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黑木炭變白色山水畫的組合魅力

瓷器燈工作坊》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在旅行中見到小朋友吹泡泡,回家後就以連結在一起的泡泡造型,做成瓷器燈的支柱。把數張圓的、方的、六角的不同形狀之現成桌子,各鋸掉一隻腳拼在一起,即成一張全新的圖書館桌。

這位擅長組合(combination)的創意人,是西班牙當紅設計師傑米‧哈勇(Jaime Hayon),也是今年布瓦布榭「瓷器燈工作坊」的人氣老師。

太陽利其公司國際部經理林鳳梅,是唯一擠上這堂長達十一天的課程的台灣人。不過,最初她並非衝著哈勇來的。只因為看到布瓦布榭莊園有個湖、湖中還有船的照片,她就被「ㄕㄨㄚˋ」到了。這讓她憶起曾經和旅歐的家人,一起在德國、法國划著獨木舟嬉遊的夏日時光……。

師無言,更勝有言

正值職業生涯休眠期的林鳳梅,曾在東京學設計,在日本做了十年的設計精品的國際行銷,這回到法國,心裡想的卻是划船,划船,划船。偏偏哈勇是如此有名又非常優秀的設計師,這讓她不想學到新東西,也難。

哈勇現身的方式,即創意非常。工作坊前三天,他根本沒出現,學員們先跟著灌模師傅學些瓷器的基本技術與知識。第四天,終於來了一位戴著藍眼鏡、穿著紅鞋子的小伙子,這就是哈勇了。而他在工作坊期間,耳朵上常黏著手機──因為,他的設計生意實在太好……。

哈勇老師從來不直接給學生建議,也不批評任何人的創意,他甚至不太跟大家講話呢。他就是以身作則,親手示範,例如瓷器還能有哪些上色法。

他是位天生的創意人,在專題演講中,以一張張作品照片,說明他如何利用舊元素產生新組合,泡泡瓷器燈、不規則圖書館桌等等,皆如此成型。套句詹宏志在《創意人》一書中的話:「能夠條舉最多組合可能的人,就是能找到最多創意的人。」

林鳳梅覺得,能欣賞到哈勇的創意並與他相處一段時日,比學做瓷器燈的技術,更重要。

話雖如此,協助學員手作的灌模師傅不是白請的,技術當然也決定了創意的呈現。

陰錯陽差沒被通知到,林鳳梅不知道要從台灣帶一個模型到法國,以準備藉石膏開模成瓷器燈。她只好在當地的自然現場找到一塊燒焦的、有點像竹筍的木炭,結果,也讓她在翻模之後,清那些黏在模型上的黑屑屑清了許久。

失敗的不只她,還有位同學想翻一個玉米片粥碗的模,結果是將一大堆玉米片粘在模型上。不熟悉素材和造型,創意就會打折。這麼回想哈勇能用一連串泡泡造型做出瓷器燈柱,就知道他能創意兼顧技術。

物有價,創意無價

好創意,還得有好體力。瓷器燈學員到了後期,得每天搭上單程一個多小時的車,到一所藝術大學借用場地與設備。連續四天站著灌模、燒瓷、初胚、上色甚至用餐,到傍晚大家都成了「白人」(沾染了整身粉末)並有多人不支感冒。

這一切心與手的勞力密集,終於化為一場超完美白色派對。瓷器燈小組以白色為主題布置會場,邀請同期其他工作坊師生一起身著白衣來場晚宴。

桌上是他們燒製、手繪的餐盤,頭上是以各種組合法展示的瓷器燈,幻想成真。而林鳳梅的「黑竹筍」翻模了三個,上了白底、大小重組之後,竟隱喻出一幅立體的中國水墨畫。 林鳳梅感嘆,同樣是瓷器,在歐洲,和創意設計深度結合,就成了貴重物品。在亞洲,卻只是廉價產品,差別就在設計是否帶進了工廠。

最後,她最想的划船,只玩了一下下。但她看到了設計名師哈勇如何妙用「組合」來創新,也看到了布瓦布榭如何結合德國威察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巴黎龐畢度中心及法國政府單位的力量,號召全球的設計名師、學生與工作人員,「組合」成一座能相互學習亦能優哉生活的大莊園……。

這,才是林鳳梅最想看也學最多之處。

帶回來一只親手做的瓷器燈和滿腦子新刺激,現在暫停工作的林鳳梅正在新竹尖石深山一所國小當義工,沉潛一番,一時不急於將布瓦布榭的經驗轉換成實質「產品」,本來她就是去玩的嘛。不過,也許哪一天,台灣的「布瓦布榭」,就在她手上玩出來了。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