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日遊‧公健築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彩窗內的義式藍天

「好可愛喔!」當我們採訪完宜蘭縣三星鄉聖嘉民啟智中心,回來後在辦公室放映宿舍區繽紛照片時,同事們如此驚豔。在可愛背後,有著細膩的心思:這建築的設計者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刻意將每扇窗戶做成皆不同,好讓孩子們從教學區回來,可以輕易認出自己的家在哪扇窗之後……。

這以人為本的精神,也正是綠建築的精神啊。除了心理層面,啟智中心的綠建築思維,當然也有非常「物理」的作用,榮獲了宜蘭縣二○○六年優良綠建築設計技術評選獎勵。其開窗形式也不只是漂亮,並體貼的避免開在床頭。且在浴室底部開窗,好讓風能直接吹乾地面,才不會潮濕。

獲獎的另一理由,還有教學區那空空大屋頂。它以鋼構大屋架為基礎,創造的特色樣式「能與宜蘭多雨氣候相呼應,產生獨特之造型美感。」這讓它的教學區空間挑高、開放、流通,因此能善用中庭風。

骨子裡,這個像林間山丘、能避雨的大屋頂,則是將啟智中心原來在宜蘭縣冬山鄉丸山上的老家意象,幫忙帶下來了。而「天光,是(他們)永遠的撫慰。」黃聲遠寫道。更骨子裡,黃聲遠團隊也是將中心神父們的故鄉意象,幫忙帶進了這個新家。

啟智中心由天主教靈醫會創辦,四位主要神父皆來自義大利。建築師觀察:他們故鄉山城的高塔巷弄,本來就曾經滲透在丸山的舊院社。這回能搬到平地新家,建築師不忘重塑他們對老家的熟悉感,只是手法綠建築化了。我們在鏤空中庭、平緩階梯、彎曲長廊裡繞來繞去,上至最高處,赫然是一片非常義大利山城的黑色不規則斜瓦屋頂。然而,這裡是神父們的新故鄉,宜蘭……。

啟智中心並非只為了蓋綠建築而蓋。除了體貼的建築師,啟智中心成功的人本設計,背後還有一群非常愛這些大孩子的老師。他們為孩子想東想西,連不同院民所需的各類洗手台高度都建議了。謹向他們致敬。唯一可惜的是,本來該是粗放的果樹、綠籬等戶外景觀,後來因故未能施作,變成很不環保的整齊草坪。不過,黃聲遠相當樂觀:「總有一天,歲月的力量會讓一切演替,回到平實、老老的房子,回到再自然也不過的田園……。」(文‧馬萱人)

小檔案 _ 聖嘉民啟智中心

網址:http://www.camillus.org.tw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101號
電話:03-989-9556
備註:附設咖啡坊、自做手工藝品義賣

鋼架下的台式浪漫

宜蘭這幾年多了些「天空」 。最新一「頂」在羅東新林場。從某個角度遠看,形狀有點像巴黎ㄇ字型的新凱旋門,但是咖啡色的。但這頂天空毫無凱旋門象徵征服成功的意味,而是以屬於綠建材的鋼柱點地,盡量不再占去土地。非常綠建築。

其實,新林場北區這座大鋼架,就是個遮雨棚。這正是設計者黃聲遠團隊的目的之一:為住在多雨宜蘭的居民提供不必撐傘的綠休閒空間。而它之所以是咖啡色,是因為採用已經氧化處理的耐候性鋼材。看上去生了鏽,但永遠不必再上漆,是耐久又能回收的戶外地景材料。木作部分則使用最耐潮濕氣候的婆羅洲鐵木,「重拾(羅東)林業之都常年鋸木廠遍地的熟悉光榮感」。這亦是此處命名由來。

別以為宜蘭都是鄉下。環繞新林場的街區,其實人口非常密集,並無廣寬之田野。而這兒以前僅是個傳統運動場,溪南(指蘭陽溪以南)羅東這一帶的文化活動空間又比溪北少。將來,這大天棚底下還會出現宜蘭第二個文化中心、創意市集等等。而這些新建物屋頂則省了,空間能更開放,因為已經有了超大「遮蔽的天空」──高達二十公尺。

