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司法院前大法官陳新民除了熱愛紅酒與音樂,也蒐藏地毯、章補(編按:明清官服前胸後背的正方形織繡紋飾)等古文物,還是台灣首屈一指的章補專家。(攝影:石吉弘)
司法院前大法官陳新民除了熱愛紅酒與音樂,也蒐藏地毯、章補(編按:明清官服前胸後背的正方形織繡紋飾)等古文物,還是台灣首屈一指的章補專家。(攝影:石吉弘)

司法院前大法官陳新民熱愛古文物,成台灣「章補」藏家第一人解謎明清官場

2024/01/07

LINE分享 FB分享

曾獲頒法國國家農業榮譽騎士勳章、著有《稀世珍釀——世界百大葡萄酒》的司法院前大法官陳新民,是台灣許多紅酒愛好者的啟蒙老師,大家知道他熱愛紅酒與音樂,卻鮮少人知他也蒐藏地毯、章補(編按:明清官服前胸後背的正方形織繡紋飾)等古文物,還是台灣首屈一指的章補專家。

10年前,曾經有媒體報導一位建築師是章補專家,陳新民好奇向他請益,有多少蒐藏?對方神氣表示大概有30多塊,陳新民笑而不語,因為他光一品官的章補就是這個數量,更別說總數有近150塊,其中還有10塊清朝皇族的龍袍飾章。

一幅用「織中之聖」緙絲(編按:中國傳統以經緯交織,讓花紋正反兩面如一的絲織品)手藝織造的五爪金龍,就是陳新民的得意蒐藏之一,就連當代國畫大師歐豪年初次見到,馬上就喊出「乾隆」兩字。「這是在北京骨董店發現的殘片,我曾經在書籍史料看過類似的,推測是乾隆壽袍,但對方不知道,只開價人民幣500元。連講價都不用,我直接付錢後拿了就跑。」陳新民解釋。

蒐藏40多年,陳新民剛開始只是喜歡集郵。

之所以會持續熱愛,源自於父親的教育。陳新民的父母皆是來自廣東潮汕,原本家境不錯,卻因海陸豐暴動(編按:共產黨於1927年發起的土地革命戰爭)家道中落。來台落地生根後,父親認為蒐藏可以磨練小孩的心性,是很好的人格培養過程,便送給陳新民一本集郵冊,為他打開蒐藏之路。

一幅孔雀圖開啟蒐藏不歸路

1983年,從歐洲返台的陳新民,偶然間到台灣民俗文物蒐藏家張木養開設的北投文物館參觀,館內珍藏的八仙綵和十數塊章補,民藝的刺繡之美,讓他驚豔不已。隔沒幾天,他就在住家附近的骨董店看到章補,那是1張有佛手柑和彩雲環繞的孔雀補,要價新台幣5000元,是他任職副教授四分之一的薪水,見機不可失,他心一橫,馬上就掏錢買下,從此栽進「補子學」的研究,那年陳新民才28歲。

年輕時的陳新民,對章補全然無知,只是從電視播出的宮廷劇或港劇,知道這是明清官員穿著的朝服,哪曉得上頭的飛禽和走獸分別象徵著文官與武官,甚至不同種類還對應著各個官階品制。真正開啟他深耕對章補的研究與系統,就是從北投文物館看見的這些蒐藏,他打趣形容,「張木養就是我的毒藥。」

陳新民的補子知識多來自英國,時不時就翻閱,鑑賞工藝美學和歷史價值。(攝影:石吉弘)

陳新民的補子知識多來自英國,時不時就翻閱,鑑賞工藝美學和歷史價值。(攝影:石吉弘)

章補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各地職官的刺繡技法不盡相同,因為朝服不是朝廷所發送,而是由官員自己找繡坊,依官階去訂做織造。為了彰顯身分地位,章補紋飾都盡可能絢爛華麗、爭奇鬥豔。而中國各地繡坊有因應風土而成的地方特色,其中最好等級就是蘇繡,若覺蘇州往返太遠,便利一點還有多用於宮廷裝飾的京城京繡。陳新民透露,有的因為買官,家財散盡,沒錢找繡坊,改用畫的搪塞。

