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利茗機械第二代經營者林祚儀熱愛骨董咖啡機,他的蒐藏兼具美學與歷史價值,甚至涵蓋手稿、文獻設計圖等,已達博物館專業等級。(攝影:石吉弘)
利茗機械第二代經營者林祚儀熱愛骨董咖啡機,他的蒐藏兼具美學與歷史價值,甚至涵蓋手稿、文獻設計圖等,已達博物館專業等級。(攝影:石吉弘)

資訊博士成世界級咖啡機藏家,林祚儀數千萬蒐藏打造博物館等級秘密基地

2022/06/02

LINE分享 FB分享

台灣是全球咖啡館密集度最高的國度,甚至許多家戶有自己的咖啡機,但你是否好奇過,這樣風靡一世紀的飲品,百年前的風味,是否與你手上的咖啡滋味一樣?

這次,alive團隊帶你走進神秘基地。約50坪的空間,擁有亞洲最多骨董咖啡機私人蒐藏,不僅一嘗1950年代咖啡風味,也在此見證過去三次咖啡革命的歷史進程。

我們走訪坐落於台中潭子工業區,從外面看,堆高車進進出出,與一般傳統工廠無異。走進廠區,穿過4、5棟建築後,再拐進其中一棟的頂樓,才能一窺這夢幻堡壘的核心──台灣減速機龍頭「利茗機械」的私人招待所。

數千萬蒐藏,絕版骨董機細說咖啡史

近20台如火車頭高的烘豆機矗立在招待所外圍,巨大但鐵漆的溫潤感,使人感到穩重親切。進入招待所內,金銀繽紛交錯的咖啡機一台台設置在吧檯旁,每一台要價新台幣數萬到百萬元不等,總計超過300件、總價值數千萬的骨董咖啡機蒐藏。

招待所主理人、利茗機械第二代經營者林祚儀(Joe)笑說:「最近東西堆超亂的,不好意思。」原來因為他受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之邀,正在清點機器,將部分骨董機借給館方,預計在7月「細說咖啡特展」亮相。

該展策展人、科博館助理研究員劉憶諄表示:「Joe的蒐藏兼具美學與歷史價值,甚至涵蓋手稿、文獻設計圖等,已達博物館專業等級。」

而這項「副業」,林祚儀經營15年之久。看在許多咖啡界人士眼中羨慕不已,台灣知名獨立咖啡館創業顧問王詩鈺即表示:「咖啡界很多人都有蒐藏癖好,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實力可以用貨櫃把東西運回來。」

為何願意豪擲千萬在這些器材上,僅為了蒐藏?林祚儀笑說:「看到更好的,就會忍不住想擁有。」咖啡機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金錢的價值,而是讓他打開與世界分享喜悅的鑰匙。

延伸閱讀:開箱咖啡機狂人林祚儀蒐藏:5台咖啡機見證歷史進程

溯源林祚儀的咖啡啟蒙,要從他的家庭背景談起。他說,很幸運有一對願意讓他適性發展的父母,從小他就對數理機械著迷,文科幾乎完全不念,但爸媽也不在意。高中就讀台中家商會計科,卻成功以「電腦病毒」的科展為題擊敗台中一中、台中女中的學生,成為區域冠軍,甚至前進美國競賽,讓他得以保送大學。

他是台灣第一位以高職生身分參與美國科展的學生。高中到大學期間,因為電腦方面的成就,經常接受報紙、電台、電視台訪問,甚至還出版五本書籍,收穫的版稅,讓Joe累積了一筆財富,成為開始蒐藏咖啡機的基金。因此他從小就開始玩起各種名貴的蒐藏,包括萊卡相機、老車和重機。但唯有咖啡機,對他意義非凡。

他分析著,理性面而言,從大學加入攝影社接觸相機,「一台幾十萬到幾千萬,要價不菲,根本蒐藏不完,隔幾年還會折舊,甚至摔破一片玻璃,就不值錢了,風險很高。」他很快就放棄廣為蒐藏相機。

