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好建設 要硬也要軟!

當電信巨人碰上公共工程

2015/08/18

  • 文字 / 林宏達
LINE分享 FB分享

為了開發新的購物中心,美國一位傳承四代的牧場主人同意讓出土地,唯一的條件是,四百坪的牧場古屋,搖搖欲墜的穀倉、一百三十年歷史的圍欄、甚至廢棄的廁所,院子裡的胡桃樹,希望在新地點「全方位」的復原。屋主從廚房窗戶能看見穀倉在同樣位置,從門廊看見擠奶房和蒸汽室在同樣位置,甚至,太陽的方位和照進窗戶的陽光,都要是同樣角度……

一個建設,一個人類渴望

場景換到波士頓,為了更新這個美國最有歷史的城市,都市計畫團隊打算把原有的高速公路地下化,穿過港口、繁忙的鐵路和地下鐵系統,連接機場和南部的工業區。

令人驚訝的是,施工當中,工程團隊必須在鐵路下幾英尺挖掘隧道,在車輛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下同時挖掘新的地下隧道。他們要求,施工當中,交通不能一天受影響,甚至不能拆遷一戶人家,這個都市更新的預算金額,高達一百四十六億美元,幾乎可和小型太空計畫規模相提並論。

這是國家地理頻道《神奇搬運家——歷史古屋》和《改造波士頓》兩部片子的場景。這兩部片子,讓原本學都市計畫,也曾執行過不少公共工程建設案的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心頭湧上不少感想。

曾經兩次到波士頓參訪這個案子的賀陳旦說,公共工程小到一個建築物,大到一個都市的建設,都是人們想克服困難,追求更好生活的展現,怎麼做,其實就反映每個時代、每個地區人民的渴望。

像波士頓改造這樣的大計畫,是美國在八○年代提出的,「那正是越戰之後,一切都很美好的時代,這個計畫其實是美國國力的展現。」

一個建設,一個人際網絡

賀陳旦同時點出在太平洋的另外一端,日本,也在八○年代提出了令人吃驚的龐大計畫。

他們在東京附近用填海造陸的大工程,建造一個包含先進通訊系統、便捷的交通網的新型城市,對擁擠、狹小的東京來說,這個計畫正式用技術實現他們夢想中的城市。

「但是,城市不是只是一堆建築,它還包括人與人的關係,人的互動,人的結構,不是建築師可以事先規畫的。」賀陳旦指出,像日本的新市鎮計畫,最後只創造出新的觀光景點,憑空造出來的新城市,沒有原有的社區關係,變成一座空城,「全世界都一樣,沒有好的學校,很多家庭就不會遷來。」他說。

「工程裡也包含很多軟性的,看不到的價值,像是值得傳頌的故事,共同的回憶,」他分析,像搬遷老牧場,花的錢可能比買一棟新的房子更貴,但保留這棟房子,其實也是保留世代傳承下來的傳統。

一個建設,一個人文思考

另一個例子,是位於巴爾幹半島,一座擁有四百年歷史、橫跨基督教與伊斯蘭世界的莫斯塔古橋。橋的一頭住著回教徒,另一頭住著基督教徒,原本居民可以自由的穿過橋到另一個世界裡自由交朋友、玩樂,甚至談戀愛、結婚。但一九九二年南斯拉夫內戰,「轟!」的一聲,古橋被炸毀,河的兩岸變成難以跨越的世界,原本彰顯和平與包容的古橋,成為族群仇恨的象徵。

「當那些因為戰爭離開家鄉的人,回來看到斷橋,他們的心一定很痛,」賀陳旦說。

後來人們為重現舊橋,在沒有原始設計圖、更不瞭解四百年前技術情況下,工程團隊先扮演「偵探」,進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築師的心靈,試圖揭開古代技術的謎團。他們鑽研數千張古橋照片、計算河流季節漲幅、撈起河底的破碎石塊,一塊一塊編號、研究……。

「對公共工程,我們要想一想的是,新的是不是一定比舊的好,硬體建設是不是一定比軟體建設重要?」賀陳旦對大型公共工程其實抱著謹慎的態度,「在台灣,很多人會為政府批准一個預算龐大的建設喝采,但很少人想到,如果我們能改進管理方法,能比大興土木做工程,更有效的達到目標。

「如果更仔細思考,也許我們能少些水泥,也少製造一些溫室氣體,」賀陳旦笑著說,「其實我們要的,不就是一個能讓我們住得舒適,又感到驕傲的城市嗎?」

《商業周刊》與「國家地理頻道」合作,專訪各界意見領袖,談論當月每週五晚間十點鐘播出的「My NGC」系列影片,訪問內容於每月第一週登出。

*賀陳旦

1950年生

學歷: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都市計畫碩士

現職:中華電信董事長

心得:公共工程不只看硬體,還有更多背後的價值與智慧。

賀陳旦的片單

11/2 神奇搬運家——歷史古屋

內容:房屋專家歷經切割、搬運、重組,希望順利遷移並保存歷史古屋。

11/9 偉大工程巡禮——改造波士頓

內容:耗時33年,花費146億美金,在波士頓開鑿一條穿越海港、市區的地下公路。

11/16 偉大工程巡禮——莫斯塔古橋

內容:重建一座跨越在伊斯蘭與基督教世界的400年古橋,希望能撫平族群戰爭的傷口。

11/23 打造經典——東京未來式

內容:日本政府填海造陸,打造一座資訊科技發達的未來城市。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