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Lesson7 賣光了?不賣你?

2015/08/18

  • 整理 / 李郁怡
LINE分享 FB分享

第一次逛畫廊,當畫廊主人告訴你,「這個畫家的作品都已經賣完了!」這可不一定是真的。

蔡康永(以下簡稱「蔡」):電影《建國大業》裡面出現一位知名的抗日將軍顧祝同,他的兒子顧福生是一個(台灣現代藝術)畫家,他是作家三毛小時候畫畫的老師,長期住在美國,台灣很少人認識他。(多年前),他第一次回台灣開畫展,本來像他這樣在台灣沒有人脈,開畫展要很靠實力;可是因為顧將軍黨政軍朋友多到不行……。

我記得,我爸(當時)正在跟顧將軍打麻將,就把我叫到麻將桌旁邊說,你趕快去展場買幅畫。我當時是初中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到展場只是目睹人頭攢動,每一幅畫都貼滿紅點,已經沒有東西可以買,就覺得「完蛋!」

最後,給我在角落找到一張版畫,還沒有加上紅點,我就抓住老闆說,「我就要這張,趕快幫我貼(紅點)」,老闆一貼好,我立刻跟我爸說,「買到了」,呼!交差!這樣。

後來畫廊老闆跟我說,那一次真的是轟動到顧福生的畫完全不夠賣……從此,顧先生的畫就流散到很多家裡從來只掛中國古畫跟水墨的人家裡去;那可能是一幅裸男還是這一類,跟他們家風格不一樣的東西。(笑)

講這個故事是為了樂趣。可是我要講的是,一般人走進畫廊,當老闆說,「都賣完了」時,可以理所當然認為這個畫家是被看好的嗎?

陳冠宇(以下簡稱「陳」):這分成幾個層次,第一,真的賣光了,所以(畫廊老闆)跟顧客說賣光了;第二,說賣光了只是造勢;第三,畫廊老闆瞭解你(顧客),知道你買畫會亂哄抬,(例如)隔年就送拍,影響畫廊對藝術家的長期經營……所以不想賣你;第四種呢,是畫廊主人還不認識(顧客),怕未來市場籌碼浮動,可能要瞭解顧客之後才要賣;第五,是因為藝術家的行情看漲有信心,畫廊主人會希望留住一部分。

蔡:紐約有一些最大的畫廊主人,永遠堅持親自告訴客人藝術品的價格,而在見到客人之前,他其實還沒決定這幅畫要賣多少錢。

陳:例如,我不喜歡蔡康永,我也不想他買,我就跟你說這幅畫50萬,開個莫名其妙的價格,嚇退一些不想交往的客人。

蔡:就畫廊老闆立場,如果你是名人,他可以對別人講,「林百里買這幅畫喲!」而如果你是業界有影響力的人,例如美術館長、藝術記者,他怎麼去擠也要去擠一張畫;再來,你是個認真,可能變成他想長期培養的蒐藏家,他一定好好待你,但如果只是家裡剛裝潢好,需要一幅畫,那……,畫廊有立場說不要賣給一個沒有意義的客人。

陳:畫廊有兩類,一種是經營態度比較實在,一個產量中等的畫家,一年畫24幅畫好了,賣完就沒有了;想要經營藝術家的畫廊,對客人也有選擇,那個態度是要保護市場穩定度,不要讓籌碼過度集中,不要讓以後這些畫作在市場亂流。

但是會有一種畫廊,會Play Trick(玩伎倆)。記得在二○○七年底,我到日本去逛一個畫展,那個畫廊老闆說,「對不起!賣光了。」「我把你放在waiting list(等候名單)。」可是今年四月,市場景氣不好,那個畫廊老闆就說,「我們特別為了你把畫帶到香港……。」(笑)

蔡:(賣家)使出這招時,你容易判斷錯誤、就跟貴婦去百貨公司發現大打折,結果立即衝上去買一個本來沒有要買的包包。我覺得讀者如果第一次去畫廊,畫廊主人說,「賣光了」,你應該高興:「我不要在衝動下買,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功課。」

*當畫廊玩伎倆時,買家容易判斷錯誤,結果立即衝上去買了一個本來不想買的藝術品。

小檔案_蔡康永

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買畫經歷超過10年,有時任性,有時理性;有時眼光不錯,有時鬼迷心竅。 喜歡當代藝術的叛逆、搞笑、性感、猥褻。如果能既有趣,又證明自己的眼光,買藝術就會很有意思。

小檔案_陳冠宇

藝術經紀人,曾任職於投資銀行及上市公司財務長,以J. Chen之名活躍於國際藝術交易圈。 蒐藏經歷超過10年,客戶包括多家上市公司老闆、明星,如:張小燕、林志玲,及作家侯文詠等。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