新林場南區的慢跑散步道也架空,以當地的固化土建成,跑道底下還有生態水域、雜草地,等於比傳統跑道多了層綠空間。黃聲遠團隊執行想像力的計畫不僅於此:這跑道預定延伸出去,串聯附近六所學校。將來社區居民在其上慢跑、散步,就可以蜿蜒穿梭在原來的大樹和新栽的林木之間,又不受車輛干擾。

新林場南區這一方還有四座達十八公尺高的鏤空燈柱,令人聯想森林巨木。亦採用耐候性鋼材,除提供照明、排水用,柱子各有不同葉子造型的鏤空,趣味成了約會的好地方。

建議讀者在文化中心等第二期工程開始前,先來參詳這座放空建物,繼而追蹤這綠建築的有機變化過程。再提供點欣賞線索:這天棚可倒過來想。建築師在屋頂隨機放置大木片,當你往上看,陽光灑下來,感覺自身就像在儲木池底。會將這座遮雨棚拉這麼高,建築師還有個夢想:未來若經許可,人人可爬上這「天空」,讓登高賞景不是富人專利。(文‧馬萱人)

小檔案 _ 羅東新林場

位置:宜蘭縣羅東鎮純精路一段(近東光國中)

守護宜蘭的綠林軍

這兒要說的,不是一棟綠建築,而是一道線狀連結的綠建築。十五年前在宜蘭開張的黃聲遠建築師事務所團隊,參與不只一處綠公共建築,要將宜蘭「縫起來」。從前坐火車到宜蘭市,一出站迎面是大片低矮的違章建築。現在不一樣了:是座綠色的「天空」,名為「丟丟噹森林」(字是黃聲遠女兒寫的),為市民提供免撐傘的休憩空間。它漆成綠色的高高鋼架,不規則扭曲,造型有機,有點以花草蟲魚為師的「新藝術」(Art Nouveau)曲線,不妨看成台灣當代鐵皮屋,只是沒有牆。

離開火車站,往宜蘭河方向走,則能一次在若干綠建築群中散步。起點:舊城西路上的楊士芳紀念林園,是一棟與古蹟碧霞宮共生的新式綠建築。它高度不過古蹟,停車場則半埋地下,天雨時車子移出,還可以做為小劇場,即簡省又精準的使用空間。林園中一棟建物的一側,落地窗剛好臨綠草,建築師在外廊上方裝了玻璃,恰恰將綠意反射屋內,彷彿多造一片綠地了。

從紀念林園到下一站社會福利館之間,可沿著蜿蜒穿梭社區的步道行去。這步道稍稍鋪設了石板,沿途整理了閑置空間,來些植栽,對門鄰居為自家花圃灌溉時,也會順手餵公共植物喝點水。是最常民的「綠建築」。

至於社福館的厲害,建築學者阮慶岳形容是將龐大(建築)量體「破碎化」。此舉減低了大型建築對土地的衝擊。館中各樓廊道彎來繞去,每一層的雨遮越往上越凸出,讓下方行走的人不致被雨淋濕。黃聲遠形容,他們有時候想事情還真「婆婆媽媽」。不過,這正是最以人為本的綠建築作風。

終點抵達宜蘭河,一道也「整治」過的宜蘭之河,但不像早期的冬山河修得直直,宜蘭河盡量維持它原始的風貌。河上的橋之一——慶和橋,近日多出一道「覆掛橋」,名為「津梅棧橋」。由於經費不足,無法整橋重建,黃聲遠團隊便以鋼加木構造,在原橋旁多掛了一條走道,剛好能讓人車分道。橋中橋下俏皮的擺了划船器、盪鞦韆,老人小孩來這兒能玩得開心又安心。

黃聲遠說,他們搞了半天,不過在爭取丁點自由,並期待哪天這些線狀綠建築,能成為一大片綠建築。(文‧馬萱人)

小檔案 _ 楊士芳紀念林園

地址:宜蘭市舊城西路66號
電話:03-935-9748
備註:附設芸堂人文咖啡館,03-9362848
宜蘭縣社會福利館
網址:http://swi.e-land.gov.tw
地址:宜蘭市同慶街95號
電話:03-932-8822
備註:附設庇護商店,供應咖啡簡餐

停泊森林的老木船

這是座「森林裡的圖書館」!她位於台北市北投公園,木造建築幾乎和公園融為一體,外型像一艘龐大的古老木船。她的玉照近一、二年來,在網路上一再被轉寄,她,是北投圖書館。

