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地質變動時,岩層形成兩組節理,海水下切加深裂縫,成為塊狀的豆腐岩。(攝影:楊文財)
地質變動時,岩層形成兩組節理,海水下切加深裂縫,成為塊狀的豆腐岩。(攝影:楊文財)

全球最美21個日出觀測點之一在基隆:每天僅開放3小時,漫步和平島阿拉寶灣潮汐秘徑

2020/06/04

LINE分享 FB分享

穿過僅75公尺的跨海大橋,我們就從城市基隆,來到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離島——和平島。2000萬年前堆積岩層、500萬年前浮出海平面的和平島,是曾經封閉7年的秘境。

更隱密的是,阿拉寶灣有條根據潮汐漲退、每天僅開放3小時的步道。維持天然岩石地景,看不見消坡塊的海岸線,被《美國中文網》評選為「全球最美21個日出觀測點」。

走在阿拉寶灣的秘密步道,奇岩與海洋環繞,視野開闊。(攝影:楊文財)

走在阿拉寶灣的秘密步道,奇岩與海洋環繞,視野開闊。(攝影:楊文財)

穿上反光背心和安全帽,拉開鐵閘門,行經九曲橋,阿拉寶灣(Alapawan)出現在眼前。阿拉寶灣的名稱,源於台東縣東河鄉泰源村阿美族部落。

昔日阿美族從台東遷移至基隆,覺得這個地方像極了故鄉,便以部落名命名,告訴自己不要忘本。

走在被奇岩環繞、寬度僅容納三人行走的小徑,步道左方,大海與藍天連成一線。海浪聲不絕於耳,成了天然環繞音響。我們偶爾被激起的浪花濺濕,這是與大自然最近距離的接觸。

海蝕平台的海水清澈,隱約可見魚蟹悠游,海藻隨海浪波動飄搖。和平島公園品牌業務公關莊夢如說,當地婦女會來此地採集海藻、石花菜,或在岩石隙縫中尋找髮菜,「這裡是昔日居民的青菜城。」

海蝕洞被稱為「蕃字洞」,荷蘭人在洞裡刻下自己的姓名,反映海權國家在基隆社寮競逐的過程與結果。(攝影:楊文財)

海蝕洞被稱為「蕃字洞」,荷蘭人在洞裡刻下自己的姓名,反映海權國家在基隆社寮競逐的過程與結果。(攝影:楊文財)

沿小徑,賞地質奇景

阿拉寶灣也是座地質博物館,因長期風化侵蝕與浪濤衝擊,形成蕈狀岩、蜂窩岩與豆腐岩等各種奇岩,展現大自然雕刻家的鬼斧神工。

在許多岩石表面,可見到白色管狀交錯刻痕。「這是生痕化石,」莊夢如解釋,「管蟲、螃蟹等生物爬行或挖掘潛穴時,留下痕跡。」這些痕跡被泥沙掩埋,便形成生痕化石。

白色管狀生痕化石,洩漏古代生物的移動軌跡。(攝影:楊文財)

白色管狀生痕化石,洩漏古代生物的移動軌跡。(攝影:楊文財)

差異侵蝕之下,形成外表似蘑菇的蕈狀岩。(攝影:楊文財)

差異侵蝕之下,形成外表似蘑菇的蕈狀岩。(攝影:楊文財)

和平島公園擁有10座造型特殊的奇岩,其中5座藏於阿拉寶灣。找奇岩,需要用上想像力。我先在九曲橋上,發現像粗獷金剛的金剛岩;法老岩是高聳岩牆形成人面側臉;雨水侵蝕岩石造成孔洞,成了鱷魚淚岩,像鱷魚流眼淚。

找尋黑鳶岩時,身為基隆市民的攝影師幫上忙,站在阿拉寶灣內碉堡前,指認出這隻基隆市鳥。至於花豹岩,我們無緣相見。它只在退潮時才浮出海面,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見到。除了發揮想像力,更要碰點運氣。

這座奇岩的形狀,像極了新竹市鳥飛鳶。(攝影:楊文財)

這座奇岩的形狀,像極了新竹市鳥飛鳶。(攝影:楊文財)

連同解說時間,阿拉寶灣來回路程約花費一個半小時,與塵世徹底隔絕。重新步出閘門後,我感受到身心經歷一場大自然的洗禮。

繼續漫步在和平島公園,我喜歡登上階梯至公園制高處,來到雷達站咖啡(編按:現已改為「禾口丘」)。這間咖啡廳原是軍事設施,保留彈藥包、軍用背包等裝飾,如今軍事肅穆氣氛早已消散,旅客坐擁270度海景,喝一杯午後咖啡。

在戶外咖啡座邊聽浪邊欣賞壯觀的地質景觀,非常愜意。(攝影:楊文財)

在戶外咖啡座邊聽浪邊欣賞壯觀的地質景觀,非常愜意。(攝影:楊文財)

園區內另一個絕佳賞海地點是等嶼亭。天氣好時,可以見到基隆嶼。海蝕平台上的海蝕洞也在視線所及,荷蘭人曾在洞裡刻下荷蘭文痕跡,但文字已遭磨蝕而不復見。

雖沒見到花豹岩,但我們仍有一丁點運氣。基隆難得未落雨,出現在海平面上的基隆嶼,看了好療癒。同時心裡盤算,什麼時候再來造訪和平島,下次專程去海水游泳池,與梭子蟹、熱帶魚一起游泳。

〈阿拉寶灣怎麼去?〉

時間:5月至9月(每天開放時間因潮汐變更,請至報名網站查詢)
官網網址:www.hpigeopark.org
報名網站:https://www.hpigeopark.org/deep-environmental-person
價格:全票120元,阿拉寶灣須事先預約全區深度環境解說,每人200元(含門票),每日限額300位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