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文物看醫生!?史博館文物修護二三事

2020/12/14

LINE分享 FB分享

人生病要看醫生,那文物生病呢?讓我們從國立歷史博物館近年的修護案中,且看文物就醫需要注意的眉角。

與修護團隊的合作與串聯



史博館近期較為重要的3項修護案,均是與具有豐富經驗的修護團隊合作。其中《夏山雲瀑》等5號張大千畫作即由史博館與故宮博物院以館院合作模式進行修護;張大千《墨荷》以及《八德園》冊頁(一)、(二)等14號作品,與廖繼春5 幅油畫則由師大文保中心負責;李秀香繪畫修護工作室則因具修護馬白水作品的經驗,承負《太魯閣之美》的修護工作。在這3項文物修護案中,史博館分別依據文物的屬性與需求,串聯館外的公部門、學院與民間單位,結合不同社會資源共同完成任務,以維護國家的重要文化資產。

修護是不斷的取捨!量身打造適合的修護方式



修護是不斷的取捨。譬如故宮協助修護的張大千《以寫我憂》冊頁。過去這件作品的經摺裝因展示需求已被裁斷,在多次展出反覆翻閱之下造成多開冊頁於中央裂開,同時也為顧及背面3開的書法題字。經館方與修護師及諮詢委員討論,決定將正反面揭開,並將被截斷的書法題字恢復其原有對應的開冊位置,在未來得以讓正面的畫作與背面的書法同時展出。

每個修護案都會採取為文物量身訂製的通盤考量規劃,務求保留真實性與歷史性。以李秀香繪畫修護工作室修護的《太魯閣之美》為例,它的原始狀況只有拓一層薄背紙,修護前因拍攝紀錄片而有機會與馬白水家屬討論,決定保留藝術家原有的裱褙方式,不加裱軸或鏡片,僅照原有形式加托成藝術家慣用的組合畫形式,使之變得硬挺、更易上牆展示。

解密!張大千名作《墨荷》摺痕由來

師大文保中心所負責的張大千《墨荷》尺幅達兩公尺餘,超大尺幅不僅是修護上的一大挑戰,作品上又深又長的摺痕也是一大問題。從筆順斷掉的地方來觀察,可知道摺痕應該是在創作前便已存在。而根據曾任大陸四川博物院副院長的魏學峰先生的意見,張大千有將尺幅較大的畫紙與畫作摺疊收存在箱內的習慣,摺痕便是這樣來的。(原來如此!)

探詢修護的更多可能性

新的科技能為文物展示、研究與保存帶來多少改變,又能提供什麼推進動力,也是史博館從今年(2020)開始試圖發展的新方向。

東漢的《搖錢樹》係由13件青銅片以插梢拼組而成,因年代久遠、青銅鏽蝕,根據所委託的雲林科技大學初步評估,許多組件已不適合再組裝展示,因此在近期修護工程中,史博館運用3D建模技術比對現存文物資訊,並以3D列印方式,藉由類似的不鏽鋼材質與陶土基座組裝出立體模型,以此展示其完整樣貌。此次嘗試讓3D建模技術跳脫過往為觀眾提供觀賞體驗的應用形式,進一步將文物修護概念運用於對文物數位修模複製。年底(2020)將於故宮南院「樹」特展(2020年12月20日~2021年6月20日)展出,即是將文物原件平放,配合以立體修復模型來展示搖錢樹。


更多《歷史文物》精采內容詳見:
https://issuu.com/createmiracle/docs/bulletinno307?fr=sODZmNzE5MTgwMTE

現在還有填問卷抽好禮: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td3SL9ZWERNrvUKk4cvkHtFEbYS4R8gyYwqT4n_MJkGacqw/viewform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