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林柳新偶戲館藏有古典布袋戲戲偶,這些戲偶,就是後來風靡全台,素還真、史艷文和「二齒」的祖先。(攝影:呂恩賜)
林柳新偶戲館藏有古典布袋戲戲偶,這些戲偶,就是後來風靡全台,素還真、史艷文和「二齒」的祖先。(攝影:呂恩賜)

全亞洲偶戲藝術應有盡有!林柳新偶戲館董事長林經甫:我們的館藏,是世界第一

2012/04/05 (2024/12/02 更新)

  • 文字 / 林宏達
LINE分享 FB分享

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簡稱偶戲館),偶戲館就在迪化街旁,展出空間不大,也沒有電梯,卻是台灣少數有國際知名度的私人博物館。

第一次造訪偶戲館時,收票口坐了一個老外,一問才知道,他是義大利籍的操偶師,長駐在博物館附屬的台原偶戲團中,而就在我們來訪前幾天,一對荷蘭來的老夫婦,才剛剛拜訪了偶戲館,捐出他們的木偶蒐藏。2009年,歐美知名出版商Thames & Hudson還曾經以林柳新偶戲館的館藏做為主題,出版專書。

林柳新偶戲館主要蒐藏全亞洲的偶戲藝術,董事長林經甫自信的說:「我們的館藏,是世界第一。」(攝影:呂恩賜)

林柳新偶戲館主要蒐藏全亞洲的偶戲藝術,董事長林經甫自信的說:「我們的館藏,是世界第一。」(攝影:呂恩賜)

這座偶戲館主要蒐藏全亞洲的偶戲藝術,「我們的館藏,是世界第一。」林柳新偶戲館董事長林經甫自信的說。

館藏豐富,是他們的第一個特色。

「我們蒐藏的,是戲劇本身。」林經甫說,目前他們的館藏有一萬多件,除了戲偶,還包括偶戲要用到的樂器、戲台、偶戲的戲服,都在蒐藏之列。

林柳新偶戲館彷彿亞洲偶戲藝術的大觀園,藏有柬甫寨最大的皮影戲偶,中國失傳千年以上的水傀儡,印尼、中國的皮影戲精品,都是他們的蒐藏重點。(攝影:呂恩賜)

林柳新偶戲館彷彿亞洲偶戲藝術的大觀園,藏有柬甫寨最大的皮影戲偶,中國失傳千年以上的水傀儡,印尼、中國的皮影戲精品,都是他們的蒐藏重點。(攝影:呂恩賜)

這裡是亞洲偶戲藝術的大觀園,偶戲館蒐藏有柬甫寨最大的皮影戲偶,中國失傳千年以上的水傀儡(在水上表演的傀儡戲),在這裡有專人展示,大陸西南的儺劇、印尼、中國的皮影戲精品,都是他們的蒐藏重點。

林經甫出身名醫世家,自己也是婦產科名醫。他原本蒐藏西方的現代畫作,有一次,他參觀日本博物館時發現,日本博物館竟蒐藏台灣的布袋戲台、戲偶,「原來台灣有這麼美的東西!」他說。

1960年代,義大利西西里騎士懸絲傀儡。(攝影:呂恩賜)

1960年代,義大利西西里騎士懸絲傀儡。(攝影:呂恩賜)

1984年那年,林經甫開始蒐藏戲偶。

博物館裡,就陳列了台灣知名布袋戲團「真西園」的戲台,戲台精雕細琢,就像是台灣傳統戲台的縮小版,這個精品一度被日本人買去,最後被林經甫買回台灣,真西園的代表藝師王炎特地拜訪他,當時他已經全盲,王炎光靠手觸摸,就知道這是當年真西園的戲台,禁不住流淚感謝他,「謝謝你,讓戲台回到台灣。」

布袋戲雕刻名師江加走的作品,人物寫實,是布袋戲偶的精品。(攝影:呂恩賜)

布袋戲雕刻名師江加走的作品,人物寫實,是布袋戲偶的精品。(攝影:呂恩賜)

林經甫還找到連日本人都沒看過的日本戲偶,有一次,他在澳洲買到一個從沒看過的日本文樂戲偶,把照片寄到日本,沒多久,二個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登門拜訪,因為林經甫找到日本文樂戲中的罕見戲偶,這二名教授在偶戲館研究了一個月才離開。

自澳洲收藏的日本文樂戲戲偶,是日本文樂劇發展史中失傳逸品。(攝影:呂恩賜)

自澳洲收藏的日本文樂戲戲偶,是日本文樂劇發展史中失傳逸品。(攝影:呂恩賜)

為了蒐藏,林經甫跑遍全世界,甚至跟世界級的博物館比蒐藏本事。有一次,他為了蒐藏印尼皮影戲,跟一位巴黎大學教授買下他手上的精品蒐藏,「法國羅浮宮出面禁止,要Stop這筆交易。」林經甫說,他包下卡車,連夜繞路才搶先一步,從比利時布魯塞爾空運這批精品出境。還有一次,林經甫接到電話,印尼中爪哇山區有一個劇團解散,要賣戲偶,等他趕到時,美國波士頓博物館的專家也已經趕到,兩邊談判後,波士頓博物館退讓,「他們收樂器,我收戲偶。」

印尼的皮影戲偶,最大特色是用紅、藍、金三色做為主色。(攝影:呂恩賜)

印尼的皮影戲偶,最大特色是用紅、藍、金三色做為主色。(攝影:呂恩賜)

偶戲館的第二個特色是,有自己的偶戲團。

他們不只是蒐藏死的戲偶、戲台,也表演活的戲劇。就在博物館旁,一邊是博物館專屬的「台原偶戲團」,一邊是整修中的劇場,台原偶戲團也經常公開演出,「我們的劇團在40多個國家表演過。」林經甫說,他們融合樂師、雕刻師、畫師,融合布袋戲和京劇的技巧,創造新的表演形式。

博物館專屬的「台原偶戲團」也經常公開演出,且博物館中就設有戲台可觀賞演出。(攝影:呂恩賜)

博物館專屬的「台原偶戲團」也經常公開演出,且博物館中就設有戲台可觀賞演出。(攝影:呂恩賜)

他們不只是蒐藏死的戲偶、戲台,也表演活的戲劇,甚至也有自己的戲偶雕刻師。(攝影:呂恩賜)

他們不只是蒐藏死的戲偶、戲台,也表演活的戲劇,甚至也有自己的戲偶雕刻師。(攝影:呂恩賜)

像他們的招牌劇《馬可波羅》,還請義大利音樂家創作南管曲目,請兩位歌手獻唱演出,《大稻埕的老鼠娶新娘》則把西方古典音樂和真人演員和偶戲結合,但多半是為小朋友表演。如果只是想要瞭解傳統布袋戲,館內也有布袋戲表演場地,如果團體參觀,事先預約,也會有操偶師現場解說布袋戲給來賓看。

※延伸閱讀:創作《馬可波羅》台語夾雜義文、歌劇結合南管,荷蘭人羅斌帶布袋戲巡演50國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