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發現全台首座江南園林

台南吳園》 中式意境╳西式風情

2015/08/18

  • 文字 / 駱亭伶
LINE分享 FB分享

步入吳園園林左側,濃蔭的綠榕大樹旁,一大片如雲霞堆疊的假山石壑,氣勢驚人地沿著花草圖案的卵石步道旁,一路延伸,幾乎環抱著三分之一的園林,讓這座秀麗的園林,含蓄中多了飛跋的姿態,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這座仿杭州靈隱寺飛來峰的假山石林,是吳園唯一保留下來的景物,也是最值得看的部分。」吳園的引路人─成大建築系教授傅朝卿說。

江南園林的假山大多取自太湖石,吳園的仿飛來峰,是用台灣的珊瑚礁,俗稱「咾咕石」,依照山石水脈與自然波紋堆砌而成,歷經一百多年仍然雄姿不減。其洞壑可真的「走得進、穿得出」,是座不折不扣的小迷宮。可一眼望透的假山,從入口大約得花五至十鐘才能走到出口。

一個轉彎,一個風景

「小時候最喜歡在裡面玩捉迷藏,民間盛傳,石洞裡頭藏著黃金,經常一尋寶就是一下午」。傅教授瞇著眼睛,看著黑壓壓的洞口,彷彿望見自己兒時身影。

這座飛來峰最精彩處還在於可登高眺望,也是一般人較少知道的。其濃淡起伏的山勢,隱藏巧妙石階,石峰中有兩個制高點,其中之一的平台鋪上了草皮、安置石椅,從下仰望卻看不出來,得親臨其境才知精妙。

從此處看到的園林,因視點高度提升,以及角度的轉換,背景借來了清新迎人的草皮台階,原本緊鄰的高樓建築倒像是往後退了三步,頓時視野大開。隨後,拾級而下,又發現這石階的設計,亦具備迂迴換景之妙,一轉身、一抬頭,嶙峋瘦石的線條,和岩縫間的芳草綠蕨,恰似不規則的窗櫺,框住了眼前的綠波水榭與亭台。

真的親身走上一遭,感受這步移景搖的動態視角,才能體會這百年假山,有如現代攝影機一般,能創造出遠景、中景、特寫與鳥瞰鏡頭,不得不讚嘆當年來自漳州的老師傅,巧手妝園的用心之深。

傅老師指出,西方園林以寬廣取勝,江南園林則大部分構築在城市之中,占地不大,卻能利用紆迴巧妙的布局,以及曲折幽深的造景和借景,在小格局中創造大世界。眼看著明明只有十公尺的距離,走起來卻像有二、三十公尺遠,一步一景,在看得到卻走不到的撲朔迷離氛圍中,感受空間與景致的層次變化。

話說吳園,是清代台南鹽商吳尚新,買下荷蘭通事何斌庭園舊址興建而成,擁有全台第一個江南山水園林。並與後來的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並稱為台灣四大名園。連雅堂曾經在《台南古蹟志》寫下:「枋橋吳氏,為府治巨室,園亭之勝甲全台,而飛來峰尤最。」

一個時代,一段風華

吳園很快成為當時文人雅士及地方豪紳聚會所。然到了日治時代,吳園先是部分租借給日人開設「四春園旅館」,後又被日本政府買下,保留園林,卻拆除廳堂,於一九一一年,興建台南第一座公共集會場所「台南公會堂」,比台北的中山堂還早二十多年。

光復後,吳園曾駐紮部隊,成為軍眷宿舍,還設有蔣公銅像與升旗台,後來才規畫為台南社教館。民國八十三年社教館遷移後,吳園幾乎淡出了台南人的記憶,直到被劃為市定古蹟,民國九十二年開工整建,去年才重新風華登場。

一百多年前的吳園,包括台南公會堂、柳屋料亭、戶外圓形劇場,範圍甚至涵蓋園外車水馬龍的公園路及威秀影城;近三甲面積充分展現當年園主富甲一方的排場。可惜重新開放的吳園,江南式園林只剩下一隅腹地。

但堆疊府城近兩百年記憶的吳園仍值得一遊。「畢竟在都市裡,要找到這樣一塊能同時感受清代、日治、到民國歷史氛圍的空間,真的不多了。」傅朝卿有感而發。

隨著傅老師走到觀景台,這正是俯瞰吳園最好方位。整座園林呈ㄈ字型,以水池為中心,左邊正是文章開頭提到的石林假山,沿著卵石步道,踏上石橋,轉進六角亭稍歇,然後再穿過九間排屋前的迴廊,來到水榭閣臺賞錦鯉後繞出,剛好可遊逛一圈。

