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走進台灣第一大園林:板橋林家花園體驗江南╳南洋風味

2007/10/25

LINE分享 FB分享

要遊訪台北板橋林家花園之前,心想台灣舊時鉅富林家,園林安排一定繁複而隆重,好像要先讀很多書,才能「參透」那些古時設計者的用心:雀替(將樑柱之間固定為直角的雕花器物)如何華麗、欄楯如何講究、花窗(雕了花的窗洞)如何用典故諧音,啊,實在太嚴肅了!

但找到為林家花園繪出如《清明上河圖》般長卷的板橋高中美術老師桑忠翔,來為我們帶路,把歷史和專有名詞擱一邊,單從美和遊玩的角度來看,除了林家用來居住的三落大厝,的確莊嚴正式之外,林家真正用來遊憩的花園部分,在許多細節設計,很有玩心,輕鬆且富變化。

桑忠翔說,以一顆如同當初林家人來遊玩賞憩的心,自然能發掘其中的樂趣。

花園裡,處處提醒著人們要輕鬆閒適。他指著在林家花園各庭樓閣榭通道間,僅160公分高乘以60公分寬的低矮拱門說,遊客最愛問,林家人都那麼瘦矮嗎?怎麼門做得那麼窄?

大園小門,大戶人家的慢活

事實上,起建林家花園的富商林平侯,是個胖子,設計如此,是要人經過時「低頭、撩袍、跨門檻」,這麼做時,腳步自然會慢,心情自然閒適,可順便看看拱門上題的字,玩味一下牆上題的詩、開的窗、點綴的盆景,也沒法急匆匆的在廊上狂跑。

尤其,在「月波水榭」這種池中小築的周邊小路,設計成不到60公分的窄道,稍壯一點的大人得側身才能通過,是要你在這僅十幾坪大的小池邊,緩步留心玩賞小榭上細膩的藍白窗櫺與池中倒影。

「月波水榭」原是舊時林家小姐在這賞月、垂釣之所,登上榭頂的階梯,特別用咾咕石疊鑿成超級迂迴的螺旋梯,桑忠翔認為,賞月時不免來點小酒,再花時間登上這彎彎曲曲的樓梯,頭也暈了,月色再皎潔,看來絕對都特朦朧優美。

而中國人最講究的對稱設計原則,到花園裡統統被打破。桑忠翔說,對稱給人的感覺是「威~武~」,來園林玩,不用那麼莊重,變化與多樣才是重點。

像是「觀稼樓」東面入口的二樓裝飾,右邊是細膩雅致的竹節狀欄楯,左邊卻變成簡約的格子狀,一邊下有短簷與一樓隔開,一邊卻沒有,「這是西方古典派(典雅保守)與巴洛克(誇張繁複)的結合。」桑忠翔笑稱。

還有「汲古書屋」的正門,一邊是木柱,一邊就是磚柱,除了同是磚紅色調,怎麼看都不像用心要配成對的。

明屋暗道,富家公子的樂活

園中氣氛最輕閒的,莫過離入口最遠的「方鑑齋」。桑忠翔指點我們,公子們通常從藏書的「汲古書屋」選了書,再拿到「方鑑齋」閱讀,一定要從這走。初不解為何這兩處間的甬道屋簷低低、光線暗黑,待快步通過,一進「方鑑齋」,豁然開朗,四邊是三道長廊與一條假山連成的步道,中央養著蓮、荷的大池,光線從四方口上傾瀉下來,與剛才的氣氛大不同,有種特殊效果。想想,若從另一邊接待貴客的「來青閣」走來,「方鑑齋」的池子看來鐵定就沒這麼大而光透明亮了。

眼見一座小巧的飛簷戲臺,突出於池面上,與「方鑑齋」兩間書房外的看台遙相對望。可想見當年公子哥兒與死黨們,在此欣賞戲子唱戲,那曲韻從池面上經水氣傳來,自有一種幽邈的深邃。不看戲,坐在外面看台,憑欄賞池,享受秋陽,也挺舒服,難怪好多中年遊客全圍坐在此。

桑忠翔還指點我們過去文人辦「轟趴」時玩的遊戲:假山連成的一段小道,兩邊各有道石拱門,推一個人進去,在走到另一個拱門下時,就要吟出一首詩。吟得好的,大夥會起鬨把它題在附近牆上,算是種文人的塗鴉樂趣。近「汲古書屋」那一側就有首以藍色字題的詩,但略嫌矯情做作。

桑忠翔招呼我們看假山對面那條長廊的壁上,有兩處遺留的真跡,雖經整修時抹平,還可看出一句半字。這些文人書法飄逸有神,引得後人大量拓印,雖弄得髒黑,卻讓這兩處遺跡,因此變得很明顯好找。

訪完了「方鑑齋」,才能一遊林家花園裡最具看頭的「來青閣」。在此小小插播一點歷史,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從當年的台南府城,來到地位日漸重要的台北時,沒官邸可住,舉足輕重的林家便負起招待責任,闢「來青閣」供其短居。

給官員住的,其豪華盛大絕對超過園中其他建築。入閣前,有個給戲班子表演的「開軒一笑」軒亭,因為從來青閣打開窗戶(古稱窗作軒),就可以看戲,大夥開心,因而稱為「開軒一笑」。「來青閣」是林家花園裡最高的兩層樓建築物,這兒也跟著設計成,連二樓開窗都還可以看到亭裡最深處的表演。你從小亭最後面,仰視來青閣二樓窗戶就可以發現這點。

還沒進閣,也被那華麗雲牆(雕花開窗的低矮短牆)給吸引住,每扇漏窗形狀各異,闢成花瓶狀的,還配上細緻荷花雕刻。牆前花椅(,放花架),跟園中其他地方,僅簡單ㄇ字石椅不同,高低彎角特多,轉角都雕成雲狀,奢侈至極。

