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西澳原住民秘境裡的故事

2015/11/19

LINE分享 FB分享

深入澳洲西部內陸的金伯利,品嘗叢林食物,學習叢林技藝,傾聽原住民部落的神聖傳說。羅尼‧布西‧吉姆比狄(Ronnie Bushie Jimbidie)握著一根彎彎的袋鼠尾巴,在營火上把毛皮燒焦,滋滋作響的聲音傳出,再放到淺土窯烤。「尾巴是最棒的部分,」他笑著說,「真的是好吃極了!」

他站在石灰岩絕壁下一處陰涼的林間空地。這處絕壁位於巨大岩棚泥盆紀珊瑚礁(Devonian Reef)的一隅,往北延伸三百四十六公里,深入西澳內陸的金伯利地區中央。這歷經風蝕日曬的寬廣荒野,至今仍盛行著澳洲最豐富的原住民傳統。五十二年前,羅尼誕生於南邊瓦爾馬札里(Walmajarri)的假虎刺樹下,學習澳洲原住民古尼楊迪族(Gooniyandi)與布努巴族(Bunuba)四萬年來在蜿蜒的費茲羅河谷一帶的生存之道。

羅尼帶領一小群人進入岩石縫隙,桉樹葉子的沙沙聲及營火的啪啪聲逐漸微弱。在岩石縫隙間,只有拖鞋的啪嗒聲與滴水聲。這處陰暗的石道稱為密姆比洞穴(Mimbi Caves),在頭燈光束照射下,凝結在岩層中的整群石珊瑚與海葵化石歷歷在目,證明此處原本位於海中。

部落用灰燼與赭石繪出的圖案,訴說密姆比洞穴的古老起源:當地原住民相信,這裡是藍舌巨蜥的靈魂所刻出的。這些故事代代相傳,且與大地有特殊的聯繫。

羅尼熟悉這裡的每一塊岩石,還為它們取了「惡魔蜥蜴」與「無臂螃蟹」的名稱。他也很清楚叢林住民如何實際運用每種樹木。他們會使用一種類似黃心檀木的木材(Brielli),在儀典上燻香,驅趕邪靈,歡迎訪客來到這塊土地。至於紅木(亦稱為日曆樹)則能標示季節,若花朵高掛枝頭,表示寒冬即將來臨,鱷魚和烏龜很快就會築巢,可供獵捕。

前方有一株最近被火焚燒過的銀樺樹,樹幹削瘦枯萎,卻不是供藥物或儀典之用,而是和近代一段令人心痛的習俗有關。

一九六○年代以前,如果原住民孩童有任何歐洲血統的跡象,就會被澳洲當局強行帶走,給白人社區扶養。這就是所謂「失竊的一代」(編按:指澳洲政府於一九○九年至一九六九年間所實行的「同化政策」所影響的一代人)。柯提斯(Kurtis)是年輕的古尼楊迪男子,他用手指搓揉樹皮,把灰燼抹在臉上,示範以前當地族群如何讓孩子們的皮膚變黑,預防他們被帶走。

整個金伯利地區,原住民苦難史的痕跡隨處可見。沿著泥盆紀礁岩的邊緣往北一百六十公里處,陽光照在叢林居民迪隆.安德魯斯(Dillon Andrews)低垂的帽緣,他是布努巴族的長者。他靈活的翻越大石,那些大石屏障著族人最神聖的地——隧道溪(Tunnel Creek),這是在古老石灰岩絕壁下,蔓延逾七百五十公尺的廣大地下洞穴系統。

坐在隧道溪洞穴裡頭,手電筒光束根本照不到遠處的岩壁,迪隆拉開嗓門,唱起部落的歌曲,歌聲繚繞顫抖,與木棒敲擊出穩定的節奏相伴。待歌聲回音漸歇,他開始訴說祖先的故事,一位名叫詹達馬拉(Jandamarra)的布努巴民族英雄,曾在十九世紀末發動武裝行動,對抗白人殖民者與警方。當局經過三年追蹤,終於發現他藏身在這處廣大洞穴的陰暗角落。

一個多世紀後,這則代表反抗與驕傲的故事,仍令迪隆與這一帶原住民深深共鳴。「這是非常特殊的地方,」他輕聲說,「讓我接近我的文化,我們有責任讓它存留。」迪隆說完故事,緩緩起身,前往洞穴深處。這神聖的水域就是原住民創造者彩虹蛇的居所。他繼續往前走,而上下搖晃的手電筒光芒,被黑暗包圍。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