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聖維特大教堂

壯麗炫目哥德式

2015/10/22

LINE分享 FB分享

熟悉建築史的人都知道,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家堂(La Sagrada Familia),從一八八二年建築怪傑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í i Cornet)發想、建造開始,迄今已經一百三十三年還沒有竣工(預計二○二六年完工)。

然而,世界上最「磨人」的教堂不是聖家堂,而是布拉格的聖維特大教堂,一三四四年起造,一九二九年完工,算算竟然橫跨了七個世紀!

聖維特大教堂坐落在布拉格的精神象徵—布拉格城堡裡,只要沿著涅魯達瓦街一路上坡,就可以轉進城堡,倚著城牆俯瞰,整座城市盡收眼底。

西元九世紀,捷克王朝在這個制高點上建造皇宮,歷經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一○二○年至一七八○年)、奧匈帝國,現在又成為捷克總統府所在地。

進入城堡,剛穿過寬闊的中庭廣場,離總統辦公樓還不到二十公尺,冷不防就「撞」見了聖維特大教堂。高達八十二公尺的雙塔拔地而起,中間夾著號稱「歐洲第一美」的壯麗大圓玫瑰窗。這麼窄的空間裡,要想看清它的全貌,還非得把頭後仰到接近水平才行。

週末假日,剛過九點,觀光隊伍就已經把教堂圍了大半圈。蝸速行進中,我們正好慢慢欣賞有著各種怪獸石雕的排水口,據說,這些張大了嘴的怪獸不僅能夠驅逐惡靈、護衛教堂,還能將雨水化為聖水。

沿著教堂周圍,還有哥德式建築最顯著的特徵—飛扶壁。這被高第戲稱為「高個子撐柺杖」的繁複構造其實滿美的,同樣有細緻雕工、小小的秀麗尖塔,而且充滿了均衡與力度。

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柺杖」?很簡單,因為哥德式教堂強調「高聳」,要藉著尖塔的垂直線條將信徒的視角向上拉起,看到天國,看到俯臨萬物的天主,然後油然生起崇仰敬畏的心。古時候沒有鋼架,要想高入雲霄,只有在兩側加強支撐了。

慕夏之窗彩繪上帝國度

進入教堂後,除了壯麗挑高的網狀拱頂,教堂四周以紅、藍兩色為主的長形彩繪玻璃,更是炫麗奪目,這也是有隱喻的:紅色代表耶穌基督的寶血,藍色則是天國。

彩繪玻璃是宗教藝術的重要環節,不管是伊斯蘭的清真寺,還是天主教堂,處處可見。但哥德式教堂卻把這種藝術形式用到極致,把實體牆面縮到最小,讓透光的玻璃布滿四周。

黃昏時分,當陽光斜射進來,光影和彩繪交融,空氣中的每一粒微塵都五彩閃耀、翻飛起舞,整座教堂因此充滿了神秘美感。要說這裡是上帝的國度,基督的住所,相信每個人都會同意。

聖維特大教堂裡大大小小的彩繪玻璃不下三十扇,每扇都有不同的主題與繪畫風格,有聖母賜福、耶穌受難、十二使徒、創世紀,還有各朝代國王的朝聖圖。

有點弔詭的是,這些彩繪玻璃大多是二十世紀初的新作,有的甚至是一九二九年教堂完工後增補上去的,窗格上還標明捐獻者,什麼保險公司、銀行、教育部等等,似乎和這個古老空間有點不搭調。

好在其中有一幅大大有名的作品,可以補償這個遺憾,那就是「新藝術」大師慕夏(Alfons Mucha,一八六○年至一九三九年)所繪的「慕夏之窗」。

「慕夏之窗」畫的是兩位傳教士兄弟和波希米亞皇后Ludmila的故事,他們是最早把基督信仰帶入捷克的人,但當時因遭到舊權貴的忌恨而被殺害,直到Ludmila的孫子、有「捷克好國王」之稱的St. Wenceslas即位後,才被封為聖人。

建築名家跨世紀接力大作

做為一座橫跨七世紀才告落成的教堂,聖維特大教堂新舊雜陳是難免的。這還要從它的歷史從頭說起。

話說一三四四年,兼具盧森堡王朝日耳曼血統和波希米亞王室斯拉夫血統的波希米亞王儲查理(也有人譯為「卡爾」),下令將布拉格城堡裡的羅馬式教堂擴建為當時最流行的哥德式教堂,並且從法國亞維儂請來了名建築師Matthias of Arras。

八年後,Matthias去世時,聖維特大教堂才只蓋好一小部分,已經當上波希米亞王的查理,又從德國請來了才華洋溢的建築世家子弟Peter Parler,現在教堂裡著名的「帕勒式拱頂」(即網狀拱頂,用兩條曲肋交錯,比以前的單肋結構更美觀,也更堅固)就是他的傑作。

一三五五年,查理從波希米亞王再「晉級」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號稱查理四世,並定都於布拉格。雄才大略的他,不僅要蓋大教堂,還要建大橋(查理大橋)、大學(查理大學)以及各式各樣的建築,Parler四處奔忙,然而直到他去世,由他的兩個兒子接手後,聖維特大教堂也只蓋好了一半。

之後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胡斯戰爭」(一四二○年,因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在德國遭火刑殉教,引發暴亂反抗,歷時十多年),其後神聖羅馬帝國皇室的重心轉移到維也納,布拉格淪為貴族賞玩遊憩之地,宏偉的大教堂顯得多餘,因此聖維特大教堂的建造就一年拖過一年。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在德國柯隆大教堂落成的刺激下,才決定積極趕工,實現了偉大帝王查理四世對故土的一片心意。

【延伸閱讀】世界五大哥德式教堂之最

尖拱、拱肋、飛扶壁,是哥德式教堂外觀的三大特色。將以往羅馬式建築的厚重、結實風格,轉變為強調垂直向上、輕盈修長的獨特形式;再加上彩繪玻璃窗,將光線在宗教上的神秘感表達出來,因此人們身處在哥德式建築之內,會感受到一股神秘壯麗、恍如置身天堂般的氣氛。(文字/李莘于)

一、世界最高:德國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

13世紀中開始動工,直到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直到今日修繕工程仍不斷。藝術史專家認為它完美地結合所有中世紀哥德式建築和裝飾元素,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96年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世界最大:西班牙塞維亞大教堂(Cathedral de Sevilla)

它也是世界第三大教堂,1987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最早是座清真寺,15世紀開始重建成天主教堂,因而建築中留有許多阿拉伯建築的影子。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用350公斤白銀做成的靈柩即放置在此。

三、最多雕塑、尖塔:義大利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

拿破崙在此加冕為王。建築風格包含了哥德式、新古典式,以及巴洛克式。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築成,有135個尖塔,如尖塔森林刺向天際,又被稱為「大理石山」。在每個塔尖都有神的雕像。外部總共有3千多個雕像,加上內部雕像總共有6千多個,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德式教堂。

四、最廣為人知:法國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

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小說《鐘樓怪人》(原名:《巴黎聖母院》),讓聖母院成為最廣為人知的哥德式天主教教堂。雨果曾讚譽這座大教堂為「巨大和精緻的完美結合」。歷任法國國王,包括拿破崙皆在此加冕。

五、最多偉人長眠:英國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倫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國君主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點。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威廉王子與凱特即在此完婚。除了王室成員,在各領域有重大貢獻的偉人,也可安葬或豎立紀念碑於此,如達爾文、牛頓、狄更斯、邱吉爾等,英國人因此把西敏寺稱為「榮譽的寶塔尖」。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