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緬甸換邊看 從佛塔發現文明之美

2015/08/18

  • 文字 / 陳郁文
LINE分享 FB分享

以世俗的角度看來緬甸,是個何其落後的國家,但無論是在大城小鎮或偏僻鄉區;無論自己的生活是否困頓,誠心向佛的緬甸人卻都省吃儉用,將金錢集資運用在維修寺廟,整建佛塔的用途上,在信仰上,他們又是富足的。

英國學者舒馬赫(Schumacher E.F.)在其名著《小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一書中,對緬甸佛教徒的生活方式頗為讚賞。他說:「佛教徒認為文明的真諦不在於需求增多,而在於人格純凈。」

有這麼一句話:「緬甸之美盡在佛塔,佛塔之最盡在蒲甘(Bagan)」。

位於緬甸中部的蒲甘,是歷史上最燦爛的古都和佛教勝地,就像是一顆璀璨奪目的紅寶石,鑲嵌在緬甸的胸膛上。

西元一○四四年,若雅陀國王(King Anawrahtar)一統緬甸並自南方引入了小乘佛教之後,從此開展了蒲甘王朝的輝煌,也開啟了小乘佛教在緬甸風行的大門。緬甸人相信,布施和修建佛塔乃是修道和脫離人生苦海的不二法門。

在蒲甘王朝的全盛時期,修築佛塔是全民運動。因而造就了蒲甘「四百萬佛塔之城」的美名,數百年來,歷經了大火和大地震的摧殘,至今蒲甘地區保存下來的佛塔剩二二一七座。在這片氣勢磅礡的歷史遺跡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明格拉佛塔、阿南達佛塔與迪瑪洋吉佛塔。

明格拉佛塔↓氣勢最壯

赤腳蹣跚走過布滿細石和明格拉佛塔(Minggala Pagoda)廣場,再手腳並用,驚險的爬完高三十公尺的六十度陡峭的階梯。一上到了佛塔平台,立即被眼前的景觀給懾服。金黃的斜陽灑落在蒲甘平原上,數以千座的大小佛塔高低錯落在這片平原之上。

明格拉佛塔(Minggala Pagoda)是蒲甘平原上最雄偉的佛塔。一二六八年當南雅迪哈柏第國王(King Narathihapati)開始興建明格拉佛塔時,坊間流傳著「修塔完成,國家便會滅亡」的傳言。在朝臣的反對下,國王便暫緩了佛塔的修建工程。

然而對篤信小乘佛教的蒲甘王朝來說,建造佛塔是可以累積功德換得福報。而佛塔更是當權者與族群民眾最為重要的潤滑劑。沒多久南雅迪哈柏再度鳩工修築佛塔。一二七四年,這座由三層平台和倒扣鐘型合成的雄偉外型,並滿滿圍繞著栩栩如生的釉彩和浮雕的佛塔終於完工。耗盡國力的蒲甘王朝,終於在十年後被蒙古鐵騎給踏平了。

阿南達佛塔↓藝術最高

阿南達佛塔(Anandar Temple)是公認在蒲甘平原上最完美的一座佛塔。以鶴立雞群之姿矗立在蒲甘平原西北角。西元一一○五年,簡錫達國王(King Kyansisthar)在八位印度聖人的協助下完成了這座傑出的神殿。它以緬甸傳統的蒙族神殿風格為架構,融合了西方希臘十字型(Grace Cross)的建築風格,有著令人讚賞的精巧對稱設計。神殿內外牆壁上,數千尊雕工精細微妙微翹的佛像,述說著佛陀的傳奇故事。

而中空佛塔內高達九‧三公尺的立佛更是一絕。壁廊上高低不一的天窗引進光線,投射在立佛的臉上,遠望猶如是一尊和藹微笑的佛像,近至立佛腳跟下抬頭仰觀,赫然發現立佛的臉龐卻變成嚴肅的表情。阿南達佛塔可以說是緬甸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一。

迪瑪洋吉佛塔↓占地最廣

迪瑪洋吉佛塔(Dhammayangi Temple)是蒲甘佛塔群中占地最大的佛塔,它的一磚一瓦間,又比其他佛塔來得更工整與精緻。這是親手弒殺父王和胞弟的殘暴國王那雅督(King Narathu),在西元一一六五年開始建造這座雄偉的佛塔。