這真是座賞心悅目的綠建築!更棒的是,你閱讀的同時,大自然就在你眼前。圖書館北面正對公園的蓮花池,設計師在地下一樓及一樓、二樓,各安置了一整面的長陽台,擺上木造桌椅,在此閱讀,能聞到青草味。

設計師九典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郭英釗說,因為木材是最天然綠建材,同時北投悠久的歷史中,有很多木造日式建築。他選用北美永續經營林業的商用材,以松、杉、柏為主,並用天然桐油做護木漆,讓木材的毛細孔仍可呼吸,在室內就能享受芬多精。會呼吸的木材可調節室內濕度,太濕木材會吸收濕氣,太乾燥時才排出。

至於台灣人最怕的蟲蟻問題,解決之道是將木建築架高,不受地面濕氣;長陽台設有屋簷且陽台外牆加裝橫條木防淋雨、降低濕氣;外圍再設誘餌讓白蟻不脫皮繁殖不入侵。

圖書館北、東、南三面都大量開窗,從地下一樓挑高至二樓屋頂的開放空間,整面開窗,光和樹影都帶進室內,樓梯處設閱覽座位,白日就著天光就能舒服看書。館內書架都在一百一十公分以下,不阻擋光線與視線,廣設小檯燈,讀者覺得不夠亮才開燈。

窗戶設計方便開啟,增加空氣對流;搭配熱交換器,能將夏季室外35℃熱空氣與室內27℃髒空氣的溫度調節成30℃,降低熱能進入。因此十月至四、五月間,都靠自然通風,不需開空調。用電量比其他圖書館平均節省30%。

西面是三角形基地的頂點處,設計師讓屋頂從東向西傾斜,雨水可順勢流進收集槽,再進到小水庫,最大可容三百四十噸的水量,可供應圖書館40%的廁所用水。此外屋頂一半設太陽能光電板,能供應圖書館10%供電;屋頂另一半做植被,幫助屋頂隔熱。郭英釗特別選擇根部不具侵略性的耐旱植物,例如蘆薈等。

在這裡,聽得到、聞得到、看得到,還用得到(雨水)自然,身處其中,好像跟自然融為一體了。(文‧陳愷鑫)

小檔案 _ 北投圖書館

地址:台北市光明路251號(北投公園內)
電話:02-2897-7682

要光線不要紫外線

房子要能節省冷氣、除濕以及照明電力,重點在不熱、不濕、不暗。由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教授韓選棠為示範綠建築所設計的台大綠房子,就是這樣的綠建築。

綠房子使用環保節能玻璃,可阻隔紫外線和熱氣,卻讓光線進入,白天不開燈也能閱讀。為讓室內不濕,須靠自然風帶走濕氣,做法是架高房屋,與地面保留空隙,此空隙處設置通風窗,避免地面潮氣進入。在一樓玻璃屋接近地面處另開通風窗,讓地面較低溫空氣進入,二樓則裝置具有細孔(沖孔)的天花板,讓熱空氣向上升至三樓屋頂的出風口排出。

不採傳統設排水溝做法,而採分散式排水,讓雨水滲透入地下。前院設計高、中、低三個水池,接收雨水及地面排水滲入地下,同時兼具生態池功能。後院草皮底下則設放射狀透水管,讓雨水經土壤過濾,往下流儲存至水井裡,可用來澆花或洗手。基地設計成有坡度,方便讓雨水及多餘排水更流動。(文‧陳愷鑫)

小檔案 _台大綠房子

地址:台北巿基隆路四段42巷5號(台大農場內)
電話:02-3366-5929
網址:http://homepage.ntu.edu.tw/~smarthouse/
門票:參觀時間為每月第二、四個星期六0900~1130,須上網下載報名表預約,每人收費250元
備註:韓選棠曾在兩年半前為花蓮富麗農漁村設計相同條件的綠建築,當時每坪造價約6~8萬元(不含內部裝潢)。

 

能健身也能愛地球

運動中心也有綠建築?有的,台北市萬華運動中心便是唯一獲得綠建築標章的運動中心。溫水游泳池是一般運動中心最耗能源的設施,為維持水溫,鍋爐四季都要運轉燒水,每月瓦斯費高達八萬元。而萬華運動中心採用熱泵系統,將使用空調產生的熱能,用來加熱泳池及淋浴用水,減少鍋爐使用。夏季瓦斯費降至萬元上下,省了九成瓦斯費。

