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漫遊宜蘭美好時光 春日暖心療癒 戶外踏青森呼吸

2020/11/13

LINE分享 FB分享

每年櫻花漫開時節,是北區器官捐贈者家屬關懷團聚的時刻,登錄中心籌劃數個月,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做了些許調整,仍不減家屬們的遊興,把握難得的機會寒暄敘舊、認識新朋友,醫院的社工師及協調師也陪伴出遊,協助增強復原力量,用愛啟發愛,讓溫暖充滿人間。

今年的北區器官捐贈者家屬關懷活動很不一樣!為了圓滿這一年一度的聚會,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除了列出詳細的防疫計畫,也安排至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及全台首座珍珠奶茶觀光工廠,讓所有人引頸期盼,雖然遊程中多了些步驟,但這場溫馨聚會也成了家屬們最難忘的回憶。

抵達國立傳藝中心,跟著導覽員聽聽宜蘭的在地故事。

傳藝中心體驗古早童趣

6部遊覽車,準時從台北圓山捷運站、桃園火車站出發,或許是228連假剛過,前往宜蘭的車流並不多,不一會兒即出了雪山隧道,湛藍太平洋和龜山島映入眼簾。順利抵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自行開車前往的家屬們也準時集合,隨即進行分組文史導覽,聆聽日治時代台灣「紅磚」的產地故事,以及戲劇、音樂、雜技、民俗童玩等各種傳統民間生活藝術。

跟著導覽老師走一圈文昌祠,其建築全按照傳統的科儀建造,工法細膩、細節紮實,加上鼎盛香火,被列為全台超靈驗的文昌廟之一。一個小時的導覽遊程,許多人意猶未盡,把握時間走訪文青復古商店,或體驗古早童趣,趕在傳藝中心駐園大戲《噶瑪蘭公主》開演前回到臨水劇場。由「藝想台灣劇團」改編宜蘭在地傳說,上演龜將軍和噶瑪蘭公主的淒美愛情故事。演員換上海洋生物裝扮現身,結合高空鋼索秀特技,帶來全新感官饗宴,台下觀眾看得目不轉睛。

「藝想台灣劇團」帶來精彩的《噶瑪蘭公主》戲碼,台下的觀眾目不轉睛。


暢遊全台首座珍奶博物館

轉往奇麗灣珍奶文化館,滿心期待甜蜜蜜的滋味!這裡不僅是全台首座珍珠奶茶文化館兼觀光工廠,也是一棟環保綠建築,清水模外觀低調、極簡。還未進入大門就聞到一股甜膩香氣,步上3樓中式宴會廳,一張張圓桌上已擺好個人餐盒。遵守防疫不共餐原則,登錄中心為每個人安排了豐盛菜盒、滷肉飯、甜點、水果,包括一大杯招牌黑糖珍珠奶茶,直呼比團餐還澎拜!拿掉口罩用餐,家屬們除了互相給予關懷,也分享近期各種自我防護資訊,包括「買口罩、戴口罩」等話題,拉近彼此距離。

午餐之後,自由逛逛珍奶文化館,偌大空間有野菜餐廳、特色市集、DIY教室、故事館、綠能階梯以及戶外的生態池、菜園等,特色區域已成為網美拍照打卡景點之一。部分家屬藉由空檔跟許久未見的老朋友打招呼,抒發對逝去親人的思念,相互祝福一切安好,共同挺過這一波疫情。午後的大愛聊天室,執行長江仰仁感謝大家配合防疫措施,讓活動能順利執行,原本有多位協調師要同行,但是被派到前線支援檢疫工作,期待下次所有夥伴都能一起出遊,留下愛的見證身影。

黃亞琪帶著兒子一起來參加活動,讓孩子們認識器捐。


侯秀賢帶著一家四口首次參加家屬關懷活動,讓他們感受到真切的溫暖。

器捐後海葬長眠最愛大海

今年第二次參加家屬關懷活動的劉秀萍,帶著兒子女兒一起出遊散心,孩子們對器官捐贈已有些認識,也逐漸走出父親逝去的傷痛。「我跟先生幾年前就曾討論過器官捐贈,這是一種良善循環,能讓生命的遺愛發揮最大效益,我們始終保持正面態度。」本身就有高血壓病史的羅惠斌,2018年10月24日中風昏迷,緊急送往台北慈濟醫院,隔天護理師詢問了生命末期的安排後,劉秀萍簽下了放棄急救和器捐同意書。「我想完成他最後的心願,雖然當下很捨不得,但這是我和他的人生約定!」劉秀萍述說先生住院一星期,許多器官都已經慢慢衰竭,評估可捐出眼角膜,最後選在10月底生日那天拔管。除了幫先生完成器捐,她也依照先生生前的意願選擇海葬,猶記得搭船出海拋灑骨灰,孩子們還對搭船初體驗感到非常興奮,忘了痛楚和哀傷。器官捐贈和海葬都是另一種環保回饋,前者是生命的循環,象徵生生不息,後者則是不做永久留存的設施,回歸大海的懷抱。劉秀萍緩緩敘述先生的故事,「器官捐贈讓世界更溫暖,能參加家屬聚會也是一種緣分,好好把握當下。」

聆聽烙印手臂的刺青故事

首次參與活動的侯秀賢,跟著先生小孩、一家四口閒適欣賞悠悠風景,沉浸在和煦春風裡。提及首次參加家屬關懷活動,感受到真切的溫暖,述說小兒子叢可暘本身是唐寶寶,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原本有些手足無措,但特殊兒其實是珍貴的禮物,相互學習生命的真諦。2019年5月,家族討論後決定進行心臟矯正手術,但發生嚴重副作用,緊急使用葉克膜治療。在加護病房住了1個月,病況起起伏伏,因身體器官已逐漸衰敗,最後決定讓孩子結束病痛折磨。

侯秀賢表示自己早有簽署器官捐贈的意願,只是沒有付諸行動,孩子住院時,看到醫院宣導器官捐贈就簽下同意書,先生跟著填寫,兩人決定也讓可暘捐出器官。「孩子受到許多人的幫助,雖然來到世間僅2歲3個月,若他的離開能留下些什麼,也就不枉此生了。」可暘的大愛能幫助其他同樣經歷身體病痛的人,最後捐出的眼角膜救了兩名幼童,助人重見光明。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存續長短,而是創造的價值與社會回饋;可暘的父親將孩子人像刺青在手臂上,紀念永遠的天使。

讓愛延續的生命教育課程

同樣首次參加活動的簡蘭孋,一早從桃園集合時,熱心幫忙報到作業,兩個孩子也貼心地協助流程。「我的先生離開一年了,我也應該走出來,學習『放下』課題。」對於器官捐贈,她認為是遺愛人間的好事,把還有用的器官捐給需要的人,恢復身體健康、家屬不再擔憂害怕。2019年2月,簡蘭孋幫先生李政吉做了器捐決定,「突然發生腦出血,送到醫院後不久醫師宣告不治,我只能拾起悲傷面對死亡。」當護理師詢問器捐意願,詢問過家人都表示同意,於是讓先生當了大愛天使。

「40歲的身軀如果火化了,實在很可惜,評估後留下皮膚和骨骼,其他臟器幾乎都捐出去了。」感謝團隊一路照顧和陪伴,簡蘭孋從悲傷中轉念跳脫,讓先生的生命用另一種形式開始,釋然接受並期許邁出新人生。雖然今年北區家屬關懷活動受到疫情干擾,許多人表示將是難忘的經驗,同時共修生命課題,對親人的思念仍在延續。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