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梵谷用古怪線條把畫變雕塑

無法被真正定義的「後印象派」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任何一位我們今天所稱呼的後印象主義(Post-Impressionism)畫家,假使聽到了後印象主義這個專有名詞,很可能都不會起任何反應。

梵谷(Vincent van Gogh)、高更(Paul Gauguin)、秀拉(Georges Seurat)或塞尚,這些畫家並不是自視甚高或對此名詞無法苟同,而是因為這個詞是在他們死後多年才被提出來的。

英國藝評家、策展人與藝術家弗萊(Roger Fry)在一九一○年發想出後印象主義這個詞。當時他計畫在倫敦葛拉弗敦(Grafton)藝廊,策畫一場囊括以上四位藝術家作品的展覽,因此需要一個能涵蓋這些風格迥然不同的藝術家的主題。

對這群法國前衛藝術家的作品來說,這是場難得的倫敦之旅,而且很可能造成不少風波,而這也意味著,弗萊將無可避免成為媒體的焦點。因此有必要取一個恰當且高詢問度的展覽名稱,以對付藝術圈嚴謹的同業。

弗萊面臨的難題是:這四位藝術家沒有一個合適的統稱。他清楚這四個人各自代表著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發展的方向,其中秀拉和梵谷被稱為新印象主義畫家(Neo-Impressionist),塞尚曾是印象主義畫家,而高更被視為象徵主義畫派(即畫中充滿象徵隱喻)。不過他們的畫風迥異,後來的發展更是異多於同。

因為考量藝術史脈絡和商業策略,弗萊決定在展覽納入馬奈的作品。這麼一來,即使倫敦觀眾不認得大部分的畫家,至少也會聽過印象主義先驅的大名,因此或許會吸引藝術的愛好者,會願意在嚴寒的冬日出門賞畫。

一旦有了觀眾,弗萊就有機會讓他們認識這群將馬奈的理念推向不同方向的現代畫家。

但這些畫家的名字出現在標題中可能沒多大效果,因此「馬奈」成了不可或缺的標題。但是要怎麼設計展覽標題,還是很令人傷腦筋。

印象主義畫家如同今天在當時已經是個熱門字眼。不過把馬奈和印象主義畫家擺在一起卻又不完全正確。怎麼辦呢?

弗萊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印象主義畫家一詞前加上補充。於是,這場展覽被命名為「馬奈和後印象主義畫家」(Manet and the Post-Impressionists)。

扭曲的星星啟發了表現主義

梵谷帶著主觀角度,不僅畫出他所見,也畫出他的感受。《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他開始將畫中影像的線條扭曲,以傳達他的情緒,像漫畫一般使效果放大。

當他畫一棵成熟的橄欖樹,他會為了強調它的年紀而毫不留情的扭曲枝幹,使它有如節骨嶙峋的老嫗。聰明,但在那年代,卻被視為醜陋古怪。他會接著補上大塊顏料加強效果,讓平面畫作變成3D呈現,換句話說,讓畫作成為雕塑。在寫給西奧的信裡,他提到一個共同朋友質疑他的畫不再精確寫實:「告訴瑟赫,如果我的手指是精確的,那麼我會感到悲哀⋯⋯告訴他,我渴望的正是不準確、以及現實中的出軌和重塑,它們也許因此變成一種謊言── 如果你要這麼說的話── 卻比平淡的寫實,更加真實。」

於是,梵谷啟發了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風潮之一:表現主義。當然沒有任何事是無中生有的,甚至梵谷超纖細的靈魂也不例外。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歐洲繪畫部的克里斯汀森(Keith Christiansen)說過:「他使延長扭曲的形式、極端的透視法與非寫實的色彩,成為他藝術中的基本元素。差別在於他讓這些效果極為生動,而不只是展示技藝精湛的象徵而已。」

他是在說梵谷吧,是嗎?不。他說的人是葛雷柯(El Greco),他在梵谷誕生前三百年以扭曲的畫面呈現內在情感。這位在克里特島出生、住在西班牙的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的指印,會在現代藝術故事中不斷出現。

驚世駭俗的宗教畫

《佈道後的幻影(雅各與天使的纏鬥)》(Vision after the Sermon, or Jacob Wrestling with the Angel,1888)是高更在後印象主義初期的例子。有別於莫內等人的現代生活畫作,高更的作品只有部分元素來自於真實世界。畫中呈現的故事是:一群鄉間婦女在教堂聽了佈道後所經歷的神聖幻影─關於雅各與天使打了一架的聖經軼事─畫中的農婦寫實的身著參加禮拜時的白色頭巾與傳統的黑色短衣,一點也沒有可議之處。不過當你知道,高更使用暗沉色調,是為了讓整個畫面更有趣,那可就驚世駭俗了。

這位藝術家選擇了單一而聳動的色彩,來描繪金色翅膀的天使和雅各纏鬥的那片土地。為了表達農婦所經歷的宗教情境,他將草地畫成了橘紅色的;而這片紅主宰了整個畫面的構圖,鮮明而強烈的就像圖書館裡大聲叫嚷的孩子。

高更在法國北部的布列塔尼完成畫作,而那裡看不到鮮豔的橘紅色田園,他的用色純粹是為了象徵與裝飾性的目的。高更選擇揚棄真實,以滿足戲劇化的寓言及畫面設計。

《佈道後的幻影》讓高更從業餘的「星期天畫家」晉升為前衛藝術的領導者。藝術經紀人西奧先前就對他哥哥朋友的作品頗感興趣,此時的他更加確信。他買下了高更先前的幾幅畫,並承諾會在未來買下更多幅。這時期高更被視為廣義象徵主義的一分子。

說書人:再靠近一點,你就會看見梵谷在他的畫布上塗上一塊塊的明亮油畫顏料。他就像週六夜總會的變裝皇后般精心砌抹顏料。

【延伸閱讀】《星夜》

作者:梵谷

時間:1889年

尺寸:73.7 × 92.1 cm

蒐藏地: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說書人:等等,自然裡有這樣的猩紅、濃綠、鮮豔的藍嗎?並沒有。「老天!」莫內驚嘆:「這傢伙想造反。」

【延伸閱讀】《佈道後的幻影》

作者:高更

時間:1888年

尺寸:72.2 × 91 cm

蒐藏地:英國蘇格蘭國家畫廊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