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華麗背後的殘酷

溫潤優雅的藝品,卻被稱作「薩克森血碗」

2015/08/03

  • 譯稿 / 劉致昕
LINE分享 FB分享

麥森瓷器的經典作品中,最富戲劇性的,是所謂的天鵝系列:一套兩千多件、供上百人使用的華麗餐具,純白的色澤鋪著起伏的鳥兒、花草雕飾,點綴部分明亮的色彩。

白瓷,原本應該是純淨、高雅的代表,但,它的誕生,卻是昏庸君王、貪婪弄臣以及藝術家爭權鬥爭的結果:「薩克森血碗」,十八世紀初的人們如此稱呼麥森的瓷器。

從中世紀早期(六至十一世紀)開始,歐洲就戀上東方瓷器,其外表看似溫潤如玉,卻有著歐瓷沒有的堅硬。擁有東方瓷器,成了權貴的象徵。

薩克森君王,同時也是波蘭國王的奧古斯都大帝(King Augustus II the Strong of Saxony and Poland),正是瓷器的瘋狂愛好者,為了換取來自東方的白色黃金,他甚至以一支精銳部隊做為交換。

當時為了取悅君主,各國工匠都搶著找出燒製瓷器的訣竅,因為誰能製作高品質的瓷器,誰,就是強國。

就在義大利和法國先後研製出米色軟瓷後,奧古斯都大帝找來物理學家勳豪斯(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和化學家柏特格(Johann Friedrich Boettger),軟禁在麥森的亞伯拉茲城堡(Albrechtsburg)。柏特格本在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手下煉金,但深怕煉金不成,展開逃亡,誰知又被奧古斯都大帝囚禁,夜以繼日的實驗中國硬瓷的製法,終於在一七○八年一月十五日,以高嶺土調製出正確配方。

但長期埋首窯火前,有如工作狂的柏特格,軟禁期間不斷借酒澆愁,最後雖然達成使命,卻積勞成疾,三十七歲就命喪黃泉。

他的犧牲,卻換來奧古斯都大帝的欣喜若狂,一七一○年,他以德、法、荷、義四種語言,宣告全歐他已經擁有足以媲美中國的白瓷。

至此,白色硬瓷不再是東方的專利,麥森瓷器,開始在歐洲流行。

誇耀的同時,奧古斯都大帝也怕製作方法外流,除了將工廠建於麥森集中管理外,還軟禁所有工匠,他們都在亞伯拉茲城堡內工作,建於岩質丘陵上,不只人無法離開,連任何文件都被留下。嘗試逃亡者都躲不掉刑罰,「薩克森血碗」一詞,就此流傳。

貪婪首相,花七年打造華麗餐具

但讓歐洲瓷器攀上高峰,甚至超越東方瓷器的,卻要等到二十年後「天鵝系列」的誕生。

當時掌管麥森的,是亨利齊(Heinrich von Brühl)這位以貪婪聞名的首相。「他的衣飾、手表、靴子,比當代任何一個男人還多!」鄰國的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II)如此形容他。

當時亨利齊的家傭高達兩百人,他的護衛,甚至領有比國王護衛還高的薪水,為了擴張手中權力和領地,他以各種理由總攬朝中事務,首相(Prime Minister)一詞為他而設。就連傭人要進入國王房間,都必須得到他的同意。

他雖然是個爭權奪利的高手,卻沒有足以治國的智慧,為了鞏固權利,他只能在全國一再課稅,滿足奧古斯都三世(August III),而整個薩克森王國,也開始走向下坡。

一七三六年,權傾一時的亨利齊,以外交禮節需要為由,決定訂製一套可以提供上百人使用的華麗餐具和擺設。

如此龐大的訂單,卻引起麥森內部技師的戰爭。擅長繪畫的賀羅特(Gregorius Hoeroldt),對上了雕塑師凱德勒(Johann Kaendler)。

在此之前,麥森以具有專利的色釉配方,以及學自東方的繪畫技術,在白色硬瓷上進行各式創作,讓賀羅特一派,長期占有麥森主流創作主的地位。

以凱德勒為首的雕塑師,決定藉著此次機會,在首相好大喜功、極其奢華的個性下,提出獨一無二的設計,讓餐具不再只是平面,杯壁、盤面、把手上,出現立體雕塑,白色的盤面不但更能襯托食物的原色,隨意灑落的各色醬汁,讓立體輪廓若隱若現。

亨利齊聽到如此獨特的設計,立刻答應。

兩千多件擺設、餐具所組的天鵝系列,花了足足七年的時間,終於誕生,成為流傳在歐洲權貴之間的精品設計。

但,卻也釀下這兩千多件作品,後來被列強瓜分、四散各地的命運。

「你如果有機會到波蘭、俄羅斯,在博物館,甚至是骨董店,你都能看到零散的天鵝系列原件,麥森國際銷售副主任華娜(Liane Werner)說。

留下模具,讓天鵝系列得以重生

除了被亨利齊做為外交禮物送至各國外,麥森所在地區,三百年來經歷過的十一場戰爭、六次政治權力移轉,也讓珍貴的天鵝系列,成為戰亂時士兵們爭搶的首選。

「當時很多天鵝系列被送到波蘭的貴族手上,他們把它做為傳家寶,」華娜說,但波蘭從十八世紀以來,數度遭到瓜分,戰亂時大量瓷器無法帶走,「他們就把它埋在地底下,等戰後再來拿。」

近代,「俄軍來時,他們還曾經發現有人特別建了一道厚厚的牆,將瓷器藏在其中,」華娜嘆道,「但最後還是被發現了……,可是軍人不知道那是什麼,就都打破了。」

除了幾件在戰時被蒐藏家搶救出的原件,還有博物館內零散的蒐藏,兩千多件天鵝系列幾乎從世上消失。

「這時候那些留下的模具就超級重要了!」華娜笑說,雖然原件已不可憶,但如今,天鵝系列還是能夠不斷再製。

而它的「重生、再造」,不禁也讓我們省思,如果故宮內的瑰寶,也都能在現代重生,站在七世紀至今的中華瓷器文化之上,我們的藝術家能夠創造多少突破,我們的生活,能夠增添多少美感?

【延伸閱讀】硬瓷關鍵:高嶺土

在麥森之前,歐洲各國都在嘗試找出中國瓷器的秘密,但沒有人能破解,義大利梅弟奇家族甚至從中國偷渡造瓷秘方,但充其量,也只造出法安斯瓷器,硬度還是軟瓷程度。柏特格能成功實驗出中國硬瓷的秘方,關鍵就是高嶺土。有趣的是,麥森當地一直把取自山上的瓷土叫「高嶺土」,其發音和中文一樣,他們都以Kaolin稱它。

據說,當時奧古斯都大帝發號施令,命令全國各地尋找可燒瓷用的土壤,每省都得送上二磅,供柏特格加以實驗。

後來,柏特格便以寇帝斯之土,一種近似中國高嶺土的土質,配上高溫燒製,化學家出身的他,準確的以不同溫度,配上不同瓷土配方,一步一步的實驗出來。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