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九個首都古蹟故事

2015/08/03

  • 文字 / 陳怡如
LINE分享 FB分享

這條路線從台北三大林蔭大道之一的中山北路出發,沿途經過青田街區及溫州街區的清幽巷弄,終站則在公館。

關鍵字有二:綠蔭和古蹟。無論是中山北路還是青田街,拔地而起的大樹搭起清新的綠色隧道。沿途所見的日據時代建築,大家可能熟識,但一次看完主題更鮮明,不但有日式老屋,還有巴洛克、歌德式風格。數了數,一共可欣賞四個國定古蹟和九個市定古蹟。

1.中山北路林蔭大道
日太子參拜神社的皇室路線

從日治時代開始,中山北路就是台北城的主要幹道之一,過去恭迎太子前往圓山神社參拜的路線,便是行經中山北路,並吸引政商名流、高級商店群聚,至今仍能看到精品商店、五星飯店林立的場景。日人在沿線大力種植楓香,造就景色優美的四十米林蔭大道,是台北三大林蔭大道之一。穿梭樹影下,即使日正當中,也少了一絲炙熱感。(地點:中山北路三段沿路)

2.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台灣第一個舞蹈古蹟

有著「玫瑰古蹟」別稱的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藏在中山北路後方小巷。日式木造建築矗立在大片草地上,走進屋內,赤腳踩在木頭地板上,感受當年台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舞蹈時腳下溫度。這裡原是日治時期文官宿舍,五○年代成為蔡瑞月的家及創作練舞教室,後來成為台灣第一個以舞蹈為主題的市定古蹟。一旁隸屬古蹟的「跳舞咖啡廳」,有視野開闊的露天咖啡座。(地點: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四八巷一○號)

3.逸仙公園
國父史蹟館旁賞冬梅正當時

車水馬龍的台北車站旁,坐落著一片近千坪的江南庭園造景公園,池塘、迴廊、曲橋和涼亭,加上一棟日式木造小屋,和周遭的喧囂彷彿兩個世界。很多人不知道,這棟小屋是國父史蹟館,由國父以前下榻的高級旅館「梅屋敷」所改建,裡頭陳列國父的文史資料。過去梅屋敷因梅樹而得名,現在戶外庭園仍有梅樹身影,在冬季盛開時,是在台北市區中交通最便利的賞梅處。(地點: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四六號)

4.監察院
台北最完整的巴洛克老官署

建於百年前的監察院,原本是日治時期的台北州廳,在當時是日本僅次於總督府的最高行政機關,現在則是台北保存最完整的巴洛克式建築。由紅磚和灰白仿石構成的建築外觀,深受歐洲華麗風格影響,以古典立柱撐起圓形拱頂,圓頂上還開了十二扇半圓拱窗。牆面上有勳章形狀的浮雕壁飾,大如牛眼的圓窗則被繁複的花草裝飾包圍,是日治時期官署建築中經典的歐式作品。(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二號)

5.濟南教會
台灣唭哩岸石蓋出歌德式教會

歌德式風格的濟南教會,在日治時代是日人專屬的禮拜堂,由紅磚和唭哩岸石打造而成。細看教會外觀,就會發現許多設計的細緻手法:大門以層層退縮的拱圈裝飾,用唭哩岸石堆砌而成的窗戶,則以石塊相拼交錯成雙尖拱窗和三尖拱窗,周圍還用石材做出雅致的邊框裝飾。(地點:台北市中山南路三號)

6.台大醫學院舊館
走訪老醫院的拱圈迴廊

緊鄰台大醫院舊館,有棟古典的鵝黃建築,許多人來到此處多半為了跑醫院,鮮少留意一旁的建築之美。醫學院最初為木造校舍,後來增建多座磚造建築,這是目前碩果僅存的一棟。現在做為醫學人文博物館的醫學院舊館,綿延不絕的拱圈迴廊是最大特色。從外面的走廊開始,接續到館內大廳,位於一、二樓的拱廊廊道比起外面更加壯觀。(地點:台北市仁愛路一段一號)

7.青田七六
80年木造老屋裡喝咖啡

單車彎入青田街小巷中,迎面而來的是老樹遮蔭的清涼感,這裡向來有老樹社區的美名。伴隨著綠意的,是擁有古老歷史的日式建築聚落,這是過去台大和師大日籍教授的宿舍群,其中「青田七六」曾為台大地質系教授馬廷英故居,現提供餐飲服務。這棟和洋混合的木造老屋,裡頭還保留著榻榻米的居住格局,同時也有著西式凸窗、百葉窗,庭院還有突出的花台設計。後方的玻璃屋,則以溫室為靈感設計。(地點:台北市青田街七巷六號)

8.殷海光故居
教授舊宅變隱藏版古蹟

殷海光故居被爬滿藤蔓的圍牆包圍,稍不注意很容易就錯過這個隱藏版古蹟。這是過去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住所,喜愛園藝的他,由他打造的後院最是精彩。庭院林蔭遮天,花朵點綴其中。他還親手「開山闢河」,在庭園挖了一條蜿蜒溝渠,讓孩子們在盛夏戲水。溝渠挖出的廢土則堆疊成山,命名為愚公山、孤鳳山,旁邊做了水泥桌椅,成了殷夫子讀書台。(地點:台北市溫州街一八巷一六弄一之一號)

9.台大
二○年代老建築藏在台大校園

規模龐大的校區,是二○年代末期台灣代表建築。從入口向椰林大道走去,短短三百公尺就散布著四個市定古蹟,包括校門、行政大樓、文學院和舊圖書館。這些建築特別的是,外牆貼有紅褐色面磚,也就是「國防色面磚」,這是考量防空需求採用的保護色。面磚先是紅色,再改為褐色,後期則是深綠或淺綠。(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