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德銘專欄〉有錢人都戴什麼錶?
2023/03/19
- 文字 / 孫德銘
日本鐘錶雜誌《Chronos Japan》的總編輯廣田雅將曾經為了搞懂有錢人都戴什麼錶,跑去酒店打工,而根據他實地觀察得出心得是:越有錢的人,戴的錶指針越少。
1970年代,所謂高級錶指的就是超薄錶,一只錶能夠做得越薄,越能展現出錶廠製錶技術的高明,價值也越高。而廣田總編在酒店目擊到的那些「指針很少」的錶款,多半就是這些薄型的兩針錶款,如此這般的戴錶風氣,某種程度其實是延續了1970年代對「高級」的想像。

薄型的兩針錶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深厚的手藝才能將機芯組裝完成、調校妥善,過去是錶廠炫示製錶實力的手段之一,戴得上手的錶主也將它視作一種身分的證明。(圖片來源/Vacheron Constantin)
如今回顧這樣的觀察頗有種滄海桑田之感,因為要是現在再來做一次田野調查,我們可能會發現,不但有錢人戴的錶不一樣了,甚至連所謂的「有錢人」本身也都不一樣了。
就筆者近年接觸到的那些經濟條件優渥的錶友來看,時下他們戴去社交場合能夠引人注目的手錶早就不是什麼超薄兩針錶了,取而代之的是尺寸更大、功能更浮誇、外型更花俏的奢華運動錶,這些錶儘管同樣所費不貲,但錶款所鼓吹的價值已經從過去注重的製錶工藝、貴金屬材質,轉變成照片拍起來好看、上傳到社群媒體時按讚數高的話題性了。
仔細想想,這種價值的轉移來自兩種相反的價值觀:會戴兩針超薄錶的人可能不太在意別人知不知道他戴了一只好錶——畢竟這種斯文錶袖子一滑就蓋住了,錶再好,人家也看不到;相對地,愛戴奢華運動錶的人多半熱中於展現自己的品味,手錶的存在感投射的是他本身的存在感,錦衣夜行豈不失去了它的意義。
秉持著這種哲學的新富階級是目前鐘錶市場最重要的推手,他們的口味決定了品牌企畫產品的走向,進一步也影響了我們周遭的戴錶風景。
過去幾年被瘋狂炒作的高級運動錶從2022年年中以後忽然開始快速降溫,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因為追捧這些錶款的新一代富人在加密貨幣中大賠一筆,導致支撐市場的力道頓失,最終造成了運動錶行情回跌,甚至有可能引發正裝斯文錶趁機補上這個缺口。
說不定再過幾年,我們有機會看到薄型正裝斯文錶又重新流行起來了呢。
照這樣看來,或許我們應該觀察的不是有錢人戴什麼錶,而是什麼人在當有錢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