠強悍,他們又會說你太軟弱,不然就說你太愛出風頭。建築是很棒的行業,但也非常辛苦。然而我確信,女性可以在其中生存,不讓建築擊垮。

我從十歲就奇裝異服,說奇怪的話。我沒有刻意標新立異,我本來就天不怕地不怕。無論是否有意,總之我不覺得必須遵守大家認為可接受的事情。但是不乖,自然會引來偏見和懲罰,因為大家總想把你放進框框之中。別人會希望你是從同一個模子做出來的,是大量生產的產物。建築物也是一樣,別人會期望一切都相同。如果你決定要做不一樣的事情,那麼你就被釘上十字架了。

我一開始是以非傳統的方式,用圖畫來呈現一項案子。我以不同方式來思考建築。一般用來呈現建築的工具,對我而言沒有用,沒辦法展現我想做的事情有何意義。所以我開始著手,嘗試找出一種對我而言真正有用的建築呈現圖。我最初是試著找出不同角度,後來繪圖演變成為一種分鏡表,能告訴你這項案件的完整生命故事。

我在設計時的概念,向來是這棟建築日後是要興建的。大家總認為我只是喜歡畫圖。其實並非如此。唯有在畫倫敦或者紐約這種大都市時,才是在畫構想。我的圖都不是在討論建築的「不可能」,而是建築的可能性。

我沒有一份二十年計畫,但我永遠打算改變體制,最後做些理論性的案件,無論那會是什麼樣的案子。當你在蓋某件案子時,大家會認為你過去的某種做法行得通,為何不如法炮製?我認為建築和科學一樣:如果你不在實驗室做些研究,就無法發現解藥。

我認為,透過研究而不斷拓展界線很重要,你從自己的作品庫中學習。早期我們非常注意空間需求與基地之間的連結,並以非傳統的方式處理,而每一項詮釋都能帶給我們其他東西。我們曾經常發明新的規則。現在,我們已發展了一套可以當作根本的東西,做過的研究皆可好好利用。你的經驗更多了,知道怎麼設計得更好。你不必每天重新發明別人做過的東西。當然,每項案件的功能規畫大相逕庭,我們設計過消防站,這和渡輪站、科學博物館、寄宿學校或工廠是完全不同的,空間需求並無類似之處。有些東西是你不能重複的。

我不要過傳統建築生涯。我認為必須冒一點險。你畢業後,就得決定要冒點險,或選擇安全做法;這是很重要的大事。若選擇冒險,我想是值得的。

建築還有一個層面,是大家忘記的。建築應該令人喜悅——在一個美妙的地方,令人覺得喜悅。一間漂亮的房間,大小並不重要。大家對於奢侈經常誤解;奢侈其實和價格無關。這是建築該做的事情——以較大的尺度讓你感到奢侈。

書籍簡介_與普立茲克獎建築大師的對話

作者:如絲‧佩塔森、翁甄舜華編著
譯者:呂奕欣
出版日期:2011.11.29
出版社:馬可孛羅出版社

小檔案_札哈.哈蒂 Zaha Hadid

200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出生:1950年10月31日,出生於伊拉克巴格達,英國籍
學歷:倫敦建築聯盟學院建築學位獎(Diploma Prize)
作品:德國BMW車廠中央大樓、卡迪夫歌劇院、曼徹斯特水運中心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