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我在緬甸看見英國遺風

隨河旅行4 伊洛瓦底江Part 3

2018/07/26

LINE分享 FB分享

「吳波金坐在自家的走廊,時值四月,空氣中有種壓迫感,帶著正午時分漫長而滯悶的威脅。偶爾吹來一縷微風,相較之下,涼爽幾分,撥動著剛才澆過水垂掛著的蘭花。在蘭花之上,是棕櫚樹布滿塵埃的樹幹,蔚藍晴空。在蒼穹之頂,炫目不可直視之處,有幾隻禿鷹盤旋⋯⋯」

這是英國殖民文學的三大經典之一《緬甸歲月》(Burmese Days,一九三四年出版)的開場,作者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寥寥百字勾勒出緬甸文化:吳波金、棕櫚。

一、緬甸姓名文化:緬甸是世上極少的國家,人民沒有姓,一個「有名無姓」的民族,但他們會把尊稱表現在名字之前。譬如吳波金的「吳」,並非姓,而是緬甸對有地位男人的尊稱,類似英文的Sir。所以所有緬甸官員名字前,都被冠上「吳」。若不明此,會誤以為緬甸上層社會的男人都姓吳。

二、緬甸棕櫚文化:地處熱帶雨林的緬甸與棕櫚密不可分,棕櫚化身為萬能植物,融入緬甸人的生活。他們的糖由棕櫚製成、住在由棕櫚葉搭的草屋、用棕櫚外殼當燃料。棕櫚心是一道菜,棕櫚樹液可釀酒。古時候,棕櫚葉甚至是一張紙,影響緬文的字型發展。

緬甸字母是一串圓圈串出來,這是全世界獨有,圈中有圈,圈外有圈,圈上有圈,像泡沫一樣,因此被稱為「泡沫文字」。但為何呈圓形?因為緬甸人過去在棕櫚葉上寫字,直筆容易劃破葉片,而演變為圓圈字。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研究,希臘字母傳到西藏變成有稜有角,傳到緬甸演變為都是曲線。因中國紙筆傳到西藏,所以藏文保留有方、勾、直、豎的筆畫。「但緬甸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阻隔,中國的紙筆過不來,於是緬甸人以鋼針代筆,寫在棕櫚葉上,棕櫚葉易破,所以字體稜角部分逐漸變成圓圈。」(編按:緬甸文屬婆羅米系文字,起源另有一說為亞蘭字母。)  

在緬甸,一杯茶的優閒

緬甸文化透過英國作家的筆,八十年來,突破封鎖以文學形式活躍於世。今天,不少人來緬甸是想「跟隨喬治‧歐威爾的足跡遊緬甸」。英殖民時期於緬甸當過警察的歐威爾,筆下的緬甸,今天依然可循。

一八八五年,英國併吞緬甸殖民六十三年後,匯出緬甸新文化。舊首都仰光有數百棟英國殖民式建築,數量是亞洲之冠。如同當年的香港、吉隆坡等殖民地,仰光當年的繁華在當時的東南亞首屈一指。

在文化方面,英式下午茶,至今還影響這佛教古國。當然已緬甸化,這就是知名的緬式奶茶。我也入境隨俗喝了,喝一口就受不了,太甜了。轉身看旁人,個個津津有味。仰光街頭,可看到人們坐在茶屋,不遠處是金光閃閃的寺廟。十分有趣,在這裡喝茶不是佐三明治,而是炸油條。或許,英國人留下的不是一杯茶,而是喝一杯茶的優閒。

二次大戰後,緬甸脫離英國獨立。但因執政軍人高壓統治,緬甸進入鎖國,經濟發展停滯,大批英國殖民建築意外被保留下來。被英國殖民、曾經鎖國,雖是一頁悲慘,但這一百二十七年的歷史,讓同是佛教古國的泰國與緬甸,有很不同的面孔。

小檔案_王文靜

最北,到過北極;最冷,去過南極;
最傳奇,登島達爾文的加拉巴哥;
最刺激,深入亞馬遜流域;
至今旅行70國、行旅歐亞非7大河。發表過《隨河旅行》、《春遊萊茵河,吃全世界最棒白蘆筍!》系列文章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