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車庫美術館位於莫斯科市中心高爾基公園內,建物外牆採用具有穿透性的聚碳酸酯中空板,無論身在館內或是館外,都可隱約看見另一方的風景。

車庫美術館 俄國的軟實力

明星建築師×大藝術家光環

2016/11/03

  • 文字 / 趙敍廷
  • 圖片提供 /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INE分享 FB分享

轟炸敘利亞、奧運禁藥風波、擊落馬航客機、侵占克里米亞……在強人普丁操控下,俄羅斯的負面消息不斷,如何扭轉這個國家自上世紀初共產集權累積至今的惡名,答案很有可能藏在一間美術館裡面。

二○一四年六月,一則藝術新聞引起全球關切,建築大師暨普立茲克獎得主庫哈斯(Rem Koolhaas)將在莫斯科興建車庫當代美術館(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是他入行三十九年來的首項俄羅斯建案。

事實上,原為記者的庫哈斯曾多次強調「沒有俄羅斯,我就不會成為建築師」。車庫美術館(以下簡稱車美館)於隔年六月開幕,庫哈斯將荒廢了二十多年的勞工餐廳改造成一個充滿未來感的銀色大盒子,重要媒體爭相報導。庫哈斯與車美館創辦人朱可娃(Dasha Zhukova)登上《華爾街日報雜誌》(WSJ Magazine)封面;藝術權威網站Artnet更稱,早前庫哈斯被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與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刷掉的兩次新館競圖,在車美館落成後,宣告著紐約的損失、莫斯科的收穫。

車美館開幕三個月,旋即入圍各大美術館趨之若鶩的文化指標先鋒獎(Leading Culture Destinations),名列年度最佳新興文化景點(Best Emerging Cultural Destination of the Year)。一夕之間,俄羅斯換上了充滿藝術氣息的新形象。然而庫哈斯居中扮演的角色,只是助攻,為了迎接這場漂亮的公關,創辦人朱可娃從二○○六年就開始鋪路。她與夫婿億萬富豪阿布拉莫維奇(Roman Abramovich)勤跑各大藝術展與拍賣會,建立人脈,阿布拉莫維奇曾在兩天內豪擲一‧二億美元標得培根(Francis Bacon)與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畫作,並於二○○八年資助朱可娃成立車庫當代藝術文化中心(Garag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e)。


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總策展人史陀(Robert Storr)和龐畢度中心前館長馬爾丹(Jean-Hubert Martin),負責第一年的重要展覽;知名當代藝術家也紛紛前來舉辦生涯中的首度莫斯科個展。被譽為概念藝術之父的美國當代藝術家巴爾代薩里(John Baldessari),於二○一三年來到車庫當代藝術文化中心,他笑說,「壓根沒想過可以在俄羅斯辦展覽,我的藝術家朋友們都羨慕死了!」

當代藝術歷經蘇聯政權近七十年的打壓,一直處於邊緣地帶,極少與外界交流,本地藝術家難以伸展,好的藝術家也多半遠走他鄉。車美館的企圖,不僅止於找星級藝術家到莫斯科辦個展,而是希望振興俄羅斯的當代藝術,為祖國在藝術界爭得一席之地。

車美館最自豪的項目,是設立了全俄羅斯第一個當代藝術圖書館,一萬五千筆資料與藏書,年代最早可追溯至二十世紀初。總策展人凱特‧富爾(Kate Fowle)表示,「車美館不只是一個展示藝術品的地方,我們保存的是故事和歷史軌跡。」相關研究包括建立俄羅斯當代藝術族譜(The Family Tree of Russian Contemporary Art)與出版一百三十本俄國當代藝術專書。車美館也是俄羅斯第一間提供藝術家金援的私人美術館,十八至三十五歲的獲選者可申請為期一年,每月三萬盧布(約新台幣一萬五千元)的補助,並參與館內教育計畫及舉辦聯展。

明年三月,第一屆車庫當代藝術三年展開跑,主題自然是聚焦於俄羅斯藝術。而車美館的成功,也為朱可娃正在聖彼得堡新荷蘭島(New Holland)進行的占地三千八百坪藝術開發計畫,奠下絕佳基礎。俄羅斯的正面形象,看來真的得靠當代藝術,才能扳回一城。

小檔案_帶你發現品味

《alive》品味書「迅猛進化‧莫斯科」,前進俄羅斯專訪國際級品味大師談莫斯科在地生活;發現當代藝術如何顛覆昔日重工業之城;潛入市井品鑑俄羅斯文化裡的飲品、工藝與茶文化,一窺你所不知道的莫斯科風貌。

10月28日上市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