運動中心三面大量採光,使用T5極細省電燈管,並在部分出入口(如電梯間)裝設熱感應自動控制開關燈,可節省照明用電30%。運動中心還有「全熱交換器」,夏季避免直接引入室外的熱空氣,降低空調負擔;冬季時則直接引入室外冷空氣,減少空調運轉。

和很多綠建築一樣,萬華運動中心除採用可隔熱及紫外線的Low-E玻璃。外牆也使用熱傳導係數低的EPS板,這是類似保麗龍的輕量材料及三層隔熱材質結合而成,隔熱效果好,同時材質輕,未來大樓拆除後產生的廢棄物少。(文‧陳愷鑫)

小檔案 _ 萬華運動中心

地址:台北市西寧南路6號之1
電話:02-2381-8878
網址:http://www.cyc.org.tw/whsc/index.html

台北鬧區的綠色桃花源

這棟綠建築,不只蓋在台北市最熱鬧的東區之忠孝東路旁,甚至蓋在人人聞之閃遠的變電所(台電受電室)上。不過,主持這棟建築設計的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蔡仁惠說,興建之前,已經測試過基地的電磁波,遠低於對人體有害的標準。一切讓科學證據說話。

會將綠建築蓋在變電所上,其實是不得已。當北科大建築系想要實驗一棟綠建築時,校中已無多餘土地能讓他們用。有趣的是,當他們將這棟建築架高在變電所之上、不讓建物直接觸地時,剛好也創造了良好的通風環境,房子反而不易受潮。東南亞很多類似的、將屋舍架高的「干欄式建築」,亦是抗潮通風最有效。

這棟生態綠建築,採用的是「誘導式(Passive Design)建築設計」,是指利用自然力來從事最佳居住環境規畫的設計。順應陽光、風力、氣溫、溼度等自然現象來蓋房子,盡量做到零耗能。例如這建築適合自南方導入自然風,再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在對向挑高處讓熱空氣排出,冷空氣則能持續遞補,這樣一來夏天不開冷氣就涼得很。

如果你想運用這套原理到家裡,但又一時不能改裝窗戶,蔡仁惠說,可以在風進來之處窗戶開小縫一點(風會更強),風出去之處窗戶開大縫一點,而且在出風處開上面的窗。現在的氣密窗上方都做死,實在不對。如何知道風從哪裡來?蔡仁惠說,把塑膠袋剪成一條一條的,抓著在空中測試就得了。

這建築的外牆也頗有可觀,能有效斷熱、散熱、擋輻射,旨在因應台灣的高溼熱。厚厚牆壁自外而內依序是:雨簾、中空隔熱層、防水層、絕緣材質層、最後才是外表的牆面。一般家庭可能用不了這般扎實的牆,蔡仁堅並正在研發可直接外掛的、主要以覆土和植栽組成的牆。不然,他說,在牆外種爬藤類植物就能有效遮陽。

全面的綠建築,基地附近的生態也要顧。就在這棟建築臨忠孝東路這邊,有一道校園聯外水景。其間小溪、溼地交錯在多樣化植物間,吸引了更多小動物。這是蔡仁惠和學生敲掉學校圍牆後,一點一滴灌溉而來的。它就在捷運忠孝復興站四號出口旁,下回經過這,別忘了從地底爬出來欣賞這秘密桃花源。(文‧馬萱人)

小檔案 _台北科技大學生態綠建築

地址:台北科技大學設計館旁
電話:02-2771-2171 ext. 2908、2921
電郵:jhtsai@ntut.edu.tw
備註:預約參觀


 

玩中學也學中玩

位於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酷cool節能屋」,是經濟部能源局和工研院為推廣環境教育而建,內部如人力發電腳踏車等有趣裝置,往往讓大、小朋友能邊玩邊學節能知識!我們在八月底,從酷暑35℃的氣溫進入這間節能屋,室內溫度顯示30℃,但卻感覺涼爽,好像前夜冷氣未關。

節能屋採用被稱為「發泡陶瓷」的輕量外牆板,每立方公尺成本比混凝土高出三成,但其利用黏土、頁岩等材料加熱後內部產生多孔構造,這些細孔讓熱能無法直接穿透,減弱傳入室內的熱度,可省電30%以上。此外,雙層的內倒窗(冬天可只開上半部,保持通風),每材成本是一般窗戶的三倍,但省下的電費約三、四年可回本。外牆塗上的隔熱塗料,也可降低室內溫度約二至三度。