30多年前,他至英國擔任客座教授一年,沒有選擇牛津、劍橋等名校,反而去了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只因倫敦有很多骨董市集。甫到倫敦的第一個週末,光是在波多貝羅骨董市集(Portobello Market),就蒐到20塊的補子,因為清朝末年,英國是最大的殖民國家,以至於許多章補都流失到英國。自此之後,他每週都去挖寶,沒有一次空手而歸,光在英國,就讓他蒐集到近百幅。

然而,並非每次淘寶都有收穫。在美國哈佛法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員時,常常去骨董行巡店的他,整整一年,竟也只找到了1塊。他坦言,如果真要蒐厲害、珍稀的品項,拍賣會就是最好的一條路,但這樣一來就得花費很多錢,「我的蒐藏樂趣,在於尋找過程。」

蒐藏不砸大錢,關注民藝

即便心態如此豁達,他也有曾錯失而扼腕的遺憾。原來,他在常去的北京虹橋古玩店,發現了一件明朝嘉靖年間的聖旨,索價人民幣1萬元(約合新台幣4萬4000元),一方面考量到這可能是無法帶出中國的管制品,另一方面又覺得聖旨的歸宿適合去博物館,反覆思考了一天,捨不得再回去看時,就已經被法國骨董商買走了,令他內心百感交集,也鬆了一口氣,大法官總不能知法犯法。

被章補藏家視為珍品,除了清朝皇族的龍補之外,更上一階的,還有明朝織品,陳新民就有十多塊。一般而言,明朝的章補是40公分見方,比30公分見方的清朝章補要來得大。難入手的原因在於,依照傳統,入棺時都要著朝服才算風光入葬,布料經過歲月侵蝕難以完好。不過陳新民有幸在北京骨董舊衣物店,因為店主「不識貨」,誤以為是清朝普通刺繡,讓他見獵心喜,意外以不到50美元(約合新台幣1500元)的低價入手。

其實陳新民當大法官多年,出入樸實,薪水大多拿去買古物、藝術品或是去旅遊,曾經他也想要收藏字畫,一次到朋友父親開設的骨董店聊天,朋友父親拿出了一幅畫要他猜猜,陳新民仔細端詳許久,直言是清朝末年的作品,沒想到,結果竟是仿畫,更讓他堅定立場,把力氣放在冷門的章補。

他強調,蒐藏不一定要很有錢,但是要在能力範圍內進行。他以買骨董常見3階段舉例,初期是人騙你,第2是自己騙自己,為了脫手,到最後就變成要去騙別人,「蒐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多看、多聽、多學習,避免出錯,繳學費買到贗品。」

中國士大夫階級分明,認為像地毯、服裝絲織這些日用品,不值得蒐藏,但是在外國人的眼裡,這些都是文化底蘊、藝術的素養,光是章補就成了一門學問,還為此編一本書,大開本尺寸、書體沈甸甸,厚如辭典。「相較字畫、瓷器,我覺得這種民間藝術,蒐藏家更要關注。」陳新民語重心長說道。

在德國求學時,師母巴杜拉夫人曾告訴他,「我們不必很有錢,但要有品味,要做一個有體會的人,原則就是要多看,不懂就去買書。」在他任職大法官期間,家裡的法律書就有上萬本,退休後,他一口氣全數捐出,只留骨董、藝術相關的書。

一如英國人會將從中國買來的章補,轉化成茶盤、布包使用。陳新民亦讓章補融入日常風景,把蒐藏得來的每塊章補裱框,掛在書房、客廳及房間等,就連幾位手足家中也都可見他的藏品,陳新民的大姊陳美娟就笑說,「我運氣好,住在美術館裡。」

