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能飛善舞的八腳風箏

精奇!民俗博物館》

2015/08/03

  • 文字 / 林宏達
LINE分享 FB分享

讓國際專家慕名而來

林柳新偶戲博物館

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簡稱偶戲館),偶戲館就在迪化街旁,展出空間不大,也沒有電梯,卻是台灣少數有國際知名度的私人博物館。

第一次造訪偶戲館時,收票口坐了一個老外,一問才知道,他是義大利籍的操偶師,長駐在博物館附屬的台原偶戲團中,而就在我們來訪前幾天,一對荷蘭來的老夫婦,才剛剛拜訪了偶戲館,捐出他們的木偶蒐藏。二○○九年,歐美知名出版商Thames & Hudson還曾經以林柳新偶戲館的館藏做為主題,出版專書。

這座偶戲館主要蒐藏全亞洲的偶戲藝術,「我們的館藏,是世界第一。」林柳新偶戲館董事長林經甫自信的說。

館藏豐富,是他們的第一個特色。

「我們蒐藏的,是戲劇本身。」林經甫說,目前他們的館藏有一萬多件,除了戲偶,還包括偶戲要用到的樂器、戲台、偶戲的戲服,都在蒐藏之列。

這裡是亞洲偶戲藝術的大觀園,偶戲館蒐藏有柬甫寨最大的皮影戲偶,中國失傳千年以上的水傀儡(在水上表演的傀儡戲),在這裡有專人展示,大陸西南的儺劇、印尼、中國的皮影戲精品,都是他們的蒐藏重點。

林經甫出身名醫世家,自己也是婦產科名醫。他原本蒐藏西方的現代畫作,有一次,他參觀日本博物館時發現,日本博物館竟蒐藏台灣的布袋戲台、戲偶,「原來台灣有這麼美的東西!」他說。

一九八四年那年,林經甫開始蒐藏戲偶。

博物館裡,就陳列了台灣知名布袋戲團「真西園」的戲台,戲台精雕細琢,就像是台灣傳統戲台的縮小版,這個精品一度被日本人買去,最後被林經甫買回台灣,真西園的代表藝師王炎特地拜訪他,當時他已經全盲,王炎光靠手觸摸,就知道這是當年真西園的戲台,禁不住流淚感謝他,「謝謝你,讓戲台回到台灣。」

林經甫還找到連日本人都沒看過的日本戲偶,有一次,他在澳洲買到一個從沒看過的日本文樂戲偶,把照片寄到日本,沒多久,二個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登門拜訪,因為林經甫找到日本文樂戲中的罕見戲偶,這二名教授在偶戲館研究了一個月才離開。

為了蒐藏,林經甫跑遍全世界,甚至跟世界級的博物館比蒐藏本事。有一次,他為了蒐藏印尼皮影戲,跟一位巴黎大學教授買下他手上的精品蒐藏,「法國羅浮宮出面禁止,要Stop這筆交易。」林經甫說,他包下卡車,連夜繞路才搶先一步,從比利時布魯塞爾空運這批精品出境。還有一次,林經甫接到電話,印尼中爪哇山區有一個劇團解散,要賣戲偶,等他趕到時,美國波士頓博物館的專家也已經趕到,兩邊談判後,波士頓博物館退讓,「他們收樂器,我收戲偶。」

偶戲館的第二個特色是,有自己的偶戲團。

他們不只是蒐藏死的戲偶、戲台,也表演活的戲劇。就在博物館旁,一邊是博物館專屬的「台原偶戲團」,一邊是整修中的劇場,台原偶戲團也經常公開演出,「我們的劇團在四十多個國家表演過。」林經甫說,他們融合樂師、雕刻師、畫師,融合布袋戲和京劇的技巧,創造新的表演形式。像他們的招牌劇《馬可波羅》,還請義大利音樂家創作南管曲目,請兩位歌手獻唱演出,《大稻埕的老鼠娶新娘》則把西方古典音樂和真人演員和偶戲結合,但多半是為小朋友表演。如果只是想要瞭解傳統布袋戲,館內也有布袋戲表演場地,如果團體參觀,事先預約,也會有操偶師現場解說布袋戲給來賓看。

看見曹雪芹對飛翔的痴

九份風箏博物館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和風箏有什麼關係?答案藏在九份的風箏博物館裡。

九份風箏博物館是台北市風箏協會前理事長賴文祥和風箏博物館副館長林新傳的個人蒐藏,也是台灣第一個風箏博物館,賴文祥平日經營印刷生意,過去十幾年,他一有空就參加世界各地的風箏節,九份風箏博物館,是他蒐藏的心血結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蒐藏,就是大陸剛開放時,從大陸買回的各式中國傳統風箏,有栩栩如生的金魚風箏,有立體的宮燈風箏,有硬翅膀,形似燕鷗的沙燕風箏,這些風箏背後,藏了一個跟曹雪芹有關的故事。

曹雪芹除了是文學家,更會生活,為了幫助朋友餬口,他寫下一部《廢藝齋全集》,其中八冊,涵蓋八種主題,脫胎(漆器)、編織、園林、金石(刻印)、烹調、風箏、印染、竹刻,風箏的部分,叫《南鷂北鳶考工志》這本書民初時曾從王府變賣出來,流落到日本人手裡,現在已是難得一見的奇書。

因為收藏風箏,賴文祥和林新傳認識了曹氏風箏的傳人孔祥澤,孔祥澤是唯一曾抄寫過《廢藝齋全集》的人,孔祥澤告訴他們,八十年前,他還是美術學院學生時,機緣巧合下,他曾見過流落到日本記者手上的這套《廢藝齋全集》,他和對方訂下交換條件,每天做一道廢藝齋全集裡菜譜的菜式給對方品嚐,對方就讓他手抄這本書一天。

