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餐車上所有餐桌都是四人卡座、兩兩並排相對而座。如果,同夥人數少於四人,將會被安排和陌生人同桌共餐。(攝影/楊志弘)
餐車上所有餐桌都是四人卡座、兩兩並排相對而座。如果,同夥人數少於四人,將會被安排和陌生人同桌共餐。(攝影/楊志弘)

搭乘美國國鐵,在火車餐桌與陌生人同桌、聽到多元聲音

2019/09/26

LINE分享 FB分享

美國國鐵(Amtrak)的臥鋪車廂,有專屬餐車,票價包括三餐。服務人員會登記你三餐的用餐時間,屆時用廣播通知你前往餐車用餐。

當你依時抵達餐車門口,服務人員會按人數安排座位。所有餐桌都是四人卡座、兩兩並排相對而座。如果同夥人數少於四人,將會被安排和陌生人同桌共餐。這種隨機的組合,打破了既定社經隔閡的藩籬,形成一種出乎意料的社會接觸和文化碰撞。我搭乘13列火車環遊美國本土一圈,和陌生人同桌共餐24次,總共和46位萍水相逢的旅客聊天。

7月5日晚間6點半,我搭乘美國國鐵「新月號」(Crescent)列車,從華府聯合車站出發,前往新奧爾良聯合客運站。這是我的美國火車臥鋪初體驗,也是我和陌生人在餐桌上對話的開始。晚間7點我走到前二列車廂的餐車晚餐,被安排和一對專程前來華府看國慶煙火的年輕情侶同桌。

搭火車環遊美國,可以接觸到幅員遼闊的各種族群,聽到多元的美國聲音。(攝影/楊志弘)

搭火車環遊美國,可以接觸到幅員遼闊的各種族群,聽到多元的美國聲音。(攝影/楊志弘)

餐桌上的相逢與談興

陌生人面對面同桌共餐,我起初有些忐忑不安,然而一談起這幾天華府國慶活動,彼此有了共同經驗,話題自然熱絡,上天下地,無所不談。雖然,我和他們一樣對川普推特上自豪「規模史上最大」煙火,大失所望。然而,火車餐桌上的對話,如同上空煙火般閃爍,打開我認識美國的另一個視野。

旅遊見聞是偶遇旅人最自然、普遍的話題。一對德州的父子,談起火車旅行的經驗,提及西班牙、義大利火車永遠誤點、突然取消的經驗,我也有著強烈的同感。沒想到當時火車誤點,抱怨、生氣、沮喪、無奈的負面情緒,事過境遷後,竟成為萍水相逢旅人間「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談興。

美國國鐡的臥舖車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洗手盆、化妝鏡、衣櫃、小餐桌;專職工作人員每晚將沙發組裝成上下舖兩張單人床。(攝影/楊志弘)

美國國鐡的臥舖車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洗手盆、化妝鏡、衣櫃、小餐桌;專職工作人員每晚將沙發組裝成上下舖兩張單人床。(攝影/楊志弘)

餐車也是貼近接觸美國生活的地方。陪伴外孫的祖母,餐後在桌上放了兩塊美金的小費,九歲男孩也從口袋掏出皮夾,放了兩塊美金在自己面前的桌上。美國是小費國家,只要有服務就要給小費。火車餐車既然有專職的服務人員,小費也是必須的禮節。這可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美國家庭的生活教育及金錢關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川普是免不了的有趣話題。一位邁阿密的長途卡車司機,每年有一半時間在公路上,開車跑遍全美大小城鎮。他是虔誠的基督徒,認為努力工作、繳稅、建立家庭是最基本的生活態度;絕不能接受非法移民,主張嚴格控管邊界的進出;當然,他是相當忠誠的川普粉絲。

相對的,一對喬治亞州的夫妻,先生是外文教師、太太在藝術中心工作,他們去過非洲、亞洲等地旅遊;對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和華為事件,都有自己的觀點。他們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的忠實讀者,當然是反對川普了。

這趟火車行的餐桌對話,我聊天的對象十分廣泛:有經常出差的電機工程師、二婚蜜月的虔誠基督徒夫婦、如兄弟般親密的父子、兒子正處叛逆期的退休父親、偏愛火車旅行的德州火車迷、半年時間在非洲旅行的年輕情侶、很少離家的農民、陪伴外孫前往女兒工作城市的祖母、博物館工作的母親和聲樂女老師的女兒、憂慮科技公司遷入造成西雅圖治安惡化的家庭主婦、印度來的新移民、來美國搭火車旅行的澳洲夫婦⋯⋯。

餐車有設備齊全的廚房和專業廚師,提供多様選擇的正式菜單,牛排是火車常客的最愛。(攝影/楊志弘)

餐車有設備齊全的廚房和專業廚師,提供多様選擇的正式菜單,牛排是火車常客的最愛。(攝影/楊志弘)

溫暖包容對立與分化

火車餐桌的狹小空間,無可逃避的面對面,迫使你接觸同桌陌生人。原本幾乎不可能對話的人,每次聊天幾乎都是禮儀式的自我介紹拉開序幕。那裡來?那裡去?從事工作?隨著食物上桌,餐飲習慣、生活喜好、旅遊經驗、家庭、音樂、影視、藝術、宗教等話題一一出現。一旦聊開來,現實的經濟、社會、政治等議題,自然而然出現,個人的價值觀、信仰、意識形態也自然顯現。

我的心態是:既然只是偶然的短暫接觸,無妨敞開心胸,和善、包容的聽聽「異見」。我想多數餐桌上聊天的人,或許也和我的態度一樣。當然,不可諱言,也會有令人不順耳、甚至反感的時候。

不過,陌生的距離,壓抑了針鋒相對的情緒;少了爭辯的衝動,反而多了傾聽的耐心。這趟火車之旅,我放慢了生活步調,也放下既定的刻板印象,和原本不可能同桌共餐的陌生人對話。我聽到了更多元的美國聲音,也感受到對立、分化下的包容和關懷。

火車之旅結束後,有幾天的時間,我刻意不接觸電視、報紙,也不看手機的臉書、推特。我想要,隔離急速變遷社會的冰冷訊息,期盼延續火車餐桌對話的溫暖情懷。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