節能環保產品價格似乎都高人一等,以節能屋來說,透天兩層樓樓地板面積約三十六坪,含光電設備造價約六百萬元,但用電量可比同單位面積的房屋省下68%。(文‧陳愷鑫)

小檔案 _動物園節能屋

地址:台北市新光路二段30號
電話:02-2938-2300(轉推廣組)
網址:http://coolhouse.itri.org.tw/cyclopedia/home.htm
資訊:每週二、四、六下午二、三、四點,整點開放進入參觀;週三、五為團體預約導覽服務

好風水也好保水

剛剛於八月底全面開放的桃園縣客家文化館,應該是國內最新公開的公共綠建築,曾獲內政部頒發的優良綠建築獎。它從建築物挑選基地開始,就盡力避開蓋在任何喬木之上,因為喬木正是最能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館區前方有個水池,就像傳統客家建築門前常有的「風水池」,具有「前水後山」的穩固意義。館區後方還有生態池,則呼應了館區所在地,龍潭鄉著名的景點「龍潭大池」,以及桃園縣的客家「陂塘」(水塘)地景。這麼多池塘不是只為了風水或客家象徵,它們實際上有保水、保育的作用,本來是科學的。

至於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的日常節能,雙管齊下,屋旁同時有深達三.七公尺的水平遮陽板,還有也是遮陽用的垂直格柵板。

整棟建築更盡量走極簡路線,俐落透空,實在是徹頭徹尾的客家人儉省精神,剛好,也是綠建築的核心思想。(文‧馬萱人)

小檔案 _ 桃園縣客家文化館

網址:http://163.29.212.100/hakka/
地址:桃園縣龍潭鄉中正路三林段500號
電話:03-409-6682

藏在戰地的綠健築

在充滿戰機、戰車、炮台的金門,也藏著一間介紹展示生態環境的綠建築館,這棟仿金門傳統閩南式風格的兩層樓建築,屋瓦不採用傳統的窯燒的紅瓦,而是改用鋼瓦,設計人建築師黃正銅說,傳統的屋瓦在燒製過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鋼瓦製程相對環保,而且屬於可回收建材。

但是金屬屋頂如何對抗金門炙熱的大太陽呢?設計師採用具隔熱效果的蛭石鋼瓦,同時在下面加裝隔熱層。因為基地呈東西向,建築正面是西曬面,所以大門外做深遮陽的門廊,而且減少開窗、縮小開口面積,同時窗戶內縮,減少太陽熱氣入侵。建築入口處做挑高,讓中脊拉高超過兩側屋頂高度,方便在側面開氣窗,有助室內空氣流通,讓熱氣上升排放。

另外,由於金門少雨常缺水,入口廣場處設計凹型地勢,將雨水儲存於貯留池做生態池兼景觀池,同時地面使用透水鋪面,增加基地保水。(文‧陳愷鑫)

小檔案 _金門乳山遊客中心

地址:金門縣金寧鄉伯玉路二段460號(位於金門國家公園內)
電話:082-313-100
備註:週一至週日0830~1700

躲在地下的綠健築

嘉義市的二二八紀念館,不太好找。明明在兩條大馬路的交叉口,穿越樹叢走近時,卻不太確定那是不是它。

原來,如果從背後看,此紀念館藏在隱約起伏的覆土之下,一點也不外張。這麼做不是為了躲迷藏,寒帶國家就常常將建築如窯洞般,半埋在地下,曰「覆土建築」,確保了冬暖夏涼。

至於在應對南台灣夏日豔陽方面,紀念館將房子撐高離開地面一些,創造通風防潮層,則是向熱帶國家的「干欄式建築」(例如,高腳屋)學習。還有一項讓人參觀時覺得室內很涼,但肉眼看不出來的設計:其雙層牆和雙層屋頂中間的通風路徑是串聯的,很有助於空氣流通與外牆防潮。

將建物半隱在覆土之下,還不只氣候考量。紀念館基地不大,為了讓它也有集會的功能,覆土之上就成了自然的戶外聚會場所或是舞台。同時,這棟綠建築等於也還了一片土地給大地。(文‧馬萱人)

小檔案 _ 嘉義市二二八紀念館

網址:http://www.cabcy.gov.tw/main06_5.asp
地址:嘉義市大雅路二段695號
電話:05-278-8225
備註:週一、週二休館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