他窮盡一生對中國絲織藝術的研究,讓這些早被時代淹沒的古物,再現官場服章風華。

〈陳新民小檔案〉

出生:1955年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院博士、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
經歷: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國大代表、司法院大法官

〈章補小辭典〉

明清時期,最能表現身分官階的,莫過於官服前胸後背的一塊方正補子,而鑲有補子的明清職官禮服,也被稱作是「補服」。這些補子是用金線和彩絲繡成,文官以飛禽,武將為走獸,是識別官員等級的標識,更展現官吏制度的花紋美學。陳新民表示,章補做為放在朝服前方的開襟,只要看中間是否有裁過,就能判定是否有無使用過。

明清時期,最能表現身分官階的,莫過於官服前胸後背的一塊方正補子。這些補子是用金線和彩絲繡成,文官以飛禽,武將為走獸,是識別官員等級的標識。(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明清時期,最能表現身分官階的,莫過於官服前胸後背的一塊方正補子。這些補子是用金線和彩絲繡成,文官以飛禽,武將為走獸,是識別官員等級的標識。(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官服繡章一窺皇族的低調奢華〉

乾隆吉服袍:五爪金龍為皇帝標誌

做工精細,運用中國絲織工藝之最——緙絲,以金線漸層繡出屬於皇帝的五爪金龍,在正龍頭上還有壽字,雖然袍服保存不當,兩旁都已破爛不堪,但陳新民在古玩店仍一眼推測是乾隆的龍補,經仔細裁切後保存殘片,仍可窺見皇帝獨享的皇權標誌。

乾隆吉服袍運用中國絲織工藝之最緙絲,以金線漸層繡出屬於皇帝的五爪金龍。(攝影:石吉弘)

乾隆吉服袍運用中國絲織工藝之最緙絲,以金線漸層繡出屬於皇帝的五爪金龍。(攝影:石吉弘)

一品武官麒麟補:提督或將軍上朝穿著

為難得一見的武官上朝服補,通常是提督或將軍職等。是陳新民198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任教時以美金800元購入,當時他每月獎學金是650元美金。

提督或將軍上朝穿著的一品武官麒麟補。(攝影:石吉弘)

提督或將軍上朝穿著的一品武官麒麟補。(攝影:石吉弘)

明朝一品文官補:罕見雙鶴齊飛

不同於清朝的補子都是單禽,從雙鶴對翔,可辨識出是罕見的明朝織品,繡線色澤混濁,更代表是出土或壓箱甚久的文物,仍具有博物館館藏價值。

不同於清朝的補子都是單禽,從雙鶴對翔,可辨識出是罕見的明朝織品。(攝影:石吉弘)

不同於清朝的補子都是單禽,從雙鶴對翔,可辨識出是罕見的明朝織品。(攝影:石吉弘)

平金繡三品孔雀補:40年前入手第一幅

從天母古玩店發現的這塊孔雀補,是開啟陳新民章補蒐藏的起源,使用金線繡出圍繞的佛手柑和彩雲,不僅金碧輝煌,也寓意吉祥,讓陳新民第一眼就愛上。

這幅平金繡三品孔雀補,是陳新民40年前入手的第一幅。(攝影:石吉弘)

這幅平金繡三品孔雀補,是陳新民40年前入手的第一幅。(攝影:石吉弘)

緙絲三品孔雀補:英國人把緙絲織品變托盤

為陳新民從英國市集購得的托盤,嵌於玻璃下方是以緙絲織就精細華美的孔雀圖像,象徵三品文官的大賢大德,也借喻對朝廷忠誠。

緙絲三品孔雀補:陳新民從英國市集購得的托盤,玻璃下方就是緙絲織就的孔雀圖像。(攝影:石吉弘)

緙絲三品孔雀補:陳新民從英國市集購得的托盤,玻璃下方就是緙絲織就的孔雀圖像。(攝影:石吉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