一座閣台,一個舞台

觀景台正前方的四角形水榭閤台,突出於池面之上,除可休憩賞景,還兼具舞台功能。昔日每逢節慶壽宴,請戲班子來演出時,寶眷賓客就坐在對岸欣賞,精雕細琢的山水園林,幻化為舞台背景,台上珠翠滿頭的形影,無限綺麗倒映在水中。

昔日光燦華美的情景難以重現,不過,現在有樂團團員在此撫弄絲竹,及不定期的劇團表演,古蹟活化利用,讓平民百姓都能分享這份賞心樂事,亦是美事一樁。

踩著具吉祥寓意的花草步道、踏上石橋,進入傘頂六角園亭,一陣秋涼微風,篩進了陽光,鵝頸欄杆婀娜的曲線,同時映照在地面與亭頂,隨著波光瀲影而輕擺,景致令人迷醉。

穿過迴廊旁名喚「作勵軒」的排屋,現在是民族管絃樂團的音樂教室,但迎風的水榭閣台似乎更適合做為練習的舞台,樂團的二胡副首席奏起了「不了情」的哀婉曲調,傅教授一邊聆賞、注視著水面對我說,「有沒有發現,整個園林的地勢大概比周遭要矮一層樓,就像一個穴,其實這地方本身就是台南最高處「鷲嶺」旁的一個小坑,是個聚水的地方!」

原來,吳園不但擁有冷泉口,水池和草坪灌溉的水都是取自本身天然的湧泉,在排屋後方,原本有一條德慶川,以前,這園林是依傍著河道且可通舟楫,可惜,德慶川因為汙染嚴重,整治後蓋起馬路,變成了地下河,整座園林的水鄉意境也就不復存在。更難想像,台南曾經是個像威尼斯般的水都城市。

逛完園林,吳園還有一些值得看的地方。第一是吳園的原始圍牆,位於左側草皮台階的露天劇場旁。由這道磚牆,可推想當時吳園原來遼闊的範圍。磚牆雖曾頹塌,但又用原來的磚石砌成,厚實高聳的牆面,仍可看出台南首富的氣勢。漫步在斑駁磚牆旁的曲折小巷,時有老歲人騎著自行車經過,有如一條時光甬道。

第二是台南公會堂。這座由日本技師矢田貝睦先生所興建的建築,整體外觀為西洋式,其中前棟屋頂為當時時興的馬薩(Mansard Style)樣式 (小辭典1)。而內部音樂廳的三角形屋頂,保留日本技師擅用的木造日式結構,粗獷的深褐色福杉,散發歲月光澤,是處充滿故事感的場景。地下室一樓為因應基地高地落差,而構築了拱圈迴廊(小辭典2),層層套疊,極具洗鍊之美。

第三是柳屋料亭,這座開設於昭和九年(西元一九三四年)的日式食堂,是較少見的兩層和式建築。原木魚鱗板外牆與門前龍眼樹相映成趣,洋溢著樸質味道,現已變成熱門的婚紗照取景地點。

小辭典1:

馬薩樣式屋頂:法國建築師馬薩於1598年至1666年發明,19世紀起流行於法國,特色在於將斜坡式屋頂加上數個轉折,而富變化,台北賓館亦屬此樣式。

小辭典2:

拱圈迴廊:擋土結構的一種,有力學強固作用,亦兼具美學表現。

經典風景》鄰宅賞全景

傅朝卿教授家住吳園附近,步行約三分鐘,從小在吳園玩捉迷藏;現在晚上回家或是散步,還是常到吳園;他說,他平常很喜歡在晚上來吳園,因為黑絲絨般的夜色遮蔽了四周的高樓,吳園燈火微明,水榭閣台上有琴人奏樂,可以從錯亂的後現代景觀中跌宕到過去,沉澱紛飛思緒。

此外,想要俯瞰整座園林,吳園後方的遠東百貨三樓,有家餐廳「夠壞堂」的陽台,可向老闆商量借景一看,唯平常少有人知。傅教授還建議,由於吳園所在的民權路,過去有台南第一街之稱,古蹟極多,例如題有「鷲嶺」及明代匾額「威靈顯奕」的「北極殿」、台灣第一個氣象台,還有「再發號」肉粽、以及小籠包下鋪松針的「上海華珍點心」等府城小吃,都很適合順道一遊。(文‧駱亭伶)

秋遊 台南吳園

成立時間:清道光8年(1828年)創建,民國95年11月修復完成

成立者:台南鹽商吳尚新

占地:1.5甲(含藝文中心)、園林500坪

風格:江南式園林

地址電話:台南市民權路2段30號、06-228-9250

遊園價格:免門票

開放時間:0800~2200

搭車資訊:從台南火車站搭計程車約10分鐘可達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