至大至微,達官貴人的快活

終於要進主閣,先別忙著踏梯入室,這兩層階梯可是有來頭的,雕花特別精緻,如繪上一個櫃台的花式墊腳,也稱櫃檯腳,只有官宦人家才可以用。經商的林家因招待貴官而有此特殊難得一見的裝飾。

當作劉銘傳下榻時「Lobby」的來青閣一樓,不僅挑高,更極盡花俏繁華能事,又是仙鶴又是蝙蝠。最重要的代表作,桑忠翔告訴我們,是樑上的「擂金畫」。擂就是搗,用黑漆先上在樑面,搗碎金箔趁漆未乾前,依畫的草稿描上去,跟一般用黃銅代替的假金畫不一樣,絕不會跑出銅綠,色澤百年如新。

最後來到「定靜堂」,很多書上都說這是林家宴客的餐廳,但桑忠翔自有解釋:定靜兩字暗指「定、靜、安、慮、得」,用餐哪需要給那麼嚴肅的名稱?還有,那三進大門,依身分不同,後輩只給開一門,得繞行邊邊一大圈才能進得廳堂,是大官才連開三道門,使其可長驅直入,在這請吃飯,未免太有架子了吧。

若對照當年漳泉械鬥(漳州與泉州移民人士互不滿的派系之爭)年代,以及林家後代最後居中協調成功的歷史,這裡應該是個議事堂,定靜堂兩邊,各是「榕蔭大池」和「月波水榭」,「這就是一言不合時,大會休息十分鐘,兩派人馬各去旁邊冷靜的設計嘛!」桑忠翔說。

林家花園乍看是非常傳統的江南園林,但因為林家在東南亞經營米、鹽等生意,多少受其影響;再加上後來日本統治者重新修繕時,不知為何種了許多熱帶植物,都為這裡江南式的小橋流水,增添上南洋氣息。

譬如從目前入口(古時入口在現在定靜堂外的咖啡座處)迎賓大道進來,有棵兩層樓高的大蒲葵(狀似椰子樹),還有「汲古書屋」右側一棵結滿像山竹一樣果實的第輪桃,更不用說「方鑑齋」一角,也出現了個大王椰子樹,都是江南,甚至連台灣本地人都很少用、少見的園林植栽,乃是受東南亞的異國風影響。

漢風洋調,林氏一門的生活

大枝大葉向來是想要營造出微觀世界的園林,最忌諱的配角。看林家花園裡其他植物,如三落大厝後方70歲的老苦楝,小葉細碎、開枝優美,桑忠翔說,這種秀氣模樣,簡直就是以山水畫為藍本長出來的;處處可見的榔榆,亦是小枝小葉,秋風一掃落葉,露出頗有姿態的枝幹,桑忠翔覺得,這比有葉更詩意。

東南亞風格的植物一來,直幹不叉、大葉扶疏,但仔細欣賞,卻也為一片類似長相的庭園植物,帶來不同樣貌。園林要多變化,這一個觀點下,那些日本人栽上的外來客,便不那麼刺眼。

學者一致認同的是,「汲古書屋」前堂弧頂的建築風格,是林家受東南亞影響所造。有別於中國傳統非方即尖的屋頂,及傳統文人思想裡,建築應「正直」的觀念,這個圓呼呼的頂,根本像個棺材頂,若非林家長年往返異國,這種風格是非常少見的。

自以為跟桑忠翔「飛快」逛一圈,才發現已經3個半小時,卻一點感覺也沒有。這園林真的不能用「逛花園」心態,而是要變身林家人走進去,這坐坐、那歇歇,玩上一整天,仍然意猶未盡,明天,還想再來。

經典風景》雨天的假山

園林常有假山假水,林家花園在榕蔭大池一角,也有較具規模的假山,可以在裡面繞來繞去,像玩捉迷藏一樣。但仔細一看,經過修繕的假山,真的很假,原本下方較古的假山,自然,有呼吸孔,小綠毛苔包圍,還頗可愛,上方的假山不但死板,近看凹凸不平,還很噁心。

桑忠翔帶我們拐個彎,不走一般遊客走的平地走道,改走榕蔭大池西側(靠街道那邊)上方的高起走道,到大池中,轉頭往假山處看。我們通常會覺得假山遠看就像「景片」(舞臺上平面的背景道具),但從這角度看,卻很有景深,前後互疊互掩。最厲害的是,在雨天看,滂沱大雨下,雨點打在石上會彈開,遠看假山就像有一片白霧包圍的邊,真有蓬萊仙島之姿,遊園遇到雨天別沮喪,這是千萬不可錯過的秘景。(文‧盧怡安)

*秋遊 林本源園邸

成立時間:清道光27年(西元1847年)先有處理收租事宜的建築「弼益館」,為林家花園之始,現已不復存。
成立者:福建漳州府龍溪人林平侯
占地:近3800坪
風格:江南式與東南亞風格混搭
地址電話:台北縣板橋市西門街九號、02-2965-3061
遊園價格:全票100元,優待票50元(兒童、穿制服學生、軍警消、榮民、退休公務人員、設籍板橋市民、志工、持台北縣國際信用認同卡者,須出示證件),同日可蓋手印往返進出。
開放時間:09:00-17:00(導覽09:30至15:30,每30人為一團,預約專線02-965-3061轉分機16)定靜堂亦有18分鐘的影片簡介可自行觀賞

搭車資訊:公車307、310、三重客運9路及三重客運淡海、林口、八里、公西線,北門街站下;公車701、702、264、綠10,林家花園站下;火車,板橋站下,轉701、702、307。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