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查莫洛生態文化園區裡,四位查莫洛青年穿上傳統服飾,復刻先輩生活形態。(攝影者:陳耀恩)

尋找消失四百年的關島部落

2016/01/28

LINE分享 FB分享

冬天的關島依舊燠熱,在查莫洛文化中心(Sagan Kotturan Chamoru)露天棚架下,航海大師東尼‧皮埃勒格(Tony Piailug)穿著鮮黃汗衫,正和夥伴敲敲打打,合力建造一艘獨木舟。他們的祖先、關島原住民查莫洛人就是航海專家。四千年前,屬南島語系分支的查莫洛人觀海浪與星宿,划著獨木舟,從東南亞地區航行到這個島嶼。

「我們打造五艘獨木舟,為五月登場的太平洋藝術節(Festival of Pacific Arts)做準備,」查莫洛人卡爾沃(John Salas Calvo)向我解釋,「到時候在開幕儀式中,獨木舟將航行出海,再返回杜夢灣。」

有「太平洋藝術文化奧林匹克」之稱的太平洋藝術節,每四年一次,今年由關島首度主辦。關島全動起來,迎接這長達兩週的慶典。「我們想讓全世界知道,關島不只是美國的軍事基地,我們是查莫洛人,擁有自己的身分與獨特文化。」關島人文暨藝術團體協會主席古茲曼(Monica Okada Guzman)說。

《alive》踏上關島,進行一場文化之旅。或許更精確的說,我們其實在尋找查莫洛消失的時光。過去四百年,關島先後歷經西班牙、美國與日本等殖民之手。它們為這座島嶼留下銘刻,例如食物。沒有什麼比食物更能展現關島文化的複雜,關島日常可吃到西班牙紅米、美國馬鈴薯沙拉和日本生魚片。但真要說什麼是關島原有的?反而語塞。文化霸權侵蝕下,查莫洛人幾乎喪失了自己的語言,古老查莫洛文化接近消失殆盡。

為了找回消失的時光,關島摸索了四十多年。一九七二年斐濟舉辦第一屆太平洋藝術節,關島人看到其他國家豐富的原民文化,回頭看自己,跳的卻是西班牙舞、美國的恰恰與吉魯巴。古茲曼說,很多事在一九七○年代發生,觀光業起飛、關島產生第一位民選總督,關島人決心尋根。大學開始教授年輕一輩查莫洛語,記錄耆老珍貴的口述歷史,重新傳唱歌謠、創作舞蹈……。「這是查莫洛人的覺醒,也是我們的文藝復興。」古茲曼說。

查莫洛生態文化園區裡,四位查莫洛青年穿上傳統服飾,復刻先輩生活形態。(攝影者:陳耀恩)

我來到查莫洛生態文化園區(Lina'La Cultural Park)。這兒模擬古代村落,幾位全身只裹上一條纏腰布的查莫洛青年,用貝殼俐落削椰子、磨藥草,示範遠古祖先生活形態。茅草屋下方,可見拉提石組成的石柱,拉提石代表身分象徵,數目越多,則社會階級越高。查莫洛人肯(Ken)指著其中一棟告訴我們,這是教導查莫洛男孩變成男人的場域,在此學習建造房屋、釣魚和打獵等,十五歲才能順利成家。金黃的夕陽逐漸隱入海洋,槍灘(Gun Beach)上演Taotao Tasi查莫洛晚宴歌舞秀。查莫洛年輕男子活力充沛跳躍、吼叫,手持長棍撞擊,展現戰士力量;頭戴編織花環的女子,扭腰旋轉,婀娜多姿。

查莫洛人終於擁有自己的歌與舞。查莫洛舞蹈大師雷朋(Frank B. Rabon)一九七二年在關島希爾頓飯店跳的是玻里尼西亞舞。古查莫洛人是跳舞的,但殘留的資訊近乎空白。雷朋深信,若要重新擁有查莫洛舞,他必須出走。他在南島語系島嶼旅行十二年,深入各原住民部落,其中包括台灣。汲取相近元素,再重新看待自身。一九八三年他創立Taotao Tano舞團,查莫洛人一向善於口述歷史,這回用舞蹈訴說查莫洛人的故事,歡慶豐收、歌詠生命。

雷朋並非重建遠古查莫洛舞,畢竟誰知道千年前的舞蹈長什麼模樣呢?「我們的歷史有段空白,我只是想讓查莫洛人覺察到,我們真切在這片土地存在四千年,應對於自身文化遺產感到驕傲。」雷朋說。南島民族是海洋之子,亦是大地之子,漂泊尋找,最終都是為了生根回家。

小檔案_太平洋藝術節

每四年一次,召集太平洋島嶼的藝術家與文化工作者,共27個會員國,台灣的藝術表演團體屆時也將以特別嘉賓的身分參與。
時間:2016/5/22~6/4
地點:關島Paseo De Susana Park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