為盡快看到成果,那雅督訂下極為短促的完工期限。也為了要求品質,若磚瓦之間的接縫倘若不夠緊密,就立即砍斷施工工人的手指。在這種高壓的政策下,不到五年就完成了這座雄偉的建築,那雅督也在佛塔完工前就遭到暗殺身亡。如今,在佛塔內部還能看到當年砍殺工匠手指的行刑台,走在幽暗的迴廊間,彷彿可以聽到被工人們的哀嚎,令人不勝唏噓。

瑞德貢大金塔↓意義最大

相對於蒲甘佛塔的壯闊與質樸,高九十九公尺的仰光(Yangon)瑞德貢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早就以其耀眼的光芒在世上發光發熱。它與東南亞的吳哥窟,印尼的婆羅浮屠,印度的泰姬瑪哈陵與中國的萬里長城一同被譽為「東方五大奇觀」。

瑞德貢大金塔地處皇家園林西邊的聖山Singuttara之上,無論在仰光市區的哪個方位,都可以清楚看到它。相傳在西元前五八八年,兩位緬甸商人榮獲釋迦牟尼贈送的八根佛髮,當時的國王歐加拉巴(King Okkapala)便以此聖物做為鎮塔之寶而興建此塔。

塔的地基為正八邊型,外圍被主管緬甸人八個星座主神的神龕所圍繞著。緬甸人會在塔前以順時針繞行,並向其所屬的主神佛像供奉花與旗子,並在神像上潑水來祈福與許願。

寶塔頂端以純金鑄成,全塔上下通體貼金,加上四座中塔、六十四座小塔,黃金用量多達七噸之譜。而一顆鑲嵌在塔頂,被稱為「sein bu」重達七十六克拉的巨鑽,更是造訪遊客爭相目睹的焦點。拘留孫佛(Kakusandha)的仗、正等覺金寂佛(Konagamana)的淨水器、迦葉佛(Kassapa)的袍及釋迦牟尼佛的八根頭髮,仍是此塔內最重要的寶藏。

地處緬甸北方的曼德勒(Mandalay),舊稱「多寶之城」,一樣有令人驚豔的世界級佛塔建築。

敏貢佛塔↓缺憾最美

當敏東國王(King Mindon)一統王國之後,便在西元一八六九年於首都召開第五屆佛經集結大會。邀請全世界五千多位高僧前來參加,共集結三十八冊佛經。

為了紀念這次的盛會,敏東國王鳩集工匠在曼德勒山腳下興建了古都多佛塔(Kutudaw Pagoda)。並將得來不易的佛經一字一句的篆刻在七百二十九塊,高五英尺、寬三‧五英尺、厚五英寸厚的大理石板上。更建造了七百二十九座小佛塔,將這些石板經文一一砌立在小佛塔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書,也是佛教文物的精華所在。

而位於曼德勒西方伊洛瓦底江畔的敏貢佛塔(Minggone Pagoda),不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磚瓦佛塔遺跡,更隱藏了波多國王(King Botawpayar)一個未盡的浪漫理想。

相傳波多國王為了想讓心愛的皇后能面對著遠方蒲甘佛塔群膜拜,因而計畫要蓋這一座高達五百英尺的巨大佛塔。

西元一七八二年時,波多國王徵調數以千計的戰犯、奴隸與工匠,親自監督興建佛塔,然而到西元一八一九年他去世時,佛塔才建到一百六十英尺,僅達原計畫的三分之一。

爾後歷經一八三八年的大地震,敏貢佛塔的主體建築和石獅受到嚴重的傷害,後人再也無法完成這個未盡的理想。

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柬埔寨吳哥窟遺址,是當年王族彰顯佛法榮耀自己的高閣,與現代柬埔寨人幾無關聯。但是在緬甸,無論是蒲甘平原佛塔群或是仰光大金塔,都是一種「現在進行式」!從過去到現在,都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並且持續在興建中。

至於有沒有列入西方價值標準的「世界文化遺產」之列,相信緬甸人不會引以為意。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