但念研究所,因為常在研究室推導數據,腦袋需要放空時,學長學弟們就會開始沖咖啡。沖煮的過程,一來休息,二來品味咖啡,也是生活交流,還能幫助提神。而且沖得好,會被朋友誇獎,很有成就感。

出身工廠世家的他,更禁不住動手的衝動,還用奶粉罐做成自己的第一台烘豆器,從烘豆開始玩起。

他不甘只能「獨樂樂」的興趣,「講其他東西,別人不見得能懂,但可以跟別人一起分享咖啡,我很快樂,」林祚儀這麼說。(攝影:石吉弘)

他不甘只能「獨樂樂」的興趣,「講其他東西,別人不見得能懂,但可以跟別人一起分享咖啡,我很快樂,」林祚儀這麼說。(攝影:石吉弘)

玩咖啡找同好,邀朋友享受開箱樂趣

感性面而言,他不甘只能「獨樂樂」的興趣,好比他邀太太一起騎重機兜風,太太總說:「我不要,很危險,」讓他感到少了分享的樂趣。

而咖啡機不同,每當他帶回一台咖啡機,除了可以跟朋友們享受「開箱的樂趣」,太太、父親都樂於品嘗,還會邀客人到家裡一起喝咖啡。就連18歲的兒子,夥同其他三位同學,運用家中烘豆機、咖啡機做起公益咖啡平台「咖啡小子」的事業。他們將偏鄉小學兒童繪畫做為包裝封面,販售咖啡掛耳包,再將收入回饋偏鄉小學,甚至捐助到烏克蘭,歷時不到一年,已募得近150萬元。

「講其他東西,別人不見得能懂,但可以跟別人一起分享咖啡,我很快樂,」林祚儀這麼說。

或許,這是源自於天才的寂寞。他說,從小個性不擅與人交際,接班家庭事業後,也是由堂哥接掌總經理,負責對外一切溝通,他則負責內部制度管理。但是透過分享咖啡,他找到很多同好。

他不斷說著:「我們最喜歡開箱的時刻!」「這台是我們在德國找到的。」好奇問他,這些「我們」是誰?林祚儀不假思索的回答,就是我跟我的朋友們。所以是眾人出資一起買嗎?他愣了一下笑說:「沒有,只有我。」

他指著一台1950年代義大利波隆納出產的手工製Vittoria烘豆機,「這台我們都只有中秋節用,因為可以燒龍眼炭,炭燒好後還可以烤肉,非常方便。」咖啡機蒐藏不僅滿足他機械控的嗜好,更聯繫他與朋友的情感。

林祚儀蒐藏咖啡機已有15年之久,但這些蒐藏最重要的不是金錢的價值,而是讓他打開與世界分享喜悅的鑰匙。(攝影:石吉弘)

林祚儀蒐藏咖啡機已有15年之久,但這些蒐藏最重要的不是金錢的價值,而是讓他打開與世界分享喜悅的鑰匙。(攝影:石吉弘)

他對於機械的著迷在於,對比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機械能夠流傳百年的價值,更讓他有連結感,「看著皮帶轉動時的模樣,很有生命力。」

他偏好購藏「實用」和「經典」的款式,為了這兩項標準,代價所費不貲。

好比他在國外看中機器後,經常要再送往他常配合的兩家維修廠維修,一家在德國屬於機械職人的工作室,會尊重原樣,手工細緻,甚至烤漆都會仿歷史色澤,可以客製化,但費用較高。而波蘭廠則是專業維修工廠,講究快速與專業,但林祚儀也笑說:「他們會為了安全問題,加上很多引線跟現代化設備,破壞美感,有時候真的氣死我了!」

為什麼這麼講究實用?「這些機器在世界上都沒剩幾台了,可以用它煮出咖啡與家人分享,你不覺得很爽快嗎?」

在這位資訊博士的背後,我們看見的不是最新科技帶來的高貴感,而是一位理性工程師,透過專業和鋼鐵意志,帶給親友最好的愛與快樂。

〈林祚儀小檔案〉

現職:利茗機械經理、勤益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台中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導覽解說專員
成就:亞洲第一骨董咖啡機蒐藏家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