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繡美術館館長李足新:看古典油畫,從手勢、眼神讀懂畫家指引倫敦國家美術館 行家才知道的名畫故事 Part 2
南投有一間獲得建築金獎的毓繡美術館,館長李足新擅長寫實油畫,也將毓繡的展覽主軸定為寫實,在這座台灣最美的美術館中,李足新最常遇到的觀眾提問是:「如何從當代藝術中培養審美觀?」他的回答始終不變,「培養美感要從古典繪畫開始。」「古典繪畫注重比例、用色、構圖,對每一個細節都相當嚴謹,是給觀眾答案,告訴你這就是美;反觀當代藝術沒有標準,著重的是提出疑問。」
古典油畫的一絲不苟,從觀眾看不見的地方就已開始,李足新說,「畫布使用上等麻布,作畫前要先塗一層兔子皮提煉出來的兔皮膠,然後上打底劑,再塗一層咖啡色的底,這些步驟完成後才能開始畫畫。假如缺少最下面那層兔皮膠,油會滲進畫布造成腐爛,影響日後的保存。」後人總在古典畫作中尋找畫家埋伏的密碼,但李足新解釋,許多細節其實具有共通性,「比方書代表知識,蠟燭象徵時間,也要注意人物的手勢、眼神,甚至衣服皺摺的方向,這些小地方都是畫家引導觀眾尋找畫中主角與重點的精心設計。」
有時候,畫作裡的光影也是畫家玩轉的拿手好戲,好比倫敦國家美術館裡的「懸疑大師」巴洛克畫派巨匠卡拉瓦喬(Caravaggio),「他注重表達虛與實之間的對照,實的部分是人物和物件,虛的部分是光影。大部分的畫家重視『實』,但卡拉瓦喬卻透過描繪極具渲染性的強光,凝聚畫面中的動作和情緒,他的畫總是戲劇性十足。例如〈以馬忤斯的晚餐〉畫裡,擺在桌緣的籃子幾乎快掉下去,畫中三人對於中間男子是復活的耶穌感到吃驚的表情和動作,在靜態中帶來強烈動態感,如同舞台劇的畫面。」
李足新以「有教養的藝術」定義古典油畫,他舉印象派為例做比較,「很多古典油畫保存的比時間更接近現代的印象派的畫更好,因為古典油畫從打底就有規矩,而且一層顏料乾了才能進行下一層上色,印象派則是一直畫上去,不管下面的顏料乾了沒,在構圖上也徹底揚棄古典,因此在當時遭受強烈抨擊。」更具體的形容,古典繪畫有如穿著三件式西裝的優雅紳士,印象派則像是穿破牛仔褲配白T恤的小屁孩。但李足新也強調,兩者之間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因為藝術不該有排他性,全憑個人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