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老綿成燈籠守護了將近一世紀的傳統產業,現在由第三代的美美姐接手掌管。(攝影/謝宏奕)
老綿成燈籠守護了將近一世紀的傳統產業,現在由第三代的美美姐接手掌管。(攝影/謝宏奕)

LED燈無法取代的人情:守護傳統產業一世紀,大稻埕百年「老綿成燈籠店」

2016/12/29

LINE分享 FB分享

走入迪化街北段,鮮豔絢麗,忍不住被大紅鮮黃的燈籠吸引目光。這裡是老綿成燈籠,微光燈火守護這裡將近一世紀,現在由第三代的美美姐接手掌管。

從1915年美美姐的爺爺開店至今,早已跨越一世紀。附近街廓變化許多,歲月剝蝕屋況,不少住戶希望改善居住品質,便聯手翻修老屋。而老綿成的房子則沒加入改造行列,維持原本樣貌。這是美美姐從小到大一條街,爬阿玩啊的看著爺爺、爸爸每日忙進忙出,跟著有樣學樣,到如今接手傳承。

位於迪化街的百年老店「老綿成燈籠店」。(攝影/謝宏奕)

位於迪化街的百年老店「老綿成燈籠店」。(攝影/謝宏奕)

早期老綿成燈籠以賣祭奠用品為主的,因為當時燈籠、金紙是具有廟寺祭拜市場需求的。現在則因應社會風俗行為轉變,則另闢不同的商品,例如客家花布縫製的扇子、書皮套與枕頭套。

4、50年前,老宅子家家戶戶點燈給人引路,元宵時節孩子們提著燈籠上街,漆黑夜裡新奇緩步遊街,一路顧著燈籠裡的燭火,怕熄滅,又怕一晃蕩火苗燒掉整個燈籠,小手上一個個型態各異燈籠的小人龍,這景色早已不見。

老綿成由美美姐的爺爺創立,現在已是第三代。(攝影/謝宏奕)

老綿成由美美姐的爺爺創立,現在已是第三代。(攝影/謝宏奕)

回到現代,來老綿成的客人開頭總說:「好可愛啊!」但隨著轉身離去,真正會為燈籠掏錢的人少之又少。客人上門願意買燈籠是一件事,但美美姐更在意的多少人願意點亮燈籠無法取代的傳統燭光。今年,長期配合的廟宇,首次為難的表達減少燈籠的訂購量,一句資金縮減,道盡時代轉變下,傳統產業的辛酸,與無法挽回的歲月。

美美姐說,只要寫上『春』、『福』等祈求平安的吉祥話,燈籠都會賣得特別好。(攝影/謝宏奕)

美美姐說,只要寫上『春』、『福』等祈求平安的吉祥話,燈籠都會賣得特別好。(攝影/謝宏奕)

坐在店面迴廊下,頭頂皆是不同的燈籠樣式,人來人往中,有人停步問美美姐附近店家怎麼走,有鄰居停下腳步打招呼,美美姐說著:「厝邊隔壁都會過來問我事情,小至問路,大至幫忙找人,有一次還碰到父母回來這裡打聽自己孩子的下落,以前孩子生太多,在無法照顧的情況下,就會託付別人照顧、或是帶離去做工,都是很無奈啦!」對於美美姐或在地人而言,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幾十年前線索有限,加上時間已久物換星移,沒想到經過重重關卡,問遍許多人,真的讓這對父母找到自己的親生孩子了。

提字如同畫龍點睛般,讓人一眼明瞭燈籠的功能意涵,像是燈籠的靈魂。(攝影/謝宏奕)

提字如同畫龍點睛般,讓人一眼明瞭燈籠的功能意涵,像是燈籠的靈魂。(攝影/謝宏奕)

美美姐提到自己每年最最期待的就是菊花展,「我最喜歡挑一大早的時間去參觀,有種整個花園都是專屬我個人的感覺,今年的菊花展與世大運做結合,有人問我,為什麼看不膩菊花,對我來說,不是看不膩,是花本身有變化啊,有時候我們看世界的角度也是要翻轉一下,才可以好好體驗生活細節的變化不是嗎?」

現在已經65歲的美美姐說:每天睡到早上6點就會醒來,以前還會勉強自己繼續闔眼睡覺,現在我選擇起床,拉著燈籠到窗邊的桌檯上,開始專心做燈籠,如果天還未亮,我就為自己點上檯燈,靜靜享受這屬於我與燈籠的專屬時刻。

或許這盞燈籠,與現今環境已不相容,但傳統的人情味,卻是數位或Led永遠無法取代的熟悉氣味。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