九份風箏博物館裡,看得到這本書的部分片段,和按照曹雪芹概念製作出的金魚風箏、沙燕風箏。

在曹雪芹的概念裡,風箏不是只要能飛,更是一種行動藝術,以金魚風箏為例,不只造型要畫得精美,飛上天空後,姿態更要像金魚一樣游動,「放的人不是呆呆的罰站,是欣賞金魚在天空游的樂趣。」賴文祥之子賴明志說。

曹雪芹還按照風箏結構和御風原理,把風箏設計分成四十三類,每一類都有不同姿態,像硬翅的沙燕風箏,甚至還可以模擬公沙燕和母沙燕姿態,林新傳分析,公沙燕風箏較肥,受風面大,穩定,而母沙燕較瘦,受風面小,飛起來搖搖晃晃,「就像當年穿三寸金蓮的女子,走路的姿態。」當兩隻沙燕風箏在天空互相追逐,就像一公一母的燕子在空中互逐。

曹雪芹甚至還列有專章,討論如何放風箏。

風箏博物館裡,更還有來自全世界的風箏,比較之下,看得出西方和東方風箏設計的差異。「全世界最愛放風箏的國家,是美國。」賴明志說,西方人用科學方法看待風箏,「西方強調風箏的性能、材料。」他分析,美國人甚至用流體力學重新設計風箏,設計出鑽石型的立體風箏。

而更特別的是,博物館裡還有完全沒有骨架的軟體風箏,先用風扇把空氣打進風箏裡,再利用撐起來的風箏受風面,造成浮力放飛,「這類的風箏,可以做得非常大。」賴明志說。

賴明志還指出,博物館裡所蒐藏的軟體風箏,甚至可以大到五公尺長,放風箏變成了空氣力學的科學實驗場。

博物館裡最重要的館藏,是一隻螃蟹風箏,這隻風箏內有齒輪,風一吹,齒輪帶動螃蟹的眼睛和雙螯,就跟著左右擺動,全世界只有四個,裡面的齒輪,竟還是竹條做成,做工極為細緻。

風箏博物館除了展覽,也辦教學,博物館副館長林新傳,就曾在社區大學開過一學期的風箏課,如果人數超過十五個人,事先預約,這裡也提供風箏製作教學,一人收費二百五十元。

拜訪風箏博物館,跟風箏蒐藏家一起玩風箏,是遊九份另一個值得造訪的文化景點。

6000多頭百獸之王

河東堂獅子博物館

這是蒐藏家高建文花費四十五年累積出的中國獅子藝術品蒐藏,從大型的石獅、獅子造形的石敢當,到門上的獅形門環、印章,到兒童戴的獅帽、只要和獅有關的古代藝術品,都在高建文的蒐藏之列。

到現在,博物館的館藏已超過六千件。博物館就開在高建文經營的理歐渡假中心裡。這裡也是台灣最大的石雕獅子博物館。

高建文二十歲時開始蒐藏獅子藝術品,當時他腦海裡浮出的疑問是,「中國不產獅,為什麼不像獅子的中國獅始終影響中國文化?」獅子在中國極為罕見,中國民間文化的獅子,其實是想像出來的生物。

「獅子有驅邪、鎮魔、招財、納喜的功能。」高建文指出,獅子會在中國流行,是因為在中國,老虎是百獸之王,中國民間原本崇拜老虎,等到漢朝傳入獅子之後,聽聞獅子可以制虎,卻不傷人,因此尊崇獅子以防虎患,加上佛教中尊獅子為護法,獅子的地位又更高了。獅子從此之後,成為中國民間最可親的守護者。

高建文的河東堂博物館裡,可以看到中國獅文化的源流演變,博物館裡展有唐代石獅,高建文分析,唐朝皇室有胡人血統,當時的石獅鬃毛也多像胡人髮型般蜷曲。

新加坡的魚尾獅,在明朝其實就已出現,博物館裡就藏有明代福建沿海的魚尾獅,漁民膜拜魚尾獅,祈求船行平安,後來這個傳統隨著鄭和下西洋傳到南洋。

在中國,獅子也變得擬人化,由「獸」變成「人」,像其中一尊明朝的石敢當,就把石獅雕成小男孩的神態,露出肚臍,一手摸頭,做出靦腆的模樣,看起來可愛又逗趣,但這隻獅子仍有鬃毛,腳踏寶珠,仍有鎮煞的能力,是少見的石敢當。

高建文的蒐藏有一個原則:不收邪氣的獅子。

他所蒐藏的獅子形態各異,但都端正大方,令人有安全感,是濱海公路上少見的文化景點,值得遊頭城時順道造訪。

【延伸閱讀】資訊報你知

偶戲博物館

網址:www.taipeipuppet.com

地址:台北市西寧北路79號

時間:週二到週日,1000~1700,週一和國定假日休館

電話:02-2556-8909

票價:成人80元,兒童50元(20人以上預約,可另外安排台灣布袋戲表演,時間約2小時,每人票價250元)

必看:真西園戲台、越南水傀儡,以及偶戲團表演

風箏博物館

網址:www.cfkite.com.tw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九份頌德里坑尾巷20號(台陽公司停車場斜對面,離九份派出所約100公尺)

時間:需事先預約

電話:02-2496-7709

票價:成人100元,兒童60元

必看:大陸手繪五虎將風箏、螃蟹風箏、馬來西亞響弓風箏

河東堂獅子博物館

網址:www.leogroup.com.tw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濱海路4段36號

交通:搭巴士或火車到頭城後,再轉搭計程車,單程車資約200元

時間:0900~2100

電話:03-978-0782

票價:大人票價150元,兒童票100元

必看:明代石敢當、明代魚尾獅、唐代石獅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